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杰出奠基人--郭力
2009年09月07日 13:31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进入陈光祖专栏主页>>

中国汽车工业杰出奠基人:郭力——筹备建设新中国汽车工业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 陈光祖

2000年,李岚清同志和一汽领导 说:在回顾和总结中国汽车工业历史时,不要忘了郭力同志,当然也不能忘饶斌、赵明新、刘西 、孟少农、方劼、黄一然、韦锡琢、马诚斋、罗红、宋敏之等,这些最早的一汽领导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的。

郭力是中国汽车工业杰出的奠基者,20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50年代初曾任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主任和一汽厂长,60年代初负责筹建第一代的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并任经理,后又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虽然由于工作过度辛劳,过早地离开人世,但他那种崇高的品德、敬业的精神、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态度,深深地镌刻在老一代汽车人的心中。今日,我们刻意大力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时刻,仍要继承和发扬他的那种创业、敬业、爱业的革命精神,把中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工作,更好地推向前进。

新中国建立后,在经济恢复、百业待兴的局势下,国家即着手筹划建立汽车工业。1949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前苏联与斯大林商定援建中国的大型建设项目中,有一个大型的载货汽车制造厂。1950年项目正式确立,由苏方给中国汽车项目提供3亿美元(年息1分)和5亿卢布(年息2分)的长期贷款,并由当时莫斯科的斯大林汽车厂负责援建,随后,我方把汽车制造厂项目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

1949年10月中央成立重工业部,那时,何长江部长和刘鼎副部长提出汽车制造厂的项目很重要,就已经开始进行汽车工业的筹办工作。1950年4月汽车筹备组正式成立,任命郭力为主任,孟少农、胡云芳为副主任。郭力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解放前,从事过很长时间的军工生产工作,熟识军工生产技术,又懂外语。当时他任重工业部专家办公室主任,所以选他担任这项工作是很合适的。这算是我国汽车工业最早的一个行业管理机构。

汽车筹备组刚成立时,也只有10多人,办公地址设在北京东城灯市口西口的中国工程师学会旧址内,到1952年秋,筹备组人员增加到198人,原地方不够用,就搬迁到鼓楼扁担厂乙一号的一个三套大院内,房间挺多,也宽敞。那时,汽车筹备组重点是搞汽车工业的筹建,但还兼管拖拉机、坦克、飞机、仪表、轴承。这些行业的业务也都在汽车筹备组管辖范围之内,可见筹备组的任务是多么繁重。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筹建,是在旧中国一空二白的汽车业环境中进行的。在旧中国,各方有识之士,虽然时有萌生建立民族汽车工业的愿望,但在国家政局混乱、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一切都成为昙花一现那样的梦想。如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提出,要发展汽车、建造公路、建立汽车工场的设想。1913年张学良首先举起中国造汽车的旗帜,在辽宁建立汽车厂,生产民生牌汽车,但也只是试造了几辆而告终。20世纪20年代阎锡山想在太原创办的兵工厂基础上,建立山西汽车修造厂,由姜春京负责,仿美国1.5t货车,定名为山西牌。民国时期,也曾筹建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在1937~1939年间,用进口件组装了2000多辆汽车。抗战期间,资源委员会曾筹办中央机器厂,组装了一些汽车。直到新中国建立前,中国仅有一些修理和配件制造的小型工厂,基础十分薄弱,根本无法支持汽车工业的起步。一切必须从头搞起。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计划建设两个汽车制造厂。一是第一汽车制造厂,在1953年开始动工,另一个是开始筹划第二汽车制造厂。

关于一汽的筹建,在1950年12月,前苏联汽车拖拉机工业部委派汽车专家小组总设计师沃洛涅茨基等人到北京,带来了苏方援建中国建设汽车厂的协议,了解中国工业情况、选厂意见,收集设计资料、拟定计划任务书,进行厂址初步测量与工程地质勘探,提出建厂方案等工作。

1951年1月18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召开会议,听取汽车筹备工厂汇报后,会议决定在四平至长春一线选择厂址,产品为吉斯150型4t载货汽车,年产纲领3万辆,1951年开始设计,1953年建厂,1956年建成投产。

接到政务院指示后,立即派筹备组的胡亮等3人小组前往四平、公主岭、长春三地踏勘,后经筹备组与苏联专家研究确定在长春建厂。1951年2月,孟少农陪同苏方沃洛涅茨基等专家到长春,确定厂址定在长春市西南孟家屯火车站西北。中财委随即批准选厂方案。同时,在1951年4月,来华的苏联专家小组完成了工厂计划任务书的编写,4月26日中财委批准了计划任务书,并交付苏方的汽车拖拉机工业设计院编制工厂初步设计。4月份,筹备组选派孟少农、陈祖涛、李刚、潘承烈等组成订货小组去莫斯科认可工厂技术设计和办理设备分交,聘请专家、派遣实习生等事宜。据陈祖涛回忆:“1951年我从莫斯科包乌学院毕业回国,周总理问我想干什么工作?我说想搞汽车、拖拉机。周总理很高兴地说:好极了,苏联正包建我们搞第一汽车厂。你赶快回去,代表一汽同苏联打交道和实习。同年底,我从苏联带回一汽的初步设计,向郭力报告。”陆考宽回忆:“我1950年从美国回来,4月到达北京,经教育部介绍,分配到重工业部汽车筹备组工作。在苏方尚未正式提出工厂初步设计之前,郭力在汽车筹备组先设立一个工厂设计室,下设工艺、土建、动力、综合等小组,集中了数十名技术干部,组织这些人边学俄文,边翻译俄文的工厂设计手册,进行技术练兵。1950年,苏联专家来华,带来工厂初步设计意见、成套设备方案和汽车设计图纸。筹备组设计室人员积极配合,进行厂区地形测量、地形勘探、组织翻译苏方编制的工厂设计,供上级审批和进行施工准备。在这些工作中,郭力都是亲自带头,严格要求。实践证明,他当初各项措施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非常有远见卓识,这才有可能使我们一些下面技术人员闯出一条建设汽车厂的路子。

筹备组一成立,郭力就大力招集和培养人才工作,首先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洋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抽调了180名学生,并且进行汽车专业技能训练,同时在全国各地选调为数不多,分散在上海、重庆、昆明等地技术人员和极少数的留学归国人员。在抗战胜利后,当时国民党政府曾两批选派技术人员到美国学习汽车技术,第一批是由部队中派去,第二批是按美国的租借法案出资出去的,总计人数约40~50人。郭力本着举能为贤,五湖四海的精神,欢迎和接纳这些技术人员参加汽车工业筹建工作,受到了热烈的响应,先后有了张德庆、陈继善、张树梅、吴敬业、彭定一、王玉京、陈乃隆、杨南生、桂同申、张胜瑕、孙顺理、刘炳南、史汝楫、冯辅晋、陆考宽、茅於恭、支德瑜、俞云焕等50多位,当时汽车界知名人士应召赴京。这些都是筹建中国汽车工业的首批重要力量。其中多数成为建设一汽的骨干力量。

筹备组在1950年7月,在北京南池子成立汽车试验室,吴敬业任主任,有职工70余人,进行试验研究、改进产品、培养人才。同年又在扁担厂成立汽车设计室,有职工30多人,主要进行汽车先期的设计研究和培训工作。

1952年,筹备组设有一个轻型货车装配厂,厂址选在北京衙门口,代号叫“752”厂,自己生产驾驶室和一些零件及进口苏联部件组装苏联嘎斯2.5t载货汽车。这算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计划建设第二汽车厂的一个先期行动。

由此可见,当新中国成立,国家就很重视汽车工业的建设工作。筹备组在郭力的领导下,以筹建第一汽车厂建设为主线,为建设汽车工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筹办工作。现在偶尔一些老同志聚在一起,谈到了汽车筹备组,仍然是津津有味,同时也很深切怀念中国汽车工业杰出的奠基者郭力同志。

1952年4月重工业部任命郭力为第一汽车厂(代号为652厂)厂长,郭力就奔赴长春,开始他人生一个新的历程。

相关报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董扬

孟少农:中国汽车工业的“垦荒牛”

一汽--中国汽车工业的缩影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光祖 编辑: zhangy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