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坛》:两会汽车热点解读

本期凤凰汽车《轩辕坛》是围绕两会汽车热点进行解读,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行业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本期轩辕坛主要针对如何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同时,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了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来自汽车行业的专家、学者、教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及思考。
轩辕智囊团
  • 中汽协委员会理事长 安庆衡

    中汽协委员会理事长 安庆衡

  • 北航交通与工程副院长 徐向阳

    北航交通与工程副院长 徐向阳

  • 国家信息中心处长 刘明

    国家信息中心处长 刘明

  • 上汽大通总经理 徐秋华

    上汽大通总经理 徐秋华

  •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唐驳虎

汽车两会那些事儿

徐向阳:清洁车是新能源范围新解读

我觉得清洁汽车是政府层面的新提法,为了节能减排,清洁汽车从概念角度来讲,要比过去新能源车的提法更广。无论甲醇也好、太阳能也好、轻燃料汽车也好,都属于清洁汽车的范围。[详细]

徐秋华:呼吁国内加速皮卡进城解禁

上汽集团有一位人大代表,他的提案主要就是国内加快皮卡进城解禁的提案,现在皮卡的技术跟前十年、前二十年前是完全不同的,现在的皮卡车是宜商宜家,对于中产阶级及以上的人士是比较好的选择。[详细]

安庆衡:需全行业共推无人驾驶发展

关于无人驾驶,首先汽车行业也好、政府也好,企业也好,都应该重视。不应该认为无人驾驶遥遥无期就不抓,现在无人驾驶抓好了,对于推动汽车技术进步是有现实意义的。[详细]

唐驳虎:需求促使智能制造快速落地

“中国制造2025”背后的热点是智能制造工厂。为什么要搞智能制造工厂,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智能工厂的出现最大意义是给消费者提供了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大规模定制的可能。[详细]

智能制造下的探索与思考
  • 徐向阳:汽车是最适合搞智能制造的行业

    汽车行业是最适合搞智能制造的行业,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特别是大家一谈到智能制造就想到德国,德国在智能制造,围绕着“工业4.0”,他们做的最好的企业都是和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详细]

  • 徐秋华:客户需求决定要走差异化道路

    在上汽大通成立的时候,中国汽车行业的布局基本已经完成,所以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里面,我们必须要有选择,我们选择的策略是什么?我们就是要走产品差异化的道路。[详细]

  • 安庆衡:实现中国制造 先把汽车搞起来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实现,政府也好、企业领导也好,思想想法战略思考得改变,不改变是不行的,现在机械制造不如汽车制造强,不管在GDP当中的占比还是实例,还是汽车比较强。实现中国制造,先把汽车搞起来。[详细]

  • 刘明:发展智能制造需要政策空间

    未来这种智能制造的需求,每个个性化的车型去测试去上公告,显然不符合需求,在一些外观性的东西,涉及到非常私人化,不影响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我觉得应当给一定的空间。[详细]

C2B的边界究竟在哪?
  • 徐向阳:确认边界是C2B当务之急
    C2B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来自于很多方面,如果你的用户定制化太过于定制化,这些问题都会受到限制。因为有边界,C2B的要求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否则,C2B会遇到很多障碍。
  • 徐秋华:要对现有生产方式进行颠覆
    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大规模制造的可能性,上汽大通正在这条路上努力,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生产方式实现质的飞跃,这将对绝大部分的生产方式进行颠覆。
  • 安庆衡:智能制造前需解决四大难题
    第一,要从基础做起,保证我的车在质量上,在排放水平上,在油耗上,在安全上,这些基本要求不能有瑕疵。 第二,在设计上,具有竞争力。第三,生产线必须得智能化。第四,智能制造一定要跟网联系统结合好。
  • 唐驳虎:汽车配置定制化是消费趋势
    汽车行业有很多很先进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比较落后,从消费者看来就是我的配置,我去年去4S店提车,我的配置基本上是限死了,基本款、至尊款、尊荣款,具体每个东西,我的音响想要什么配置都不能定制。
全部文字实录

主持人 苏瑞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一大早上来到这参加2017年凤凰两会轩辕坛行业热点线下沙龙,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莅临这次沙龙的嘉宾,他们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长、原北汽集团董事长安庆衡

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向阳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汽车市场信息处处长兼主任助理刘明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秋华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唐驳虎

现在“两会”正在召开,关于很多汽车行业的话题也正在进行探讨,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都提出了很多关于汽车行业的意见,以及他们所要表达的一些观点。

第一个问题想问在座的五位,关于今年的“两会”,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到各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汽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您最关注的一个建议或者是一个方向是哪个?我们先从徐院长开始。

徐向阳:很高兴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我最关心的还是《政府报告》对于汽车提出了一个新的,以前在《政府报告》里面没有见过的词叫“清洁汽车”。围绕“清洁汽车”,大家关注一下“两会”提案的话,无论是长城的王总,还是吉利的李总,还有汉能汽车的李总。王总提的是新能源汽车,两个李总一个提的是关于甲醇汽车的应用,另外一个关于太阳能汽车相关的。

我觉得可能是政府层面上新的提法,我们为了节能减排,为了蓝天,未来的重点清洁汽车它从概念或者内涵的角度来讲,要比过去新能源汽车的提法更广一些。无论甲醇也好、太阳能也好、轻燃料汽车也好,这些都可以纳入到清洁汽车概念和范畴里面,这是比较大的变化。

主持人 苏瑞琦:相当于提出一个大概念,把所有的新能源包括清洁能源的车型纳入到这里面。从国家的角度对这项进行一个专业的引导。

徐向阳:可以这么理解。

主持人 苏瑞琦:徐总您比较关注“两会”提案是什么?

徐秋华:大家好,其实这次“两会”我们上汽集团也有一个人大代表。我们上汽大通也是请他带了一个提案提到人大上,主要就是中国国内加快加速皮卡进城解禁的提案。我们这个皮卡的技术跟以前十年、二十年前不是同日而语的,比较好的宜商宜家,作为一个中产阶级以及以上的人的一个比较好的产品。

第二,我们也比较关心新能源汽车,包括刚才讲到的清洁汽车。上汽集团是拥有轻动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我们上汽大通有一款产品宽体轻客,今年年中我们就要实现销售。

第三,我们也比较关心实体经济、制造业,我们说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我们希望要有进一步的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其实我们政治经济是密切相关,我们对“两会”的期望也比较高。我们也比较关心汽车生态圈的建设,尤其是跟旅游经济密切相关的像房车的建设。

主持人 苏瑞琦:关于皮卡,原来皮卡不让进城,现在皮卡产品和原来的皮卡不一样,它有全新的技术、设计,以及所赋予它的权利,当然皮卡背后也有一些文化基因在。美国皮卡的市场容量是非常大的,包括您也提到关于新能源方面。安总您觉得今年“两会”有什么比较好的点?

安庆衡:“两会”很多代表提了好的议案,我本人更关注无人驾驶课题。无人驾驶现在炒的火热,所以在人大会上正式把这个事情提出来,去年李书福就提了一下,今年又继续而且丰富了一些内容。我认为这个议案也代表汽车行业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汽车的无人驾驶,首先汽车行业企业也好、行业也好、政府也好,应该重视,不应该不重视。不应该认为无人驾驶遥遥无期就不抓,现在无人驾驶抓好了,对于推动现代汽车技术的进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有现实意义的。

大家都开车、都坐车,现在的车和过去就不一样,现在倒车不是什么难题。现在轨道偏移、自动巡航,这些都提高了车的性能,提高了它的安全性,这都是为将来真正实现无人驾驶的一个铺垫。所以我说现在大家关注无人驾驶是正确的,政府关注也是正确的,应该尽快立法,把这些问题解决。

第二,无人驾驶提案提出来了,政府也抓,我觉得还是应该客观冷静来看这个问题,不要认为拿一个车在高速公路上走一段,或者是左边坐一个驾驶员、右边坐一个驾驶员,手不扶方向盘就算实现自动驾驶,这只能算是初级的尝试。真正要实现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这两天特斯拉又出现使用无人驾驶的功能出现交通事故,无人驾驶一定要分阶段,现在分成6个阶段也好、8个阶段也好,很多专家下了很大的工夫来定义讲解。

我认为企业应该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逐步地,什么时间达到第三阶段,什么时候能够达到第四阶段,这样的话又有长远的目标又有眼前的目标,不要用太炫的东西忽悠老百姓,这样也是不负责任。

总体来讲,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在汽车行业应该抓。当前随着汽车跟智能物联结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速度肯定会随着无人驾驶的发展共同往前走。

刘明:大家上午好!刚才几位领导的话,已经把今年的热点谈的差不多了。我看了一下新闻,大概有三个点。

第一,大家非常关注我们新能源车或者清洁能源,也符合我们五大发展理念当中的绿色发展这样的一个方向。北京下力气抓雾霾这个事情,新能源过去两三年发展都是非常快的,这块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更快更好地去发展,这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热点。

第二,智能制造或者是供给侧改革里面抓的整个技术发展的方向。

第三,共享单车也好,共享汽车也好,这也是一个热点。

这三个热点也符合当今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些方向,由过去传统的能源向多元化能源发展,第一,清洁化、绿色化;第二智能化,我们关注制造环节,可能关注硬件,软件的投入包括跨界的企业都会进来,从生产制造,从我们的使用还有一些空白,在立法上都需要完善;第三,共享也涉及到我们的商业模式,由过去制造的企业向服务转化,整个汽车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的方向。

唐驳虎:我是学自动化出身,我比较关注工业共通的东西就是智能制造。德国叫“工业4.0”,中国叫“中国制造2025”。背后的点都是一样的,就是智能制造工厂。为什么要搞智能制造工厂,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智能工厂的出现最大意义是给消费者提供了大规模,消费者和厂商之间提供了大规模定制的可能。

汽车行业有很多很先进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比较落后,从消费者看来就是我的配置,我还是去4S店提车,我的配置基本上是限死了,基本款、至尊款、尊荣款,具体每个东西,我的音响想要什么配置,或者我的悬挂,我的发动机能不能定制,按说汽车作为工业生产品应该是可以实现定制的,但是现在没有。

主持人 苏瑞琦:我觉得从第一轮咱们提问,各个嘉宾几个点主要是聚集到以下几个方面:新能源、清洁能源、无人驾驶。嘉宾都聊下来一个点的核心,说白了我们是要让中国汽车产业越来越好,也让“中国制造2025”这个战略落地。从消费者的角度也获得他们喜欢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讲。

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有智能制造这个概念,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点,概念里面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关于智能制造这块,先从徐院长开始,“中国制造2025”要落到汽车行业当中,您对这块的期许和从政府和从企业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徐向阳:汽车行业最适合搞智能制造的行业,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如果我们看一看,特别是大家一谈到智能制造就想到德国,如果我们看德国在智能制造,围绕着“工业4.0”,他们做的最好的企业都是和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比如说西门子,它就是和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公司。首先汽车行业对智能制造的需求是最强烈的,包括刚才唐主编说的,用户的定制化需求,消费者也是有这样需求。智能制造它是一个逐渐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期望它一步就达到我们期望的4.0的终极目标。无论你跟国内的专家交流还是跟国外的专家交流,或者你去参观西门子“工业4.0”的示范工厂,大家一个共性的观点是,智能制造是一个逐渐往前走的过程。

如果看看我们国内汽车工业产业基础,实际上我们按照4.0的规划,我们现在还是在2.0的状态,离4.0还有很大的距离。一方面从渐进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一方面,从4.0未来的愿景或者技术层面上,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我们也还是有差距。4.0的实现它需要众多的装备制造业的支持,需要互联网IT的技术支持,围绕着这方面,它是一个生态的概念,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汽车工业要想实现4.0,不是说你自己想做就能够做到,需要相关的企业,IT行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同步发展,我们才能够做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汽车工业要做4.0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这样我们的4.0能够尽快实现。

主持人 苏瑞琦:国家层面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个概念,从企业最终能把这个概念落地还是主要靠一些优秀的企业推出一些适合新时代,适合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来让“中国制造2025”这个概念更充实,也更能落地。从徐总的角度,您怎么理解“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以及上汽大通做了哪些准备?

徐秋华:从国家层面来讲,我的理解,“中国制造2025”,这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长话短说,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水平以及我们的附加值,跟发达国家的差距。信息技术给我们智能制造带来了可能性,我理解智能制造是大数据、信息化跟自动化的结合。从我们企业上来讲,我们上汽大通在智能制造上面的理解以及我们的实践,我认为我们又进了更大的一步。

在去年4月份,2016年4月份北京车展,上汽大通正式宣布了中国国内也好,可能全世界行业也好,是第一个大规模智能定制的项目,我们叫C2B项目。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一百多年了,从最早的手工作坊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大规模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再到小规模柔性化标准生产。我们认为现在随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又能够克服过去手工制作的低效率跟高成本,给我们带来大规模制造的可能性。

我们上汽大通在这条路上,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生产方式质的飞跃或者是绝大部分的颠覆。我们把C2B这个项目分成几个关键的点,我们认为首先一定要克服什么?最早的时候也有例子,像豪华车的例子。交货期现在最短三个月,最长要一年半,现在豪华汽车的定制,不像唐老师讲的,还是几个配置。我们想要做到自由配置,更大范围的自由配置。一定要解决订单的问题,订单的系统,还要解决在线设计,汽车行业发展到现在,你看很现代化,其实它有许多跟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跟客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这上面客户的体验很差,所以我们要提供直接面向客户的在线设计。

第三,我们还要解决多个制造系统,我们要建立直接面向客户的全透明化的整个制造体系,以及整个交货的过程。

这是一个很理想的场景,总的来讲一年的时间我们实现的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 苏瑞琦:作为企业来讲,上汽大通提出了关于它对“中国制造2025”落地的一个战略,也基于从汽车产业发展一百年以来包括到现在,上汽大通认为汽车产业走向个人化、定制化的一条道路,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安总您从企业到专家,谈谈“中国制造2025”对汽车企业的建议,以及徐总定制化方案怎么样,他会面临哪些问题?

安庆衡:今天挨着徐总坐,见到徐总就说到对上汽大通的一些评论。上汽大通咱们在座的媒体也知道,一下子从一个很普通的商用车企业变成了可以说在全球都很有名的上汽大通,这个品牌是起来了。好像后起之秀吧,你们的商务车,桌上摆的这些车,还有你们在西方国家出口,这些都做的很有特色。跟徐总刚才讲的这些东西都是一致的。说到“中国制造2025”大家非常关注,每一个在汽车行业工作的人都关注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关注“中国制造2025”。汽车我们都知道,“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也是很不容易的,包括刚才唐编辑谈到智能制造,我认为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实现智能制造,确实是一个全行业,特别是各个企业都得全面下工夫。

要说早期的智能制造,最低级的那就是单生产线、多品种,这是最原始的。十几年前我去德国奔驰参观,它的迈巴赫,消费者到计算机里面挑,你挑哪个,他给你做哪个,什么颜色、什么材料,所以智能制造实际上汽车行业已经在发展,早就得到关注。

现在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非得做不可,不做不行。因为现在汽车产业的发展,市场变了,消费者变了,用户群也变了,都老一套的东西总去用一个品种,你买的车我就不见得愿意买,必须要新颖。过去总说车的质量怎么样,现在质量已经是必备的,如果买的车质量都保证不了,谈什么“中国制造2025”呢。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第一,我觉得要从基础做起,不要认为这些不重要。保证我的车在质量上,在排放水平上,在油耗上,在安全上,这些基本要求不能有瑕疵,不能有问题,这是一个保证。

第二,在设计上,你得保证“中国制造2025”,这样我们的车才有竞争力。刚才说多品种,后来发展到叫平台,现在不光是平台,现在有模块化,吉利等一些企业发表的欧洲的新的品牌,恐怕比平台化还要声音大。你要真正实现“中国制造2025”,你设计上必须要跟得上。如果消费者点了一些东西,有需求,你说我先设计两年,三年以后给你,那不完了,所以在设计上,必须要有新的概念、新的水平,达到智能制造的水平。

第三,生产线必须得智能化。你想的都挺好,生产线适应不了,也不行。还有供应系统也得有,它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你应该在生产线上能够实现,供应系统能够提供。

第四,智能制造一定要跟网联系统结合好,我就是传统汽车,很多都装不上,将来是共享也好,还是什么也好,对智能的要求,对互联的要求,肯定是越来越高,而且那也是卖点。

现在很难想象,如果我又买一个新的车,什么智能网联新的都没有,我看人家都不买,很便宜的车都有。汽车行业我们从基础做起来,从设计、制造、供应、智能网联各方面全面抓,把我们的汽车水平搞上去,把质量稳定下来,把我们的成本降下来,竞争力提高,我们汽车就强了。汽车强了,中国制造也强了,我认为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一步一步做。

主持人 苏瑞琦:谢谢安总,安总提出了很多落地的东西,相当于有了一个大的概念和我们的发展目标之外,具体落脚到消费者选择上,比如外观的设计,这是一个大前提,要保证安全,要保证所有的这些基本的素质,要和目前在售的车型达到一致。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私人化、定制化,私人化、定制化也是有范围和有条件的,有哪些因素可以让消费者选择,毕竟车还得是车的样子,有哪些配置必须要有,徐总您觉得上汽大通具体在这方面的准备是怎么样的?

徐秋华:安老师讲的很好,我们上汽大通也是在这些方面,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我们讲大规模智能化定制的汽车D90,我们预计是今年9月份正式上市。自从去年的4月份,我们宣布了C2B的项目之后,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面,我们讲大规模定制,一定要跟我们的用户交流,你要正确把握他到底要什么。

我们大通“我行MAXUS”平台,这是客户的交互平台,我们上汽大通到现在为止,交互平台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0万。你要倾听客户的声音,你怎么听?以前我们汽车行业习惯的,安老师也(知道),我们发调研表,20个城市,一个城市20万张表,调研上来数据。现在我们不是,现在我们有互联网的技术,我们从40万粉丝里面,听取他们的意见,我们在D90 SUV定义的时候,他们提出18个产品定义的点,是他们提出来的,我们设计部门变成就是提供服务的。

我们是访问了1119个潜客,他们总共提了3万条建议,我们现在的产品,你将来会看到我们C2B产品和人家的不同,我们的前脸不是低端的一个、高端的一个,我们前脸可以有四五个。以前大排量要配什么配什么,现在大排量的可以配那些低排量的东西,高配的车可以配以前传统意义上低配的东西,最大程度的自由选择。

这里面很有意思,北方的客户他们提出来要在车里面有空气清洁器,华南的客户希望轿车里面以后不要搞地毯,搞地板,那地方比较潮湿,他们提了许多要求。我们到现在为止,D90还有6个月上市,我们在平台上已经收集了超过6000个盲定客户。

他到现在为止,大家都看到D90的概念车,还不知道价格是多少,但是他已经下单订了,超过6000个客户,绝大部分的客户我们认为将来都会能够成为真正我们的车主。

为什么是这样?我们C2B的核心是由客户驱动,从设计开始是客户在把关,你设计,我制造,我来提供服务。我们要打通C2B的三个环节,跟刚才安老师讲的是高度一致,设计环节、智能制造环节、订单交付环节。

尤其是依靠大数据跟客户的互动,充分体现这个项目我们是完全由客户来驱动的。我们从产品的定义到设计到试验认证到制造到交付,大概六大环节,我们都是尽可能充分考虑,现在我们叫客户体验。

主持人 苏瑞琦:咱们从大的方向“中国制造2025”,从企业角度已经推出了这么一款成熟的产品。最关键的是已经有6000个客户用新的购买汽车的方式选择他的汽车产品,包括一些私人定制以及结合南北方天气、人文。我想问一下唐老师,您作为消费者,您会选择这样一款车型吗?

您长期关注IT,关注军事,最早在定制化在IT行业是比较盛行。您从IT行业,现在是汽车行业,毕竟复杂程度不一样,您从IT的角度有什么招可以给汽车行业的领导们提一提IT他们怎么做的,以及您对这个产品的思考?

唐驳虎:我对智能制造,我前一段也进行过一段研究。智能制造它实现的高度柔性化生产,ABB甚至更高端的豪车,它实现的定制是手工定制,订单式的,工人作为一种格调的标榜,手工生产。汽车大规模工业品的话,手工生产成本非常高。已经很成熟的生产线上实行大规模柔性化,前一辆车和后一辆车,颜色、配置不一样,后面直接需要一个智能仓储系统和物流系统的支撑。用户下了订单,备件系统生成了物流组合,一连串的自动化生产线,同时每个工位又是智能机器人,通过机器人来生产实现高品质,像安总所提出的高品质。

现在有一些山寨的小厂,还可以用便宜的工人实现比较低的价格,随着中国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像东莞这样的地方都会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好处是生产质量永远是稳定的,而且可以追踪,可以追溯,每个焊点的焊接率都可以实时检查,每个焊点焊完之后,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立刻可以拍张照片,判断焊点的质量合不合格,这是一个快节拍的节奏。

背后是物联网平台的支持,互联网平台既改造了产品,肯定也改造了行业本身。汽车的使用和别的消费品不一样,一生中有很多维修、保养的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用户体验比较重要。以前的用户体验总去4S店修车,如果我们通过物联网技术的介入,物联网监控芯片,我可以主动监控车上每个系统,芯片越来越便宜,我能主动监测车辆的状况,主动发出提示,这是一种高端的需求。

像SUV,很多用户提出来,7座SUV越来越热,包括像最热门的汉兰达,很多人买了汉兰达发现后面两排还是不能坐,上汽大通我最早了解是通过这款G10了解的,它的竞品和GL8的区别,就是后两排成人也可以坐,我的期望就是徐总推出的新的SUV,后两排不再是狗座,成年人可以坐。

徐秋华:我们在前面交流的时候,唐老师没有来,我们上汽集团将近几十年的汽车行业的经历,我们是深刻了解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洞察。我们上汽大通坚持不懈走产品差异化的这条道路。我们这个产品分析了,竞品第三排不能前面移动,靠背不能反转,我们要做好这个,做好第三排,我相信唐老师至少你坐过我们G10,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方面。

我们D90,这一次40万的粉丝调研下来的结果,座椅布置令我们很惊讶。我们是全尺寸,5米的长度车,这个长度也是他们选的,不是我们选的。网上这些粉丝他们认为上汽大通的D90,一定要做的大气,要扩,是他们选的。看人家做的,觉得不行,他们作为一个车主觉得这个车应该要大。这个座椅的布置,一般的SUV是232的布局,他们希望我们是223的布局,这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第三排要做好,不是狗座了不是猫座了,给我们提出很大的挑战。

我们也洞察到我们的消费者心理是什么?有一部分人他其实希望有SUV的外形,但是希望有MPV的空间。

主持人 苏瑞琦:消费者什么都想要。我刚刚有一个问题也是想问一下刘主任,首先从厂家推出这样一款产品,同时有消费者愿意接受这样的产品,有6000个订单。嘉宾的反馈也是觉得这个产品符合一定人群的市场需求。从国家法律层面,这样的一种产品过于定制化,未来在法律方面,国家是不是首先要允许这种事情发生。让这些车型尽快进入到目录当中,现在这种车型没有在目录当中。您从国家的层面角度,您觉得这也是相当于屁股决定脑袋,有群众的基础,也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是不是做一下呼吁?

刘明:这块确实是一个问题,智能制造是我们国家工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过去我们的一些法规上目录会很死,基本上按照批量化生产思维来定,每个车型都要测试,进公告。未来这种智能制造的需求,每个个性化的车型去测试去上公告,显然不符合需求。什么时候可以在法规里面固定,比如环保性、节能、安全,这些不可动的东西,肯定要符合国家的需求,要去测试。但是一些外观性的东西,涉及到非常私人化,不影响安全、环保,我觉得应当给一定的空间。

主持人 苏瑞琦:今天上汽大通提出一个概念,可能是很多主机厂包括其他行业都是在沿用,只不过咱们更深化了。很多车型它的选配,但是它只是固定了,只有几种选择,或者中档车型可以选几个配置,初档车型不能选。上汽大通的概念,不管我是什么车型,哪怕配置是初级的车型,也可以选择中高级的配置。

但是里面有一个前提,一个是成本,一个是交货时间的问题,我也想从用户的角度提这个问题。再一个就是供应链体系的问题,消费者需求有,相比之前完全一样的配件选择上是比较定制化,对于供应链的要求以及对于成本的限制,咱们徐总再给我们具体细化一下?

徐秋华:C2B这个项目,应该来讲,我们跟传统意义上的,我做汽车行业做了二十多年,以前讲“自由选配”,其实还有不同的地方。我们上汽大通C2B项目大规模定制,还跟现在一些大规模的企业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是进一步在提升,进一步在拓展,我们是客户驱动。

我们不可能向一个客户提出来1.0的发动机装在大的车上,客户驱动的是什么?我来甄别绝大部分我们的客户他希望是什么样的产品,我来满足绝大部分客户的这些需求,而不是说我一定要满足你每个客户的需求。或许将来有一天会越来越多满足,但是这里面总是有一个技术的边界。

我前面讲的,我们C2B的项目要打通三个系统,恰恰就是你提到的,我怎么样来控制成本。同样的道理,我们把网上的客户,今年我们希望在我行的平台上,希望有300万个粉丝,我们收集这些粉丝的要求,把它总结归纳起来,让他的要求跟我们现有的或者进一步发展的,我们的生产包括供应链水平和成本边界平衡起来。

我相信我们个性化的客户,他们会为他们要的这些配置,他们自己的选择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他们会考虑。我们的目的是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也去平衡它,再进一步不断去优化、不断去提升。讲到交货期的问题,我们在官网上做了一个尝试,我们把我们的制造和OTD的过程,物流过程透明化,交货时间下降了20%以上。随着我们在制造体系里面智能化以及信息化大数据驱动的系统,不断去投入,我相信我们的交货期比现在会更好。

主持人 苏瑞琦:您刚才提到的方案,从整体上讲是一个逐步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也了解到不光上汽大通想做C2B,包括德国的宝沃品牌,还有吉利汽车link&co品牌,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和布局。定制化的需求,也慢慢地从一少部分人到形成一种全行业的某一些人的集中点。有一句话叫“不破不立”,说白了如果最核心的就是市场来检验,消费者愿意去购买这样的车型。就像徐总说的,他愿意为他选择的配置多花钱,买单也好,负责也好。徐院长未来在路上跑的有私人定制化的车型,包括很多改装都很定制了。您从C2B的模式给大家上升到全行业,包括现在完全由厂家确定我要传达什么样的设计理念,我要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服务?您从这两种的区别和发展来看,C2B有未来吗?

徐向阳:关于C2B我有三点看法。

第一,C2B,to什么,从客户端到供应商,或者制造商这块,to的是什么。C2B最核心的东西是用户驱动,用户要积极参与,或者说厂家积极主动利用用户的参与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义,来满足用户的群体。

第二,C2B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来自于很多方面,或者它有很多的制约条件。成本的边界、供货期的边界、设计的边界、制造的边界、供应链的边界,还有政策法规的边界。如果你的用户定制化太过于定制化,这些问题都会受到限制。我非要用一个个性的发动机和非常个性的自动变速器,一个发动机和变速器标准必须按照规律走,不能超越技术规律,需要一年半两年的时间,不光是产品的边界,你的供货期的边界也在这。按照国内车辆公告管理的办法,像动力总成、安全,你要变动的话,这是一个全新的车型,上不了公告,定义出来也用不到,C2B是有边界的。

第三,正是因为有边界,C2B的要求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没有整个产业链的协同,C2B会遇到很多障碍,用户在消费过程中觉得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这会影响到你将来的产品开发,未来C2B的发展。

比如说售后服务,非常个性化的定制到了4S以后,这些东西都要配套的。如果你的技术支持服务不能支持你C2B个性化的定义,消费者在体验当中就会变得极差。从未来讲C2B to什么东西,大家会越来越关注。

从边界的角度讲,大家能够做到我把这个边界不断去拓,但是你不可能彻底消去这个边界,你可以拓展这个边界。我在用户定制化过程中,有些东西,用户定制的这个东西尽量多,但是有些东西用也不可改变,用户不可能定制的,比如涉及到安全的,涉及到动力总成等等最关键的东西,你变的话,是一个全新的车型,比如说T60,我做出一千个T60来。边界可以拓展的,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边界,尽量去满足用户。

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产量协同,大家需要做得越来越好,这样的话,C2B的商业模式才能够发展好。

主持人 苏瑞琦:徐院长提出问题了,徐总你也听到了,核心是售后服务。我选的一个定制化的一个件出问题了,一般的厂子很快解决了,咱们还得让件坐坐飞机,售后服务周期上汽大通怎么考虑的?咱们的车半年之后要销售,准生证这块,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政府对咱们的事情支不支持?

徐秋华:一个新的业务模式,尤其是汽车制造的一个模式,回过头来再看,安老师我们改革开放的时候,就是引进日本的生产方式。当时也是觉得他们怎么是这样做的,跟我们以前的做法不一样,但是你现在再来讲,你说精益生产方式,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可能是遍地开花,可能在一些方面比人家做得好。

一个新的业务模式的诞生,肯定对现在想法的一种挑战。C2B是整个体系工程,在我们上汽大通也是,我们认为C2B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流程的变革,流程的颠覆,以及我们组织的变革。我们现在在标准化产品时代,我们来试点售后服务。将来C2B之后,我们的管理复杂程度可能是现在的十倍,甚至百倍。

我记得德国大众最早在引进CARST CAR(音)这个理念,它的车身组件有一千多个品种,我们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将来的C2B,车身组件数可能比德国大众更多。但是我们认为这是可以管理的,因为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是可以管理的。包括现在物流,我们现在是倒过来,售后我们不建议把备件放在4S店。

中国现在的快递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大概全世界中国的快递是效率最高的。社会化的快递物流能够助我们一臂之力,这是我们对这个的认识。

主持人 苏瑞琦:您刚才的回答已经衍生出很多问题,您刚才提到这个解决方案包括从市场层面,包括特定行业领域快递对于车型的使用,是有一定的需求量在的。任何新的模式出来之后肯定在不断发展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好在现在咱还有6000的盲定用户,把这些用户落地成为第一批小白鼠,让他们感觉定制之后他们的乘车体验和厂家所提供的车型的区别点在哪里,那样时候上汽大通再去不断完善,在把几个边界的问题划清楚。

徐秋华:是。

第二个问题讲到智能服务,我是非常乐观的,我们做皮卡的时候,当时全国大概基本上没有一个省份是进城解禁的。但是在去年四个省份,今年年初国家又开放了两个省份,我们对中国政府在产业上的政策,我们是保持乐观的态度,我们相信政府部门一定会充分考虑我们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我们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做这个转变。

网约车我们国家也开放了,针对中国的国情是有要求,我们都是理解的。我们将来的配置,我们可能要集中点,我们肯定符合国家的安全排放,让客户提供更多的需求,我相信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一定会支持上汽大通C2B,我们认为也是符合国家的要求。

我们上汽大通为什么要选择C2B这条路,我们认为是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客户的需求,上汽大通,我们是上汽集团最年轻的整车企业,在我们上汽大通成立的时候,不像二十多年前,那时候企业没有几家合资企业很少,在我们上汽大通成立的时候,中国的汽车行业布局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所以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里面,我们必须要有选择,我们选择的策略是什么?我们要走产品差异化的道路。

第二,我们选择商乘并举,两翼发展的道路。我们第一款V80这个产品,从线下开始客户对我们提出的需求50%,他们都需要我们改制,我们上汽大通在无锡工厂旁边有一个改装车厂,上汽大通自己投资的。工程车、电力车,各种各样,还有警车。这些行业的改装,包括私人的改装所带来的附加值是超过我们的,因为标准产品,家里如果都是卖标准产品,产品的价值可能就是一个问题。

你只有不断赋予这个产品,不断有新的功能、新的配置,产品的价值才会越来越高。其实是客户的选择,不是我们的选择,客户希望我们有那么多的定制,我们感觉到我们要提升这个能力。

第二,上汽大通因为我们有宽体轻客这个平台,包括皮卡这个平,一上来我们就规划了宽体轻客系列的房车,我们要打造中国房车第一品牌。我们定的每辆房车基本上都是不一样。这些事情在一些行业里面已经成为习惯了,房车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做C2B最开始从房车开始,几乎功能都一样,要有厨房,要有睡觉的地方,要有洗澡的地方,要有娱乐的,就这些基本功能,但是每个客户提出来的都是不同的要求,而且我们要去满足。

我们企业发展的要求。上汽大通我们走产品差异化发展道路,我们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针对我们自己投入的产品,皮卡在国外个性化选装的比例,可能要超过50%。美国的皮卡,皮卡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希望上汽大通将来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有各种各样的配置,我们今天带来的这辆是标准化的,客户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在马路上一辆表面上贴了黄金或者粉红色的膜,客户花5万块,有客户为了追求粉红色的车,他花5万块钱做。我们做了调研,在上海和北京,改装的行业生意非常好,可以用火爆这两个词。

第三,我们迎合国家战略,这跟我在这个时代,我们讲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你跟国家的命运跟发展都是分不开的。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信息技术带来的这些东西,我们国家战略提出2025,它是有历史背景的,也是跟当前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

你提的很早,20年前你搞智能化,温饱都没解决。我做项目的时候,买一台机器人,当时要十几万美金,现在机器人多少钱?十几万人民币,我们用一个工人多少钱,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再回到客户上,随着中国客户年轻化的需求,现在个性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现在的消费群体越来越走向,80后、90后、00后,年轻人的想法和我们从匮乏经济走过来的消费时代,我相信有许多不同,事实上也是这样。

别看手机表面都是一样的,但是里面的软件没有两个人的软件是一致的,这是个性化的事情,这跟我们过去的想法不一样。对我个人来讲,也是有这种紧迫感,你要紧紧跟上这个时代。

主持人 苏瑞琦:您的一个关键词是选择,作为后来者上汽大通的选择不多了,但是选择的同时又不破不立,对于一个新的蓝海我们有自己新的思考,并且有成熟体系,以及被客户目前所认可。任何事情相当于两面,它也是不断发展的。安总聊这么多C2B,聊这么多中国制造,对于中国制造未来方向性,有越来越多像上汽大通这样的企业提出个人的一种解决方案,为了让用户体验,为了行业发展更好,输出了这么多解决方案来。您从整体说一说从未来的发展走向?

安庆衡:我只能说自己的看法,未来中国制造的走向,我看大家越来越现实,包括苗部长,我在网上看得出来,最开始说到“中国制造2025”,好像很容易,轻而易举,现在看来一说起德国“工业4.0”,大家都津津乐道,通过2.0、3.0,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是4.0。实际上中国制造真正实现了2025,我个人看2025不是2020,2020很快了,2025还有8年。不算漫长的过程,但是实现中国制造的目标还有挺长的路,真正企业走过8年不容易。上汽大通建立了6年,8年汽车行业我相信一说起中国制造先说汽车,我个人很强烈的看法,中国要是汽车达不到世界的水平,不能变成强国,中国制造看不到。

现在机械制造不如汽车制造强,不管在GDP当中的占比还是实例,还是汽车比较强。要想把中国制造的目标实现,首先应该把汽车搞起来。现在我看这两年汽车的研讨会很多,报告会很多,汽车的展览会很多,但是大家可以看得出来,通过这些报告会、展览会,汽车工业确实在发展,而且发展越来越快,大家的思想都在变。原来认为传统汽车有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汽车早着呢,新能源汽车不成气候,互联网的汽车更不行。有一段互联网企业把汽车要颠覆了,现在好像呼声又弱了一点,我不是说我的对,我个人一直强调还是要结合。

一个现实的东西,从徐总的企业看得出来,传统的汽车不在思想上、技术路线上,不在各方面进行改革的话,没有新的意识,企业是生存不下去的。没有互联网的思维,没有智能网联的措施,没有智能制造,没有C2B,你的车肯定没有市场。客车中国很多不光是上汽大通,上汽大通是一个6年的新的企业,这两年我也进入房车了解了一下,上汽大通的房车上的非常快,外国人也喜欢。企业要是思想、路线、技术、新的思维不改变,我还是强调我刚才说的,在打好基础的同时,一定要适应现在市场的发展形式,从顶层设计上、战略思维上迎接新的挑战,不能抱着老的(思想)。现在市场上最受欢迎的GL8,你们对GL8也是挑战,起码你的性价比比他高。任何一个企业都要挑战,他要没有应对措施,慢慢被你拿走了。依维柯是老品牌,但是变革就少,如果没有动作的话,将来也会被你们取代。现在房车很多是用奔驰车改,如果你大通的车改的越来越多,房车就被你占比就越来越多。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实现,政府也好、企业领导也好,思想想法战略思考得改变,不改变是不行的,我是年龄比较大,我也干不了,但是我很关注,我认为哪个企业跟得上他就能干得不好。

主持人 苏瑞琦:安总总结的特别好,咱们今天先从“两会”热点再聚焦到汽车制造的具体热点,再由企业提出具体的案例以及企业案例当中的困局、边界以及未来解决的方案,我们都进行了探讨,最后再由安总回到“中国制造2025”这个宏观话题上。今天这个沙龙还是比较圆满,非常感谢大家这次能参加我们的会,谢谢大家。

感谢在座的媒体参与到这个话题讨论,接下来有一个媒体问答的环节。看哪位同行有相关的话题或者有自己想问的话题,能问在座的嘉宾。

问:我问一下上汽的徐总,你说的D90定制,现在你说一下前脸定制,以后会涉及哪几个维度,在哪方面?

徐秋华:今年4月份上汽大通在上海车展上会发布正式量产的D90。如果你去车展的话,也能看到我们现在提供的,基于目前的边界提供的配件,大概有28个大类,包括前脸,包括轮毂、制动系统,还有底盘,国内很少有的,我们是提供了两种四驱系统。一个是分时四驱,另外一个是全时四驱。有两群用户,有的人喜欢分时四驱,有的人喜欢全时四驱,我们决定投两套,为此我们做了两次标的。这就叫客户驱动,客户要什么,我讲的是客户群体,当我们通过我们客户交互平台,认识到客户有两种选择的时候,我们就做两种。前脸会提供四种,你可以选择,我们将来的价格,我们马上网上征集价格,在你心目当中D90你愿意花多少钱。

征求下来我们在网上的粉丝,超过6000个盲定客户,他们不希望把我们的车卖的太便宜。这是他的车,他定的,他设计的,他参与的,但是他不希望这辆车卖的便宜,他觉得没面子。面子是最重要的事情,荣誉是最重要的,他觉得这辆车你要卖的贵一点,当然也希望让我们的配置各方面做的更丰富一点,我们正在做努力。

4月份上海见!

问:徐总我想问您一个问题,上汽大通在做C2B,到终端的时候,消费者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优惠?您刚才说到不想做太便宜,但是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对于消费者来说。

徐秋华:上汽大通一贯的策略是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最好的,能够为客户提供最好价值的产品。C2B的绝大部分客户,他有自己的选择,他在选择东西,他根据他自己的财力也好、爱好也好,我们能够提供比如说你愿意多花钱,你选择配置更豪华一点的,你愿意少花钱,你选择配置低一点的。不管豪华也好,低的也好,我们的性价比是比较好的,不管是D90还是皮卡,所有上汽大通的产品,我们服务的宗旨是不会改变:为客户提供价值。

问:我提一个问题,我对C2B也不是特别了解,今天第一次听到你说。我还是非常感兴趣,刚才我也在网上看了一下咱们关于C2B的一些报道。我有几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C2B其实和我们过去讲的众筹,和传统汽车造车的顺序应该是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我们所有的传统造车企业一个成熟的跨国公司一定从C到B,再到C,再到B。我们过去传统企业造车,C到B,我是征求了大量消费者的意见以后,按照统一的能够折中的方案去推,推8款、推10款。假如推28款,是有这样的问题,我要让更多的模具去满足消费者需求,这里面有一个成本上升的过程,成本上升的过程需要有一个更大的销量去支持。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更大的销量来去保证我们成本上升的摊销,这个模式非常好,如果我们和每个人有比较好的定制化产品,可能有很多人进来。我们怎么去实现这样一个过程?

徐秋华:应该讲我们现在工业企业行业的,包括汽车行业,我们严格意义上讲,我们是B2C的业务。核心是什么?谁在做业务的决策。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企业,其实在精益生产理论里面也讲到过,我前面讲的就是,像我们传统做这个市场调研,我们选择20个城市,我们以前一家企业做出来的客户希望MPV的颜色是红颜色的,结果我们真的造了一批红颜色的汽车,卖了两年都没卖掉。

今天跟我一起来的还有我们上汽大通的两位同事,我讲的意思你们比较清楚,卖了两年多没有卖掉。许多事情大家看着流程都是一样,但是结果是不是一样,这是一个问号。我再次讲到我们上汽大通的C2B,比我们现在有些行业做的C2B更近一步,我们是互联网+的C2B,我们是充分利用目前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

我们在我行MAXUS上面,我们是跟40万的粉丝做直接的互动和交流,而且我们现在还有能力,我们通过他们的行为,我还能够知道他,他告诉你真实的想法还是不是真实的想法,这是我们不同的地方。

第二,成本是一个挑战客观来讲,我有那么多选择,我们分了分时四驱和全时四驱,做了两次底盘的校正,这肯定是成本。我是有28类零件可供选择,如果你讲到里面车身线索,我前面讲到超过德国大众一千种以上,这些肯定都是成本。无非是第一我们在目前现代物流、智能化物流以及智能化制造前提下,我们有能力把成本下降一点,下降多少我也不知道。

如果讲到具体的话,讲到我们车身的一个技术,不同的配置,车身底盘是一样,但是我经过这个工序,我出的产品就完全不同,这就是智能制造。

一部分是通过我现代的智能化,其实是能够降低成本,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自动化、信息化之后成本会越来越高,不是这样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结合的好,制造成本会进一步下降。问题是下降多少?我现在确实不知道。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我们有成本的边界,有技术的边界,我们现在是选择客户群他最喜爱的是什么,现在我确实没有这个能力去满足每一个用户的每一个需求。

主持人 苏瑞琦:今天轩辕坛就到这,非常感谢各位嘉宾领导,以及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现场图片
上一张
下一张

凤凰汽车邀请专家、企业领导、教授共话汽车两会热点话题

6
01
往期节目

节目信息

本期专题制作:苏瑞琦

栏目组联系方式

《轩辕坛》栏目组    负责人:苏瑞琦   监制:王巍
邮件:surq@ifeng.com
电话:010-60676135 传真:010-6067600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启阳路4号中轻大厦15层

网友评论
分享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