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洋:以零售品牌建立“亲和”关系
2009年07月07日 14:04凤凰网汽车 】 【打印已有评论0

进入董海洋专栏主页>>

董海洋:以零售品牌建立“亲和”关系

资料图

迈可·R·利波维奇曾如此阐释“爱情的神秘变化过程”:“相吸(Attraction)跟相依(Attachment)是不同的。相吸和相依是爱的不同层面。相依是一种深厚温暖的感情,既能予人以平静之感,又能教人萌欣慰之情。”将这个有关“爱情”的观念搬用到汽车销售这种过于世俗的事件中,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对于正走进汽车消费新时代的中国汽车厂商来说,用这种阐释来形容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似乎很有其“神到”之处。

当人们开始第一次购车时,主导他们行为的主要还是某种非理性的“吸引”和“诱惑”,比如赶时髦、显身份、趋同等;但是现在,很多人开始第二次购车,市场正在回归到常识、理性的基本面,这种背景下,销售商很难再以非理性的力量令消费者再次掏出钱包,他们必须在初次“吸引”的基础上,努力与消费者建立一种更为牢固的、基于理性的“亲和”关系,才能在这个营销更为民主化而产品又日趋同质化的年代,获得消费者的关注与忠诚。简单来说,他们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必须从“相吸”过渡到“相依”。

如何建立这种与客户之间的新关系?在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海洋看来,一汽丰田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致力于营销的社区化,围绕经销店零售能力的增强,建立一种非常强势的零售品牌文化。

汽车销售的新时代

1991年被称为中国汽车销售元年,但当时汽车的购买主力还是集团,大家都关注汽车销售的上游,也就是汽车批发业务。到了1994年,第二次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之后,大众、通用、本田在中国的合资伙伴率先开始了4S店的建设,实际上是开始了汽车分销的方式,由此而形成了汽车零售这个概念。批发的文化和零售的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以汽车批发为主的年代,销售就是跟客人喝几次酒,注意搞好关系就行了。现在,汽车行业每年都有很多新产品上市,产品也越来越同质化,而且80%-90%的车是由私人购买的。汽车销售的核心变成了汽车零售,营销变得民主化。在面对一个个具体客户的时候,喝酒搞关系就失去了功效。

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化,我想越来越多的以前被人们所忽略的东西现在正在凸现出来。比如说常识,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产品安全性问题,价格问题等,这些往往是汽车最根本也是最常识的问题,也可能在将来成为汽车竞争最根本性的问题。现在大家有一种误区,就是认为汽车销售只要广告投入多就可以卖得出去。但其实,常识始终是根本,在中国市场,大家正在越来越重视安全和价格等问题。

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这是水到渠成的。2000年以前,我们有95%以上的顾客都是一次性买车;到2003年统计的时候,换购和增购的顾客则占到了20%。我想到了2010年左右,换购和增购的顾客能够达到30%至40%。换购和增购这些顾客是第二次购车,其实顾客在买第一台车和买第二台车时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买第一台车的时候,往往是追求一种消费时尚,大家都有车了,我也得有车。你买QQ了,那我也得买QQ,仅仅是一种趋众,其实对汽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现在,顾客在换购或者增购的时候,只依靠原来销售顾问的推销或者讲解是不能够完成销售的,我想我们对客户关系的建立好像需要重新考虑了。

除了常识和理性的实现,汽车销售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打造零售品牌。以前在汽车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所消费的除了产品品牌,就是厂家品牌;现在其实是在消费两个品牌:一个是汽车厂家的品牌,另一个是商家的零售品牌。现在,汽车销售4S店化使所有产品的销售模式同质化。就一个厂家来说,一个城市里有20家店,店与店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每家店的销售人员和所提供的服务不同,这种差异化就创造了零售品牌。正是由于零售品牌与零售文化的不同,才会导致经销店经营效率产生很大差异,有的卖得好,有的卖得糟。在未来10年或是更远的时间里,要做好销售,就要塑造好零售品牌,这应该是一个大趋势。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董海洋 编辑: o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