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特大肇事案后关于车辆安全的思考

2012年06月04日 15:16
来源:凤凰汽车 作者:鼎新恒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5月26日凌晨,深圳滨海大道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一辆日产GTR追撞两辆出租车,首先被撞的比亚迪e6出租车失控后撞树,随后引发大火,车上三人当场死亡。对于外界质疑的“顶包”事件,随着深圳警方回应质疑并接连公布新证据,似乎向着明朗化发展。然而,围绕比亚迪e6的争论,却仍在持续升温。

质疑比亚迪的人认为,e6在受到撞击后,车身后部起火燃烧,而后部恰恰又是电池仓的位置,这证明e6在电池可靠性和车辆安全性上可能存在严重问题。

对于这种质疑,比亚迪发表了官方声明,声明中称其车辆经过各项检测、达到各项指标的表述,并未消除人们的疑虑。相反,某位知名汽车媒体人呼吁比亚迪“公开真相”,另一位则建议比亚迪“打开事故车辆后备箱,让大家看看电池是否完好”。而伴随着这些质疑声音的是,比亚迪的股票大跌,市值缩水14亿元。

e6的事件仍在继续发酵,这让笔者想起了不久前汽车圈的几件事情。长城哈弗M4从20.8米的高台上驶下,完成一次车辆高空蹦极;青年莲花举行了360°大回环表演;一汽则将3辆欧朗长时间悬在空中……汽车圈一时间都玩起了杂耍表演。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创意表演的上市宣传,还是比亚迪e6的起火故障争论,种种现象都关乎消费者的信任。这些年,厂家的宣传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信任却越来越少,无论是动力、安全、油耗、操控,对于厂家甚至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消费者都是一片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厂家的杂耍,实际上就是用一种夸张的方法告诉消费者:“我没有骗你。”

为何会如此?笔者认为,一方面,厂家在过去的宣传中,过多夸大了产品性能,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形成反差。就好像寓言故事中喊“狼来了”的小孩,久而久之,说真话也没人相信。 另一方面,我国汽车社会的迅速发展,汽车消费者人群在短时间内快速壮大,而相关的汽车文化、汽车技术方面的积累不够,使得消费者、甚至一些汽车媒体从业者对一些所谓“内幕”、“爆料”的鉴别能力不足,而人们猎奇的本性又使得一些负面新闻被持续放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e6起火事件的后续发展就不难理解。

事实上,单就此次事件而言,比亚迪的叫屈确实有其道理。此次事故中,GTR撞击e6时的速度已达到180km/h以上,而随后比亚迪又以高速撞树。在碰撞测试中,车辆与柱状物的碰撞属于极为严重的情况,即使在欧洲的E-NCAP测试中,侧面碰撞的时速为50km/h,而侧面柱碰撞的时速则仅为29km/h,还只是选做项目,正是因为柱碰撞对车辆造成的伤害远高于普通碰撞。

因此,在笔者看来,此次事故是极端条件下,电池仓受到破坏,瞬间挤压变形导致起火,并不能说明e6的安全性和电池保护存在多大问题。回想当年途观在甘肃敦煌的事故,同样在碰撞瞬间即起火,这能说明途观的安全性存在问题么?同样不能,因为在当时的车速情况已经远远超出车辆设计时考虑的范畴。与此同时,我们很难要求每个厂家都按照最为极端的情况设计车辆,毕竟这一方面受到现有材料、加工手段和汽车相关技术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成本的几何级数上升,使每辆车都卖到天价。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笔者认为e6的安全性没有问题,只是说通过此次的事故并不能推导出e6安全性必然存在问题的结论。对于大多数汽车从业者来说,这样的的道理并不难懂,实际上笔者熟知的几位理工科背景出身的汽车媒体人都在微博上发表了类似观点。然而,正如前面所述,在目前的情况下,若想证明自身的清白,比亚迪恰恰必须要用事实说话,在公开的场合,按照国外相关碰撞标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标准)进行测试,特别是要对车辆进行追尾试验,以证明其电池仓在一般的碰撞情况下不会存在安全问题。否则,仅凭书面上的辩解,确实难以令人信服,更何况比亚迪曾经就是喊“狼来了”喊得最凶的那个孩子。

更多内容请关注 鼎新恒凤凰博客

[责任编辑:zhangcc] 标签:比亚迪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电池着火 安全性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