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产业评论>正文

不能让拥堵费成为一些部门的创收之源

2013年09月25日 11:02:22
分享到: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综合报道

对于“拥堵费”的作用,不该一味否定,也不能过分夸大,更不能有依赖心理。

北京最近连续多日长时间大范围堵车,让开车一族叫苦不迭,有关“拥堵费”的讨论再度升温。

“拥堵费” 事关广大车主的切身利益,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因此,对开征“拥堵费”,有赞成的声音,有反对的意见,这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一味否定“拥堵费”的作用,或者过分夸大“拥堵费”的功效,都不符合实际。

“拥堵费”对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污染有没有作用?这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焦点。尽管国外已有数个征收“拥堵费”的城市,但其效果评价不一,各有各的说法。其原因就在于,道路交通拥堵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问题,受到城市规划、道路设置、车辆剧增、管理水平、文明素质等诸多因素影响。期望通过某招某式就能解决问题、见到效果,确实不太现实。针对北京之前采取的限号、限购、提高停车费等措施实施后,还是照样堵车,于是有人就断言这些“招法”不管用。可我们反过来想想看,如果这些年没有这些举措,北京的道路会堵成什么样?

当然,相关政府部门在阐述征收“拥堵费”的理由时,也要客观评估“拥堵费”的功效,千万不要刻意夸大“拥堵费”的功能,缓堵没有“灵丹妙药”,不可能“一招”制胜,不能把公众的期望值提得很高很高,以免到头来让人失望也很大很大。更不能过度依赖“拥堵费”,一收了之。缓堵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打出“组合拳”,形成缓堵合力。

继续大力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放眼全球,北京不是汽车最多的大都市;再看国内,北京也不是汽车密度最大的城市。北京为什么被戏称为“首堵”?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是不是也该扪心自问。就在最堵的中秋节前,朝阳路三、四环间实行潮汐通行,在晚高峰时段竟然一路畅通。从这不难看出,北京道路通行能力还是有巨大潜力可挖的,相关管理部门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还有很多“课”要补。

客观地讲,不管是迫于经济压力,还是不愿承受堵车之苦,或者是出于环保考虑低碳出行,有相当一部分车主愿意改乘公共交通出行。可当他们一上公交或地铁,发现连个体面的站姿都没有,甚至连车都挤不上去。公交地铁挤得人难受、换乘也不是很方便,打车也不容易,怎么办?一些人不得不再次开上自己的“爱车”上下班。“拥堵费”等举措的成效,与公共交通的承载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舒适度,仍需发力。

此外,还需要建章立制、加强监管,防止“拥堵费”变成“僧肉”。“拥堵费”怎么收,有技术支撑不是问题,但怎么管怎么花,需要配套制度。不能像停车费那样,现在谁也不知道北京一年收了多少?又有多少钱进了财政?因此,必须对“拥堵费”进行透明化管理,公开其使用情况,让人们知道收了多少钱、花在什么地方?千万不能以工作经费等形式返点给相关管理部门,让“拥堵费”成为一些部门的创收之源。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