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产业评论>正文

[第一线]新能源调查:骗补之心人皆有之

2016年05月10日 10:20:56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未明天

凤凰汽车调查 据说近期,四部委联合查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事情会给大家一个交代。凤凰汽车也从各渠道了解到,骗补虽然不是大面积、普遍存在,但是其个别案例的严重程度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从当前被大尺度曝光的江苏吉姆西客车厂的骗补行径,就能略知一二。

在这个行业,对于一些事情虽然你知我知,但彼此相互道一句“你懂的”,就能把买卖做成。因为骗补,在手法并算不上有多么的高超,也算不上保密,因为在行业里大家基本上都是这样干的。

(本图与内容无关)


 《第一线》栏目介绍

《第一线》是凤凰汽车调查类新档栏目,通过独家调查,深入汽车业新闻第一线,从各类新闻集散地中探寻真谛,去伪存真,还原事件发展内幕。不偏不倚,坚守媒体报道客观性。这是一个新的选择,也是新的开始!

绑架政府买车不花钱

自古“无商不奸”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在笔者对吉林和云南的两家私营的小公交企业进行过走访之后,对此似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6-8米客车去年销量同比增长了22倍,且单12月一个月的上牌量就超过了6万台,据悉,2015年全年中国电动客车的上牌量是9.25万辆。对此现象,“骗补”似乎成了最合理的解释。其实真正的骗补不仅仅发生在生产环节,在使用环节的骗补也异常恶劣。笔者实录两则走访案例。

吉林某公交公司——大胆与政府博弈

去年年冬,当地的地方补贴还没有正式下发,该企业就大批量购置近50辆纯电动公交。这于一个小县级市的公交企业而言,可是大举动。

“车辆不上牌我都敢在路线上跑,因为我是纯电动车。”笔者对吉林某县级市某公交公司老板的此句话印象极其深刻,语气中透露着霸气和嚣张。

然而,笔者当时目睹到的事实情况是:总计50辆纯电动客车,几乎有超过半数的车辆只是被露天搁置在停车场,上面落满了灰尘,在寒冷的冬季显得异常冷清。更让人对此迷惑不解的是,当前布置的充电桩根本就不是按照50辆车的规模来设置及规划,仅有数个,甚至连今后建充电装的地皮还只是停留在地图上。

一个赤裸裸的现象被暴露——多买车,先有了拿国家和地方补贴的资格再说,哪怕让政府欠着补贴款项也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仅小道消息传出此地的地方补贴政策会在不久之后会出台。

公交公司私营,就全国而言已不在少数。公交一向被视作是公益事业,生存主要依靠政府补贴。但是公交私营之后,在做公益的前提下,这些老板们都在想办法如何盈利。盈利的方法无非是开源节流,在开源部分,除了常规的售票及车体广告等之外,最大一块来源就是国家对公交车的燃油补贴。而在节流部分,除了提高管理效率,压缩燃油成本等之外,压缩购车成本几乎是很难实现的事情,尽管当前中国客车的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但是这一不可能在国家对新能源政策补贴的大好环境下,成为了可能。

按照2013-2015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方法来看,车长在6—8米的可获得30万国家补贴,在一些1:1地方补贴的省市,总计补贴能拿到60万。笔者在此记述的吉林某市的一家公交企业购置的就是6米和8米的公交车。

政府被绑架了。公交企业在强势拿补贴。当然,有人强势拿,不如有人巧妙拿。

云南红河州某县级市——买电动车套补贴,赚大了

云南该地级市很小,人口总数不到20万,当地一家私营公交企业在2016元旦之前,一口气买了100辆6米的纯电动车。该家企业为什么提升自己的运营规模,购置100辆车? 100辆车的购置资金不是个小数目,后期他要如何运作以取得盈利?

(本图与内容无关)

笔者在当地逗留了数日,出于对笔者的信任,该企业人士把原委告诉了笔者,原来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从政策上而言,并无毛病,他们也想生存的更好。只是这种行为若在行业普遍发生,那将会破坏新能源公交车的生态平衡。他们的擦边球是这样打的——

笔者了解到,若按照当地的实际需求,50辆纯电动客车足以完成运营,但是为了多拿一份国家对新能源城市公交车的补贴,让每一辆公交车只运行半天,通俗讲则是两辆车当一辆用,这样每辆车的续驶里程可以做的短一些,车辆的购置成本也会降低,再扣除国家和地方的补贴之外,光靠拿公交车运营补贴就能将本儿在短期内赚回来……“你懂的。”该企业老板口中的三个字里透露出太多信息。据悉,去年5月财政部正式发布《关于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15年起对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进行调整,中央财政对完成新能源公交车推广目标的地区给予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新能源公交车最高可以补助8万元/年。

多么聪明的举措。可笑的是,在匆匆忙忙赶在2016年前把车辆购置完毕之时,当时100辆纯电动车配备的充电桩只有1个。试问,这样的做大,算不算骗补?

诸如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巧妙的骗补背后,或许就是2015年新能源市场虚火表象的真实原因。财政部派了调查专员重点对江苏省的新能源汽车骗补进行重点调查,为什么?笔者浅陋之见:因为江苏的地方补贴政策在去年做的最到位,而新能源客车在江苏地区的客车租赁市场,先于其他省份,换言之,江苏是最早一批尝到补贴甜头的省份。

不仅仅在使用环节,其实新能源汽车在生产环节的骗补行为,也疑似已经被曝光。

井喷的合格证

五月已至,业界都在等待四部委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的调查结果,若按照此前的传闻,这两天应该就是水落石出之日了。

央视在曝光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时,同时公布了2015年12月单月产量占全年产量超过50%,同时年产量在1000台以上的新能源车企名单,分别是陕西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以及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这些车企存在的一个共同点是,从工信部提供的合格证数量显示,其2015年12月单月的产量均已超过全年产量的50%,且年产量均在1000辆以上。

在过去的一年里,6—8米的客车销量增长速度最快,尤其在12月份。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动客车的上牌量是9.25万辆,比2014年6000辆的销量实现了超过15倍的爆增长,而6-8米客车去年销量同比增长了22倍,且去年12月一个月的上牌量就超过了6万台。而上述的两家私营的小型公交车企业,为去年年末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正常的暴发性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骗补不是正道,新能源汽车在推广的各个环节,都应不钻空子,走正道。

手记:

跟行业内人士聊“新能源汽车骗补”,就像老婆跟老公聊“有没有藏私房钱”一样。其实结果是明了的,只是出于猎奇心理,总想追究过程和细节,然后大力谴责,再然后约法三章。至于此后会不会重蹈覆辙?或许“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这句话是最佳回答。尽管如此,凤凰汽车还是要秉着维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的态度,认真地扒了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事儿,经过四方询问,最终笔者总结:其实骗补之心人人皆有,只是在形式上有不高明和高明之区别。

都说骗补的重灾区在商用车,不错,尤其在大中型客车领域。作为一名负责人的媒体人,我来告诉你那些进行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主体究竟都有谁?——影响最恶略、也最猖狂的当属一些名不经传的小客车生产企业,诸如像央视曝光的吉姆西,年产量千台左右。因为手里持着一张汽车汽车“准生证”,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使用环节,全程作假,以小的规模成本牟暴利发大财。这些企业诸如行业中的“老鼠屎”,虽然坏了一锅汤,但是容易剔除,也容易纠正。如何纠察?从工信部的合格证上牌量上着手,最容易筛查。换言之,从某种意义而言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此现象其实是知道的……

而真正让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补贴付诸东流的,其实是“大量销售、购买新能源汽车,但不让轮子转起来”的行径,涉及到的主体包括主流生产厂家、经销商以及买车单位(包括公交企业),不夸张地讲,每一个新能源汽车企业,或多或少的都参与过此类行径。只是在表面上遵循了关于获取国家财政补贴的各项游戏规则,实则也是变相骗补。

试问,2015年新增的33万辆新能源汽车,有多少车辆“趴窝”,根据笔者在过去两年中的不完全掌握的信息,最少一半以上的车辆其出勤率不会超过50%。300亿元的补贴,换来一堆不充电的电池……这才是最大的行骗!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