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毒奶粉、假羊肉、人造鸡蛋等社会丑闻充斥在你我之间时,或许每个人都曾扪心自问,还有什么是真的?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当浮华蔓延到汽车社会时,消费者永远是弱势群体。凤凰汽车此前曾报道过《全球热门豪华SUV差价比 国内150万国外只卖50万》,如今同一款车型在海内外相差的不止是价格,连油耗也不一样。

日前,有媒体特意选取了30款在中国和美国均有销售的车型,将美国环境保护署(简称EPA)公布的实测油耗,与该车型在中国宣传的官方油耗进行了对比,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调查的这30款车型当中,所有车型在中国的官方综合油耗,都要低于在美国EPA公布的综合油耗,最大相差油耗竟然超过27%。这说明什么呢?究竟是来到我们国家的车确实省油,产销第一大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还是我们再一次被忽悠?

今天,我们想探讨一下,同一款车型,中外油耗差距的根源到底是什么?面对作假,我们坚持打假到底!

分享按钮

厂家官方油耗注水成行业潜规则

目前,国内新车所贴的油耗标识皆采用工信部综合油耗数据。在国家发改委2006年采用统一标准测试油耗之前,汽车厂家为了凸显低油耗的卖点,纷纷对外公布较小的“理想油耗”,以吸引消费者购车。这一状况在标准统一后得到了改观,但今天再来看官方发布的油耗数据,消费者仍有疑问。“我的驾驶习惯没有太大问题,但为什么我开车的油耗跟厂家说的差这么多?”7年过去了,汽车厂商为了招揽顾客,“虚报”油耗的行径又卷土重来。

同一车型中美官方综合油耗对比

同款车型中美官方油耗最大相差超过27%

据《车天下》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同款车型国内外油耗数据差距很大。他们选取了30款车型,均为中美市场上有售,均为汽油车,并且是同一动力总成的车型。将美国环境保护署(简称EPA)公布的实测油耗,与该车型在中国宣传的官方油耗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同款车型中美官方油耗最大相差超过27%。虽然在比较过程中因为将MPG换算成了L/100km统一进行比较,略有误差,但误差值不影响判断结果。

同时,调查的这30款车型当中,所有车型在中国的官方综合油耗,都要低于在美国EPA公布的综合油耗。也就是说,同一款车,在中国的油耗都比美国低。

豪华车水分比普通车还要大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 最新公布的研究显示,汽车制造商夸大燃油经济性的现象不仅在美国出现,在欧洲汽车生产商中间也普遍存在,特别是宝马、奥迪、奔驰等德国豪华车。

研究发现,宝马公司公布的汽车排放数据比实际情况平均低30%。大众汽车旗下的高端品牌奥迪差别排名第二,其公布的汽车排放数据比实际情况低约28%。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差别为26%。丰田汽车公布的汽车排放数据比实际情况低约15%,标致雪铁龙公布的汽车排放数据比实际情况低约16%。

混合动力车型也谎报油耗

混合动力车型也“谎报”油耗

今年年初据美国《底特律新闻》消息,来自加州的一家法律公司已经发起了对福特汽车公司的集体诉讼,起诉福特为其2013款C-Max和Fusion(蒙迪欧)混合动力车发起的营销活动是“错误的、误导人的”,称其虚报油耗。

起诉的原告是加州罗斯维尔市的Richard Pitkin,他十月买了一辆C-Max混合动力车并且他表示该车实际上每加仑仅仅能行驶37英里(百公里耗油6.39升),低于环境保护署每加仑47英里的评测数值。而此前国内车主也曝光了某德系品牌的混合动力车型虚报油耗的案例,可见尽管作为新的节能技术的先驱,混动车型在油耗上仍旧存在虚假成分。

车企缘何喜欢在油耗上吹牛?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买车的时候,每个厂家恨不得都将自家的车包装成一只吃草的"小绵羊",各种官方油耗数据华丽丽地让你心动不已;等到真把车开回家了,才发现这分明就是一头三天不喂就饿得慌的"油老虎"。我们不禁要问:官方发布的油耗数据,到底可信吗?厂家到底为什么喜欢在油耗上吹牛?

请在这里输入图片名

油价涨得快,低油耗成企业卖点

当油价已经突破8元/升,让人们已经开始"谈油色变",消费者聊起车来,热门话题已经由以前的价格、动力、排量变成现在清一色的油耗,而越来越多准备购车的消费者最关注的事情也变成了买什么车最省油。

这样的情况迅速让汽车厂家看到了"低油耗"这个卖点。由于国家关于真实油耗测试的标准较低,因此汽车厂家为了凸显低油耗的卖点,纷纷对外公布较小的"理想油耗",以吸引消费者购车。这也就是为何消费者在开车时发现,实际耗油总是比厂家公布的要多,有的多一倍也不止。

令消费者头痛的另一个问题是厂家给出的车辆油耗都是"理想状态下的",自己实际驾驶中的油耗会是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大多数消费者只能从汽车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印制的产品宣传材料上得到似是而非的油耗信息,这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现象。

请在这里输入图片名

汽车技术革新成厂家宣传噱头

双离合、CVT、正时链条、顶置凸轮轴、连续可变气门正时,越来越多的专业化技术名词总是充斥在汽车销售过程中,销售员铺天盖地的技术宣讲,都无一例外的都指向降低油耗。固然,汽车技术的革新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耗,但往往很多时候,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低油耗的代名词,每逢全新改款车型上市期间,技术革新总是被低油耗所绑架,成为厂家的宣传噱头,甚至一些厂家存在严重的夸大成分。

今年一款日系车型改款上市,厂家宣传资料中显示,新款车型比老款百公里油耗降低了2.2L,而相关动力参数并未有太大变化。通过一些技术升级却能带来2.2L的油耗降低,这则消息一下轰动了整个汽车媒体圈,有的媒体人士调侃道:"通过传统技术升级,就能带来这么大的油耗改观,还要混合动力技术干嘛。"

这样的新闻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每逢新车上市,各厂家的宣传资料中总会出现高效动力、黄金组合、节油低碳等字眼,而又有多少家汽车厂商真的能对得起以上名头。

请在这里输入图片名

利益驱使 获取政府更多节能补贴

2010年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公告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对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

从2010年6月1日到2011年9月30日,小排量车型市场销量比例高达60%以上,使政府120亿元的计划补贴款仅一年多就用完。而就在近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13年第25号公告》,公布了汽车业违规使用节能汽车补贴资金及整改情况,四家企业申报不符合条件车辆、违规获得中央财政节能汽车推广补助资金超过1900万元。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通用东岳和江淮汽车等厂家"榜上有名"。四家企业申报不符合条件车辆及骗补资金,上海大众5570辆、1671万元,上海通用182辆、54.6万元,江淮汽车55辆、158.1万元;上海通用东岳汽车以虚报节能汽车推广量,套取16.5万元。

监管不力为"虚报"提供滋生土壤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困扰。不同的问题引发出不同的担忧。中国汽车社会在进步,也就意味着正在解决问题。否则就不能叫做进步而是原地踏步或者倒退。目前,监管不力这个词渗透在各行各业,政府自然心知肚明。就好比你需要在"野蛮增长"和"严格监管"两者选其一的时候,国情在这就具有指导意义了。对于近期热议的"油耗打假"现象,监管不力再一次被放在桌面上了供大家"批评指导""把玩品鉴"了。

请在这里输入图片名

国内油耗测试标准过低给了车企钻空子的机会

我国油耗标准主要参照欧盟法规的方法,欧盟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不作法令性规定。国内绝大多数都采用了理论油耗这一概念。在国际上,最主要的油耗测评标准是采用"工况法",通过底盘测功机和油耗测量仪等获得该数据。

由于油耗数据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所公示油耗仅为一个参考标准。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基于同一标准而测定的油耗值,多少能够反映 车辆的某些情况,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测评车型油耗的标准,所谓理论油耗,通常是指汽车厂商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温度、风向、风速等客观环境要求,让车辆在平坦路面或在底盘测功机上保持等速行驶,再通过专业方法计算出来的油耗数据。一般说来,理论油耗是一个理想状态,不太可能在实际中实现。所以给了一些车企转空子的机会骗取节能补贴。

请在这里输入图片名

虚报油耗惩罚力度不够 车企有恃无恐

与日本美国以政府牵头的立法处罚不同,国内目前尚未有类似美国的对高燃油车型的处罚措施。

去年11月2日,现代与起亚公司在美国发表声明承认夸大了旗下13款逾100万辆车的油耗标定,并同意对车主进行补偿,预计损失金额或高达上亿美元。此外,有调查机构研究发现,宝马汽车公布的汽车排放数据比实际情况平均低30%。而宝马未对该研究予以置评。大众汽车旗下的高端品牌奥迪差别排名第二,其公布的汽车排放数据比实际情况低约28%。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差别为26%。丰田汽车公布的汽车排放数据比实际情况低约15%,雷诺和标致雪铁龙公布的汽车排放数据比实际情况低约16%。

美国对厂家上报油耗的真实性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相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目前针对虚报油耗的处罚上面力度太低,使得各个车企有恃无恐。

请在这里输入图片名

虚报油耗怎么办?消费者投诉无门

伴随着油价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购车目标放在的小排量车型上面。然而实际油耗与购车时车型的理论油耗相差之远也让许多车主厌恶的一点。省油省钱的目的没有达到,却不省心了。不少车主纷纷投诉各个车企试图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消费者在经过了多年的漫长等待,家用汽车产品"包修、包换、包退"的规定,终于要在今年10月1日起实施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表示,一个新条例的出台一定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然而,翘首以盼的"汽车三包"中甚至没有提到当消费者遇到虚报油耗时应该怎么办。对于这个巨大的漏洞,制定三包政策的老者们似乎当时还没有预料到,接下来发生的油耗打假被炒的沸沸扬扬。笔者不经调侃,汽车三包还是"回炉重造"吧。

(部分内容来自广州日报)

独家民调

  • 1.车辆油耗对您购车影响有多大?(此问必选)
  • 2.您是否遇到过车辆油耗"虚报"?(此问必选)
  • 3.一旦发现车辆油耗"虚报"后,您一般怎么处理?(此问必选)

结语:

燃油经济性,是汽车最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厂家在油耗数据上如此普遍的造假行为,不应当继续被容忍,特别是,我们很多政策——比如节能惠民补贴,是以此为依据实施的。

现行的油耗测试标准太松、与实际使用情况太脱节的问题,有关部门也应该正视,及时做出调整,好让油耗数据能反映真实情况。否则,我们将来实行的燃油消耗限值强制性法规,就会失去意义——如果考试本身过于容易,你把及格线划得很高,又有什么用呢?

网友评论
分享到:分享到腾讯微博分享到QQ空间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