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从零到壹,中国版SpaceX却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造火箭之路

2018年01月16日 22:51:59
分享到:
来源:AutoR智驾

原标题:从零到壹,中国版SpaceX却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造火箭之路


华夏飞天梦自古有之,中国百姓造火箭还是头一遭。

文丨AutoR智驾 吴鹏飞

就在昨天(1月15日),国内首家民营火箭企业零壹空间宣布完成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前海梧桐并购基金领投,鸿泰基金、招商局创投、前海万得、正轩投资、通江资本等跟投。

零壹空间从成立之初仅有的一千万资金,到现在已累计完成三轮融资近五亿元人民币。


零壹空间成立于2015年,在过去的两年里,这家公司可以说是一直“沉寂”。

做为国内第一家民间商业火箭公司逐渐浮出水面,始于2017年12月22日点火试车成功,从此为走进人们视线,为大众关注。

在被圈内誉为“火箭城”的北京亦庄,AutoR智驾(ID:zhinengqiche)见到了零壹空间创始人兼CEO舒畅。

舒畅说,在公司成立之初,他便为公司发展制定了“不作秀、不出头、不评价”的“三不原则”。

在没有成果之前,零壹选择了沉默,好在两年的沉寂并没有白费。

通过两年的发展,零壹空间的产品阵营中已经包括了OS-X、OS-M两个系列的火箭以及相关动力和电气产品。

据舒畅介绍,OS-X系列为高超声速运载器,提供各项临近空间试验所需的高空、高超声速条件和大气再入环境。也就是说,作为零壹空间的首款产品,OS-X发射之后并不会进入轨道,只是在高空大气中运行并收集相关数据。

这一系列火箭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国家管控政策也相对宽松。

OS-M是零壹空间将要主推的系列火箭,该火箭将入轨运行,主要为全球微小卫星客户服务,提供定制化、一体式解决方案,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

入轨火箭则相对难度更高,安全要求更苛刻。随着商业化的发展,国家也正在出台一系列规范标准,据舒畅透露,目前零壹空间正在参与该标准的制定。


其实在美国,像SpaceX、蓝色起源这样的商业火箭公司并不少见,商业火箭发射卫星在太空育种、生物制药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意义。但不得不承认,我国在商业火箭领域进展十分缓慢,已经落后于欧美。

不过受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刺激,我国政策正逐步放开。

2015年,习近平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就商业航天立法广泛征求意见。民营资本进入航空航天领域有了突破口。

也正是在这一年,零壹空间正式成立。

在此之前,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舒畅还在航天科技集团的产业基金工作。工作性质使得舒畅一直关注着航空航天产业的动向,并一直寻求其间的创业机会。

随着政策红利的到来,舒畅果断牵手两位技术合伙人创办了零壹空间,其中一位技术负责人马超正是舒畅在校时的师哥和辅导员,而舒畅则是担任资本和战略管理工作。

用舒畅的话说,他只是扮演了一个牵线搭桥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中间人的角色。

“火箭这么烧钱,一家创业公司能玩得下来吗?”虽然有国家政策背书,但零壹成立之时依然围绕着质疑,直至今日,外界的质疑声依然不绝于耳。

而积极的一面是,随着国家和民间关注越来越多,以及SpaceX等新兴公司的刺激,商业火箭逐渐有着走向风口的趋势。两年间,零壹空间已经累计完成三轮融资近五亿元人民币。

智驾君梳理了零壹空间主要的融资经历:


2015年12月,公司获得春晓资本、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联想之星等逾千万元天使轮投资;


2016年10月,公司获得逾亿元A轮融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正轩投资领投、春晓资本等跟投;


2018年1月15日,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前海梧桐并购基金领投,鸿泰基金、招商局创投、前海万得、正轩投资、通江资本等跟投。

除此之外,2017年5月,零壹空间获重庆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的支持,在重庆打造了国内首个民营商业航天智能制造基地。

重庆智能制造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将形成年产40发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及试验能力。

相比近年来新造车势力犹如蔚来、威马这样动辄百亿的融资规模,零壹的所获投资显得并不太多。但舒畅表示,这笔钱在现阶段是够用的。

其实造火箭比造车更省钱。舒畅表示:“国之重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贵,但火箭研发工作并不容易,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涉及了近22项工程类专业。”

不过需要指出的,据AutoR智驾观察,零壹空间在北京的实验室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由于不是量产车间,所以并不涉及机器人作业,而是人工拼装。


整个实验室约占两三百平米,可见的软硬件研发及运营人员十人左右。


研制一枚火箭需要几步?舒畅向AutoR智驾进行了细致解读。他分为了四步:

第一步、总体设计,完成基础构型的设想,确定是几级火箭,建立模型。此时弹道专业的工程师进行运力估算,气动工程师评估稳定性,预防火箭外观烧蚀。数据传回,进入统一的文件管理体系。


以上还只是通过经验估算,很难得到保证。


第二步、通过既有数据进行总体设计,进行单机试验,通过不断试验修改出第一套总体方案。


第三步、工程阶段,完成火箭建造,进行地面测试,再根据测试数据反复修改。

第四步、选择场地进行火箭总装与发射。


核心技术方面,据舒畅介绍,相比国内其他商业火箭公司,零壹空间已掌握三大核心技术:

一、总体设计更成熟,零壹团队掌握高超声速运载器技术和固体燃料优势;


二、单机的集成度高的,已经实现将上百斤的综控机集成到1.8公斤。这将大大提高火箭的运力。



三、智能化设计,类似于现在的智能汽车,火箭周身遍及传感器,在发射前以及飞行中能够进行周身自检,实时将数据传回,这将有效缩短火箭发射准备时间,提高效率。

简单来说,零壹空间的技术优势在于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发射效率;高集成度换取更强的运力;以及成熟的高超声速运载器和固体燃料技术。

在2017年12月22日下午4时,零壹空间X系列火箭动力系统发动机准时点火,发动机工作35秒后耗尽关机。


对于这次成功点火试车,舒畅兴奋地说,这次整机试车,各分系统工作正常,并且获取了全部试验数据;发动机推力、比冲及工作时间均满足设计要求;发动机、尾段结构、燃气舵和伺服系统经受住了试车环境的考验,圆满完成了试验大纲规定的各项任务。

在舒畅接下来的计划里,今年6月,这枚X系列火箭将完成首飞,今年年底,M系列火箭也将升空,M系列五百公斤以下微小卫星的发射将是零壹空间突破的市场重点。

也就是说在2018年结束之前,零壹空间将实现首次商业发射。

舒畅表示目前该市场前景已达百亿,现状是“微小卫星创业公司多,火箭公司少”。世界范围内,SpaceX占据了近50%的大卫星发射份额,零壹专注微小卫星也是为了与其进行错位竞争。

舒畅透露,零壹空间已经陆续收获了10余家订单,并与国内外多家主流卫星研制及应用服务机构和企业达成意向发射服务协议。同时,零壹空间还和欧洲多家卫星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定了OS-M系列火箭首飞荷载。

马斯克的特斯拉带动了中国的新造车运动,这一运动引发了中国民间资本与政府融合带动了汽车产业升级,造车产业的门槛降低其实源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成熟,中国汽车市场成熟的供应商体系推动了这一运动的风起云涌。而SpaceX在中国这样的航天大国也终于迎来了追随者,用舒畅的话说:“我国的军事工业基础太好了。”


中国火箭以及军工产业早期形成的供应链以及后期的发射场地,为商业火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供应链方面,为零壹供应链企业大都为军转民。在政策鼓励下,这些企业都非常愿意将产品提供给民营企业。

零壹的发射场地均为租用,我国现有的发射场非常丰富,可以为商业火箭提供服务。舒畅还提到,美国的SpaceX也是采取租用发射场的模式,民营企业花费成亿的资本自建发射场太不理智。

跟SpaceX创始人马斯克一样,在舒畅心中同样有一个实现火箭客运、物流两点服务的梦想,用他的话说,这是所有航空航天人希望实现的最终目标。

不过舒畅笑着说:“我可没有去火星的想法。”

关注汽车的智驾时代上智驾网(http://www.autor.com.cn)

合作or新闻线索提供,联系邮箱:editor@autor.com.cn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