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迎秋:从吉利并购沃尔沃十周年读全球化丨汽车预言家
汽车
汽车 > 汽车资讯 > 正文

吴迎秋:从吉利并购沃尔沃十周年读全球化丨汽车预言家

吉利并购沃尔沃10周年了。时间过得真快,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记得当时,当国人得知并购消息后,舆论场瞬间就“炸了锅”。大家不相信,怎么是李书福的吉利在众多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求购者中胜出?没记错的话,当时,中国也有几家主流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参与竞标,那时的吉利在许多人眼里是不入流、没有实力的企业。10年过去,沃尔沃应该为它当初的决定感到自豪。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用数字为这样的自豪作了一个直观的描述:过去的10年,沃尔沃在欧洲、美国和中国市场都有很大增长,销量翻番。10年前,沃尔沃汽车全球销售30多万辆,而到去年,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70万辆。沃尔沃全球的员工10年前是19600多人,现在超过了40000人。的确,10年对于沃尔沃来说,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它的变化一点不为过。谁能想到,一个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居然将一个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一家来自北欧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跨国汽车公司发展得这么好,这应该是个奇迹。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与福特汽车正式签署并购协议

感慨成功之外,必须说说过去10年的不容易。应该说,吉利并购沃尔沃创下了国际并购史上“蛇吞象”的成功案例。记得当初并购签约时,舆论场最关注的是“钱从哪里来”?一个自身还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企业靠什么能玩转一家来自北欧的跨国企业?这些问题说白了就是:论个头、块头都不行的吉利,怎么能让沃尔沃重新站起来?无论如何,这场成功的并购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记得并购谈判接近尾声时,某财经媒体记者抢发了消息,第二天就受到了领导批评,认为记者做了假新闻。这样的真实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吉利要想在并购沃尔沃这件事上成功有多难。还有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故事,在并购协议签署前一天的晚上,李书福哭了。尽管他没有说为什么,但有一个原因是肯定的:为了圆他自己内心的汽车梦,他把自己的一切包括身家性命都搭上去了。他知道签字的那一刻起,等待他的将是各种各样已知和未知的问题和挑战!今天说起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历史事件,很多人眼前浮现的是他微笑着在众人见证下签字的照片。谁能想到李书福那满面春风背后承受着的巨大压力?钱扔进去了是一码事,能不能搞成功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样的在外人看来不能理解、对当事人内心又有很多不确定风险的事,谁敢想?谁敢干?谁能干成?今天,我们在说并购获得成功时,一定不要给人一种感觉:无非就是做了这件事或那件事这么轻巧,好像谁都能干得了。在我看来,回顾沃尔沃这10年的发展历程,在感慨它的成功之外,就是对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深深的敬佩。因为他做到了别人不敢想、不敢做、做不到、也做不成的事。这样的企业家不多见,这样的成功案例也注定不会多见。

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参会的李书福和吴迎秋在交流

跨国并购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没有现存的教科书,但企业文化这件事是全球化能否成功的核心。并购前,李书福在回答沃尔沃工会提出的用三个字解释收购的理由时,他的“我爱你”得到了工会的高度认同,其实这就是文化。现实中,我们说文化总是那么深奥甚至玄而又玄,往往费力不讨好。天天讲企业文化,一到办具体事就各有各的想法。毫无疑问,今天的沃尔沃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企业文化,这与李书福的胸怀是分不开的。换言之,如果将并购沃尔沃当作一桩简单买卖,即使大家有建立文化的共同愿望也是走不下去的。当初人们关注吉利并购的钱从哪来,如果着眼点在这个上面,今天可能就有人会说,这10年吉利在沃尔沃上早就把钱挣回来了,现在是否可以考虑转手了。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久前吉利和沃尔沃对外宣布了筹划合并事宜。这样的事如果没有文化做基础,以沃尔沃的欧洲企业特点,可能连工会都通不过。让沃尔沃愿意合并这件事肯定是企业文化的功劳。李书福曾引用费孝通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早已道尽其中玄妙。总结沃尔沃10周年,或者将并购沃尔沃当作中国走出去、探索全球化发展的样本,文化这件事是必须要说的话题。说文化指的就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但它更是一种世界观。胸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让所有人都站在世界观的高度很难,老板首先要做到的是把自己的胸怀打开,这同样也很难。在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件事上,如果李书福眼里只看到钱,那企业的所有员工那里除了钱什么都别谈。这样的功利下,企业什么事也做不成。其实,早在几年前,李书福已经在谈如何建立跨国企业文化的问题了,大家不妨去看一看。在那个报告里,他没提钱的事,却让大家看到了比钱还有说服力的东西。回头看中国不少失败的并购、合资合作案例中,缺乏文化的认同一定是共性的问题。中国有很多财大气粗的老板,最终没有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就在于把钱看得太重,对文化研究得太少。假如我们在并购沃尔沃10周年这个时候,问李书福在并购沃尔沃后收获得最大成功是什么?赚到的利润一定不是他的主要选项。记得并购不久的沃尔沃董事会后,我曾经写过“千万别把李书福当作投资人”一文,就是想要告诉大家,李书福和中国很多的有钱老板不一样,其中就有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位于上海嘉定的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部

沃尔沃这10年的发展一直是大家十分关注的。尤其是在中国,更多人希望看到它变成中国企业后,在中国市场上一夜“卖火”。这样的舆情很容易将沃尔沃架上去下不来。这很考验李书福的智慧。就像别的豪华汽车品牌一样,如果中国这张答卷做不好,全球业绩一定好不了。何况沃尔沃已是吉利控股旗下的企业,没有理由做不好!而相对BBA这样的豪华品牌,沃尔沃在中国的基础显然不够。这样的特点又决定了沃尔沃在中国急不得。很有意思的是,沃尔沃亚太包括中国销售部门刚成立那些年,负责人换了好几拨,外界自然少不了各种猜测。事实上,论从业经历和业务能力,那些负责人都没得挑,也很好的完成了每一个阶段的使命。只不过到了几年前那个阶段,沃尔沃在中国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新的人选。现任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在主管中国业务领导的位置上任职最长。在他的领导下,特别是近两年沃尔沃在中国的业务有了明显的质和量的提升,除了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外,他细致沉稳、不急不躁的性格、长期海外工作造就的全球观,以及链接东西方文化的力量也不得不提。必须说,并购后的沃尔沃在中国一开始多少有点被外界的预期带了节奏走。这样的局面下,袁小林这样的人就成了沃尔沃在中国必须有的稳定器。如果说并购沃尔沃10年获得成功背后是李书福的智慧,这其中一定有其用人、建团队的智慧。袁小林和他今天的团队就是在这样的智慧中搭建起来的。

李书福在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部与袁小林及管理团队交流

最近与李书福交流,发现他谈得最多的是对全球化的思考。在他看来,当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是一对矛盾。如何化解矛盾需要更大的视角、更多的样本。吉利这些年从并购沃尔沃开始,陆续有了伦敦出租车、马来西亚宝腾、英国路特斯以及戴姆勒奔驰等全球化实践,收获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这些实践仅仅是探索全球化的开始。面对逆全球化的新特点,面对世界汽车遭遇技术革命冲击的新背景,要想在成功的道路上再向前一步,必须有新思路、新方法,我们国家也必须要更多像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像吉利、沃尔沃这样的企业。

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

就在并购沃尔沃1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吉利与沃尔沃宣布正在探索下一步合并的全新方案。沃尔沃下一个10年会是什么样?一定值得大家期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