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金康新能源7亿投资美国造高端 中国“超车”流行买买买?

2018年02月27日 13:24:01
分享到:
来源:车市红点

新闻事实:2月22日,小康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金康新能源汽车在美国的业务实施主体SF Motors斥资11000万美元收购美国顶级民用汽车工厂,将在美国制造高端电动车,构建电动车业务闭环。

据介绍,这家被收购的美国工厂,曾连续多年生产民用悍马H2车型和奔驰R系列车型等知名品牌车型。

在围棋中,有一术语叫“布局”。在布局阶段,对局双方各自抢占棋盘上的空地,同时尽量阻止对方占地,由此导入中盘战斗。

如果把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视为一场围棋对弈的话,那么这种“布局”氛围就显得十分强烈。尤其从去年开始,各品牌厂家在高端新能源的布局手法上,更是奇招更迭。

null


新能源是零起点

从2017年特斯拉筹划在上海建厂,到大众中国与江淮汽车合资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再到福特与众泰汽车,雷诺-日产联盟与东风汽车集团签订协议,双方将设立新的合资公司在中国共同研发生产电动汽车。再到2018新年伊始,在传出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消息不久宝马又牵手了长城汽车——这些接踵而至的热点聚集在一起,无形中也在验证着全球品牌为了抢滩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抓紧了凌厉的攻势。

在这些合资中,不乏一些世界汽车豪门自降身份“下嫁”国内车企的联姻,让久经车坛的老司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相比以往传统燃油车企动辄数年的合资谈判与筹备,近两年合资双方迫不及待地达成一致性的速度未免有些快了点。

结合国内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不可否认国外车企与一些国内车企合资后,水到渠成地解决了积分问题的困扰。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众泰、江淮还是长城汽车,它们所拥有产能与渠道优势其实也很可观。而这些亮点势必会为今后新能源汽车迅速上市铺平了道路,成为快速占领市场份额的有效根基。从这一点上分析就谈不上谁在“下嫁”了,总之双方就是一种双赢,各取所需。


“买”下高起点

这两年在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上除了“合资”比较抢眼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布局手段——买买买!

2月23日汽车行业的大事儿基本上都跟新能源有关,其中有两个都是“买买买”:吉利李书福用时半年从二级市场买下戴姆勒集团最大股东的地位,正式确立了他在电动化技术方面的话语权;同一天,小康股份也发布公告说:公司的新能源电动智能汽车将在今年3月份向全球发布领先核心技术、概念样车和品牌。

据悉,小康股份在布局新能源汽车上除了聘任特斯拉创始人兼原CEO马丁·艾伯哈德担任公司新能源汽车顾问外,还收购美国AC Propulsion Inc(简称ACP)100%股权、香港e.motor Coporation Limited(简称香港亿马)100%股权及北京亿马先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亿马先锋)100%股权,及相关联的所有从事电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电池系统等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的公司及实体、商标、专利及其他无形资产等。

小康股份预计2018年推出三款价位分别25万元—60万元左右对标特斯拉的新能源车型。产品将先在美国市场进行推广后回归国内——以小康股份的公告分析,这种策略未尝不是一种新思路,迅速实现新能源汽车定位并进入角色。而这一系列动作之所以引人关注,其意义也在于小康股份有效地解决了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难题。


“买“的实质是技术

在笔者看来,以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为例,其核心电池只是解决了动力源问题,但不足以左右消费者选择意愿。最终能代表中国新能源汽车水准的,还是要落实到整车舒适性、精细度及产品一致性上来。也就是说,面对城市消费为主体的新市场,性价比不再是产品胜出的借口,车辆的整体品质才更具吸引力。

其实以目前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状况来看,实现新能源汽车的量产并不是难事,问题是如果为新能源汽车定位。当某些车企用早已淘汰过时、做工粗劣的廉价车型作为新能源汽车载体,美其名曰“新能源汽车”。再联想到特斯拉、宝马、戴姆勒、大众、福特等国际品牌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时,那么胜负此时就已见分晓了。

可以预测的是,在未来以城市消费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客户对新能源汽车产品载体有着更高要求。在品牌选择上,合资车型已经占据着领先优势。而自主车企如果还以此前传统燃油汽车营销思维面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那显然已经不切合实际了。

null

在国际品牌以联姻的方式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小康股份以走出去的策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人才的作法让人眼前一亮。尽管双方是身份不同两种的竞争势力,但他们的目标却出奇一致——那就是弥补各自短板,以消费者为导向更好地适合未来市场需求。

笔者认为,对于有着数十年成功造车经验的车企来说,小康股份定位中高端产品的新能源汽车战略看起来远比某些新势力造车更靠谱。尽管在品牌上或许会稍逊合资对手,但通过产品核心技术、造型、工艺等与世界同步的努力,赢得未来市场份额与消费者认可也未尝不可。总之一句话,方向走对了根基才会更加夯实。

编辑:李晶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