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宾利-飞驰

超低价好车团购

回忆多少都带着不真实,但时代的觞从不说假话

2017年12月24日 21:55:35
分享到:
来源:容客观

​大家好,欢迎来到“容客时光”。在已有“容客观”、“容客眼”、“容客汇”的基础上,未来,容客内容平台每周末将为大家推出这个全新栏目“容客时光”,在聚焦汽车之外,为大家带来更多影视、娱乐、文学、艺术等等全方位的更具生活气息的内容分享。

null

​我是闻烟,一个乱入汽车圈的文艺工作者。

在这个普天同庆的圣诞前夜,颇受争议的《芳华》票房破7亿,上映9天后仍以单日近亿的黑马成绩秒了陈凯歌首周上映的《妖猫转》而高居榜首。虽然两部电影的主角都是我深爱的黄轩,但我仍为《芳华》颇为感慨。

null

这一次冯小刚终于以他私人化的艺术创作而进入了公共视野的大范围震荡,从一开始的影评圈叫好一片,到现在的文艺批评圈叫骂连连,我的朋友圈基本上炸毛了,绝对比年底一波又一波的车企活动精彩百倍。而我想以一个不技术流也不理论派的视角切入,来讲一讲纯粹体验里的冯小刚的《芳华》。

这是一个介于真和假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这么说?四个场景的镜头语言分明在画面后悄悄对观众耳语着,假如你选择抛开萧穗子的画外音,你一定能听到。

影片开场,刘峰带着何小萍进到文工团,乐团和女兵们正在排练舞蹈《草原女民兵》。镜头里光线透过窗户洒落在女兵们身上,每个人都像顶着光环一般熠熠生辉。在这场舞蹈的排练里,鲜见七十年代样板芭蕾中刚毅、坚定、严肃的神情和力量感,取而代之的是柔美的肢体动作和清澈柔和的眼神表情。

null

以这样的画面切入故事,是很有意思的。这代表了一种明确的男性视野的表达。我虽没有看过严歌苓的原著,但也从中能明显感受到电影和小说之间的巨大差别,这是从剧情一开始便已交代完毕的线索,严歌苓长于以女性视角讲述沉重的时代之殇和人性之恸,而冯小刚显然选择了从更轻盈的一角进入男性视角的“芳华”。

在这场群像戏里,冯小刚还选择了一种非常具有代入感的手持机位的镜头,从众多人物中间穿插着移动,不稳定的机位带着摇晃感,却是导演把自己置于角色其中的宣言。实际上,这样的手持机位在后来的故事里被反复使用,都是渲染着同样的代入感。

null

当一个导演把自己放进故事里,他便离开了讲述者的视角,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距离感被打破了,于是,回溯到那个年代的真实感也被打破了。但这又并不是一种用力过猛,而更像是刻意为之的迂回技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能感受到这种迂回,但冯小刚一路走来的历程里,包含着某种警惕和敏锐,是他从本心里无论如何松弛下来也不会丢弃的东西。

冯小刚用了一种镜头的迂回,既顾了左右又言了他,就像他说《我不是潘金莲》里,150场有130场是李雪莲的戏,但李雪莲却不是真正的主角,她是在这个故事里和整个社会发生了关系,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和她发生了关联的社会角色。

那么《芳华》里,真正的核心也应该并不是开场镜头带来的蓬勃的生机,岁月静好无限缅怀,而是更多承载着这个青春故事的集体的大船,以及将这艘大船推向汹涌风波的时代的大浪。

null

这里的“重”是从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政治意义而言,这一中华民族近代史最重要的时刻,曾被诸多影视作品反复描绘,而没有一个导演用这样默默无言的空镜头一带而过,却丝毫不显得浮夸和轻描淡写。

冯小刚曾在采访中透露,关于这个镜头,他实际拍了有五六个版本,其中有一版和电影中呈现的这一幕有着细节上的呼应——文工团的团员们用剪刀把黑布撕扯成碎布条,破碎的布屑在阳光里飞起又缓缓落地。这种在悲痛情绪下的发泄般的举动配合光线和特写显然更具情绪感染力。

但当这个时代的终结符以决绝的“句号”形式出现在历史的进程中,我更为冯小刚最后的选择感到庆幸。一个显然不可能在历史真实中出现的高度艺术化了的空镜头,一锤定音般,是他一句任性而掷地有声的:去他妈的操蛋的文革!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文工团面临解散,散伙饭上的集体煽情使观众感受到冯小刚对于自己的文工团岁月的无尽缅怀达到了极致。一曲《驼铃》此起彼伏地回响在礼堂,杯中酒饮完,再聚首无期,战友情里满满的不舍,分队长抱着政委哭诉:“这到底是为什么呀?我不想走。”那捶在政委身上的一拳又一拳,简直有爱情里的无限委屈。

这是一曲“芳华”的挽歌,一代人的芳华到此是真的不再了。但第二天酒醒后的萧穗子看着一屋子醉倒的战友,下一刻他们都将被抛向社会。这凝滞而荒诞的画面之外,时代的列车在飞驰,丝毫不在意一整个集体是如何跟不上它的节奏。

null

这一幕在电影里的分量或许远不如残酷激烈的战争场面、不如何小萍在草坪上的凄凄独舞,但冯小刚用了一种超越了真的假,来告诉观众,之前你们看到的那些光里的女孩、生动活泼的、新鲜可人的、充满青春荷尔蒙的浪漫,多少都带着些回忆里的美化,那些叙事和情节不是全然真实的,真实的只有再也回不去的年华流逝后,仍能记起的青春脉搏的跳动。

青春在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是美丽动人的,无论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残酷时代。而无论对青春的记忆里残存着多少芬芳的美,那个操蛋的残酷时代仍然真实得历历在目,它中伤了多少生机勃勃的年轻人的灵与肉,它不应被回忆的眷顾而饶恕。

自此,整部影片的定调应该是非常清晰了。冯小刚用大量的时代符号重现了一个关于历史语境下部队文工团的青春少男少女们的故事,而故事以外的故事,他用了非常克制的节奏和分寸感的画面说了出来。他在意的是此刻他的真实表达,至于观众有没有接收到这副“假”皮囊里的真,他或许毫不在意,也或许力不从心。

null

关于《芳华》冯小刚的走心是一目了然的。从色彩上看,大量的绿色、红色、黑色、白色的运用,分别有着不同的意象性:绿色的青春、红色的年代、黑色的决绝、白色的伤怀,一切都是确切的,鲜明的。从光的运用看,前半部分的暖色调、青春少女头上柔和的光环,都是温暖记忆在心头泛起,而后半部分的冷色调、刘峰和何小萍的下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月光下何小萍的独舞,全是时代的殇一刀刀刻进心上,终生不愈。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长达6分钟一镜到底的跟机战斗画面,这个画面在整部电影里被重度渲染,远远超过了刘峰拥抱林丁丁而引发原著《你触摸了我》整个故事原委的那场戏份。这个镜头从平静草丛一只飞舞的白蝴蝶开始,到战士的手榴弹被点燃,活生生的人就这样在眼前被炸得四分五裂,到最后刘峰因负伤无法救起掉入泥潭的战友而绝望地大喊结束。

null

无论后来刘峰是否真心出于想要成为英雄的目的而留守下来,我觉得这只是主语视角的萧穗子的揣测。在死亡面前,他因着内心一贯的良善而秉持了一种敬畏和使命,才是这个集体里不能失去的“活雷锋”的真实写照。

刘峰和何小萍去往前线是部队对于“作风不正”、“不守纪律”的人的惩戒,而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们都成为了战斗英雄,却一个失去右臂,一个精神崩溃。

冯小刚让这样的两个人在医院重逢,如此安静的一场重逢戏,和残酷血腥的战争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假如说导演对于刘峰的描绘是带着政治色彩的悲情和压抑,那么他对于何小萍的描绘则是带着对女性在伤痛中隐忍而决然的疼惜。

null

何小萍的疯,何小萍的康复,都没有再多的细节描绘,都是因为这种疼惜。当何小萍看到舞台上《沂蒙颂》的演出而重拾记忆的那一刻,我们都以为她会上到舞台在聚光灯下完成一次华丽的蜕变,而导演却让她独自一人来到月光下,孤独地完成了自己与自己的时空交汇。

或许这一整部电影就是冯小刚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月光下时空交汇里,对自己内心的回应。

null

《芳华》总让我不禁想起2015年张艺谋的《归来》,同样是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归来》的原著小说《陆犯焉识》的时代背景要更早,从大跃进反右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当年的张艺谋也选择了一种轻盈的表述,大量情节的简化和改写,把历史的悲剧笼统地归结于一种在苦难中被坚守的爱和希望里。《归来》上映时,多少人在陈道明和巩俐的表演里被感染,从而真正从内心里淡化了对时代之殇的反思,《归来》几乎翻盘了《陆犯焉识》,应该算是夹缝中的残喘。

而《芳华》的改编却有一点不一样的感觉。冯小刚的那种反叛精神,在其中有着很隐晦的表达。关于文革的震荡、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关于改革变迁的冲击,关于这些主人公在其中的被损伤和被挫折。

null

冯小刚自己也清楚,他太擅长对细节的生动描绘,而弱于对结构的掌控。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部富于情绪感的《芳华》,是即便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能感受到的饱满而清澈的青春力的影片,是“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null

​但除此之外,时代的殇从不说假话,它带给每一个经历过这段荒诞岁月的人汩汩的痛,它甚至隐隐地影响着后来时代发展的每一段脉络。索性冯小刚并没有对此轻易一笔勾销。影片结尾,刘峰和何小萍的拥抱里,我并没有读到来之不易的爱情,从萧穗子的画外音里,我也没有听到什么岁月静好。在巨大的伤痛里,我们只能面对一把空椅子,去反思在回忆的变形里,那些永不变形的真实。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飞驰
飞驰
指导价:273.8-436.0万元
4.0T 6.0T
自动

最热促销

  • 4S店
  • 综合店
  • 港口店
北京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273.8-436.0
豪华车
4.0T 6.0T
自动

外观

内饰

本文相关品牌车系

趣图推荐

二手车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