黄忠:新能源车未来之路的非主流思考
2009年04月28日 16:26凤凰网汽车 】 【打印已有评论0

黄忠

过去10年不断抬高的汽油价格,和一系列宏观环境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促进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和认同。近期由于金融危机,石油价格虽然短暂下探,待经济复苏后再次上涨却是必然趋势。

中国的人口现状和资源格局,决定了我们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再不能重蹈美国高污染、低能效的覆辙。车展的主题固然是车,但是这里我们将探讨一些有关新能源车的非主流话题。

新能源车,买不起

除了政府和少数环保人士,几乎没有人购买新能源车。究其原因,首先是价格。汽车工业的“绿色革命”,并不能自动转变为销量和利润。公众做出消费选择的动力,源自于初投资价格。

车展当然是展示车,但是对于新能源车,除了外观和性能参数,我们更应该关注核心部件的成本。以迷你车型为例,普通车售价5-6万,但是电动车型仅电池的成本就不下5万,价格贵了一倍,消费者当然无法接受。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比较传统汽车高出近一倍的价格,即使政府补贴也很难贴付到位。况且政府补贴也只能是阶段性的。新能源车的成本和价格迅速下降以期尽快获得足够的市场占有率,是政府和厂商必须明确一致的目标。国内车厂和配件生产商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在核心部件上取得突破。

新能源车与清洁能源

使用新能源车,是不是就完全环保了? -- 没有,因为无论哪种形式的新能源车,从能源生产到最终被转化为汽车动力的整个过程,没有一种能真正实现零污染排放。综合各种因素,从石油到最终产生动力推动汽车,传统汽车的效率在15%左右。而纯电和混合动力车的综合效率也只能达到30%。实现交通运输链的绿色环保,还必须使能源本身清洁、可持续。

新能源运输工具的长期发展方向是纯电和氢燃料电池。因此我们必须解决氢气从哪里来?电又如何更清洁?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核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将在我们的能源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目前交通运输工具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1%。当我们在考虑全球能源新格局的同时,应当明白新能源车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改进传统汽车是目前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方式

参加此次车展的主流厂商几乎一致认同,近期通过对传统汽车的技术改进,远比其他任何方式更能获得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提高传统引擎的效率,在减少引擎排量(Downsizing)的情况下产生相当的动力;同时利用材料技术减轻整车重量;车身重量的减轻,又会促进新一轮的Downsizing。未来10年,可以在不牺牲驾驶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将运输链的整体能效由15%大幅提高到23%,从而轻松获得可观的节能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所有这些都不需要市场、研发、售后服务、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做出大量的风险投入。

基础设施必须足够强大

影响新能源车获得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能源充注的方便性。无论是电动车、生物柴油汽车,还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没有相对完善的能源加注网络,厂商就不会有积极性去生产,普通消费者也没有合理的购买欲望。在这一点上我们无需回溯太远,只要看看90年代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历史就能清楚理解。

将会在10年内形成主流的纯电汽车,目前一次充注的行驶距离从50公里到250公里不等,远低于传统汽车400-600公里的标准。车vs.加注站,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意志。厂商不仅需要努力生产足够的新能源车,电力、石化、和资源等垄断行业,作为既得利益者也应该在国家整体战略的前提下积极配合。

标准为王

建立标准的目的是减少污染和浪费,降低成本,为消费者和厂商提供便利。没有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就像没有充电器标准的手机,但是比后者面临的问题更致命 – 我们能想象车子背着整后备箱的插头、电线和整流器到处跑吗?

美国的汽车工程师协会(SAE),UL实验室以及通用福特等正在共同制定统一接口的J1772标准。中国如果不尽快建立自己的标准,将在国家利益上又输一局。参考白色家电,我们就能想象没有自己标准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如何受制于人。

未来之路

目前世界上72%的二氧化碳由城市产生。城市交通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的效果。但目前的交通运输模式效率极其低下。

现有道路平均只有18%的路面为汽车占有,剩下的82%是车子间的空隙。通过计算网络与控制技术可以将汽车路面的占有率提高到84%,由此带来的基础设施利用率和运输效率提高的巨大效益,国内几乎还没有人关注。

在中国,路面行驶的4-5座轿车有63%是单人乘用;在美国这个比例更高。如果这种模式得以继续,随着我国汽车销量的增长,城市人均碳排量将迅速增加。

经历经济危机的汽车工业,30天会发生很所变化;30年,很少有人可以准确预测。但是所有的信息都表明,实现城市的绿色交通,绝不仅是开新能源车的问题,更多的是未来新型城市的整体规划,尤其是运输方式和各种交通工具之间无缝驳接的规划。

回到车展。绿色能源汽车虽然在近期不能给厂商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必须坚持。目前中国大部分具有汽车购买力的消费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兴“中产阶级”。他们对于“绿色”、“可持续”的接受和支持度越来越高。更多的消费者不希望从一家不负社会责任的厂商那里购买产品。为了服务于当前和未来市场,厂商也必须推出新能源汽车,以培养消费者对自身品牌的认可。

大量新能源车型的出现会不断强化消费者绿色出行的愿望,但最终促使他们驶上绿色之路的,不仅仅是香车美女

作者:黄忠,毕业于美国迈阿密大学燃料电池实验室。目前是标准普尔远景研究院(Standard & Poor’s, Vista Research)清洁能源行业专家、燕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相关专题: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破局

相关报道:

上海车展日产全阵容车型出马 并演绎新能源技术

政府巨额补贴新能源客车流进“外人”田?

政策助推新能源车企 新能源客车渐入佳境

奇瑞进入高产期 新能源车型2010年前全部量产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hujn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