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为什么中国的汽车人都在逃离汽车制造

2016年09月14日 11:08:06
分享到:
来源:Autocarweekly

1986年“七五”计划中提到:“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我看来,那是中国汽车制造最为贫瘠的时代,却也是中国汽车制造最值得学习的时代;那是中国汽车制造最无知的时代,却也是中国汽车制造最团结一致的时代。

我们总喜欢用“逃离”来形容人们对某种事业最后的无奈之举。而在当下的中国,无数汽车人正在选择逃离——逃离汽车制造这股泥潭。

汽车制造者的生存状态

汽车制造作为一种密集型制造行业,人、制造设备、汽车三者之间在高需求量的要求下,有着空前的紧张感,而这种紧张感是自上而下的。

说也奇怪,他们是一群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却不断在为城市输送着移动的机器;他们颠倒着白昼黑夜,却最终只能成为这铁营盘的过客;你以为他们能月入过万,却也仅限于豪强企业;你以为他们只用和机器打交道,他们却每天都在为质量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这是一种奇怪的生存状态,也是不被外界了解的生存状态。

 

逃离:忧郁的“制造精度”

你只关心新科技,可你知道我们连基本的“制造精度”都做不好吗?

新科技的光环是耀眼的,我们能从最新科技中预见未来的美好;但有时候我们要停下来想想,这种美好,以现在的制造能力,国内能实现吗?关注并发展新科技是可喜的,怕就怕再好大喜空。

“制造精度”可能在大家的意识中还比较模糊,但汽车作为机械产品,精度越高就指示运动能力越强、使用寿命越高、准确性越高、美观性更好等优点。

国内汽车制造精度控制难度大已经不是新鲜事,光从“精度”上被国外企业捞走的资金不计其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全方面的:

1)机械设备加工能力有限;

2)更高精度意味着级数增长的资金投入比;

3)设计能力带来的制造瓶颈;

4)生产过程中对精度控制的漠视;

5)标准在哪里,精度就在哪里,标准低了,精度自然上不去;

6)加工以及被加工的材料质量差;

7)高产量、高生产节拍大大提升了精度控制难度。

 

逃离:制造业的文化荒漠

汽车制造文化的定义各有说法,但从整个大行业来说,我以为应是理性严谨、务实专注、恪守标准、追求完美这四条。

文化虽然无形,却把控着汽车制造的命脉,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文化的流动。我们都说三岁看老,汽车制造亦是如此。从制造文化中,我们能预见汽车产品的水平以及企业的命数。

遗憾的是,我们不止一次听到汽车企业通过降低制造标准来获得更高的产量以及更低的成本。在眼下这片逐利的荒漠中,文化可能终究不过是一潭死水。

偶尔有一些产品和企业,让我们感到或许还存在绿洲;可叹的是,更多人都倒在了确认是蜃楼还是活源的路上。

逃离:互联网造车的冲击

互联网造车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各种新生企业开展地如火如荼,好不热闹。也许是嗅到了汽车这块蛋糕带来的巨大魅力,其它行业的龙头也或多或少入驻互联网造车的行列。

且不谈互联网造车的可能性,在资本经济盛行的时代,概念比实际的制造力来得更吸引人。民众的目光在哪里,资金就在哪里,这句话可能把个中逻辑概括地过于粗暴露骨,却并无大错。

 

那么,这个现状会好转吗?

在我看来,短时间内并不会,或许还会更糟。

一来,出于新兴汽车创业公司对人才的急需,汽车制造业人才的流失出口将越来越大;

二来,出于国家对基础制造技术的漠视,以振兴汽车工业为目标的汽车人很可能继续被冷漠下去,这一代汽车人或许最终会被成为“有心无力”的一代;

再来,能力、精力投入比在金钱至上的生态中被“新概念”汽车秒成了渣,“快钱”时代真正能给基础制造业带来什么,值得我们反思。

此外,随着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汽车价值将逐渐向产业链后端移动,过去主机厂是收益的主力,可现在由于后市场的火热、汽车售价被压缩等原因,甚至有部分车企会为抢占市场而零回报造车,汽车人远离前线奔向后市场的情形已不陌生。

结语

这可能是一篇负能量满满的文章,但自我麻痹是更不可取的行为。汽车制造作为高密集型产业,涉及到多种学科人才,它可以映射出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短期的人才流失或许只是小内伤,但非要等到千疮百孔才追悔莫及吗?

中国汽车市场火热的外在下,暗地里的洪流早已激起千层浪。这种紧张感在汽车人间逐渐蔓延开来,最怕的是,他们什么都没带走,却还是选择了离开。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责任编辑:张小莎 PA034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