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本田歧视中国消费者的底气从何而来?

2018年02月28日 20:00:01
分享到:

原标题:本田歧视中国消费者的底气从何而来?

最近几年我主要关注汽车产业创新,已经很少关注车企的具体业务行为,但最近东风本田在车主的一片咒骂声中宣布召回旗下车型的事件,让我想起最近几个月各种跨国品牌排队向中国道歉的事情。从最近的希思罗机场,再到此前的奔驰、万豪、无印良品等,相比这些品牌的过错,本田在中国的行为堪称傲慢,如果因为产品热销就可以傲慢,那所有跨国品牌都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因为大多数跨国品牌在中国卖得都不错。

这次本田的机油问题已经被证明是设计缺陷,从去年开始就被大量声讨,如果真的尊重消费者,怎么会演变成今天这个状态,消费者不高兴,挡不住投诉的经销商也不高兴,大过年的折腾自己的售后服务部门赶紧搞召回。

我记得去年高田气囊召回的问题上,本田就已经实施过召回,那次召回涉及大量流失用户的信息问题,最终解决的办法是由中国的保监会协同保险公司帮助这些汽车公司解决用户联络的问题。一帮卖车的时候把用户挂在嘴边的汽车品牌,如果消费者真这么重要,到召回的时候,连怎么联系车主都搞不定,这幅嘴脸能称得上尊重消费者?从上个世纪70年代日系车开始崛起,至今已经两代人过去了,最近日本制造的荣光被一而再再而三的造假事件搞的名誉扫地,本田为代表的日系车在中国的热销也持续了20年了,这20年除了和中国合作伙伴赚钱,是否干过点儿堪称负责任品牌的事情。

本田在日本并不仅仅生产汽车,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个消费品牌,如果产品质量真像在中国本土这几年表现的这样,真活不到70年。本田在中国市场千般推脱最终仍然召回,这其实掀开了皇帝的新衣——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仍然是俯视的心态。中国汽车消费者极端化的炫耀性消费心理使得很多热销车型能够获得远超其产品性能的品牌声望。

有些人把中国消费者这种心态称为人傻,钱多,这是中国大量中产消费者一夜暴富的必然结果,思维能力的成长跟不上消费能力的成长,并非中国人特有。这种由消费者盲目追捧而赋予品牌的声望,给了品牌运营者无所不能的幻觉。在这种幻觉之下,从事这个品牌的管理者会有自己无所不能的幻觉,这种幻觉,换个品牌立马就原形毕露——根本不是你有多牛逼,只不过走了狗屎运而已。这一点,那些离开传统汽车公司去搞新能源造车的汽车人恐怕最有感触。

以本田为代表的跨国汽车品牌在售后服务方面仍然停留在石器时代,相比之下,广汽为代表的本土汽车品牌已经广泛采用车联网技术进行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技术收敛,产品质量和设计故障能够通过车联网技术先于消费者被感知,这种技术能够让一款全新车型上市后几个月就完成质量收敛,而且越往后越能够提前预知故障,无论是通过远程升级还是到店维修,都能最大程度主动消除隐患。反观大量跨国汽车品牌,在车联网方面的投入缩手缩脚,用最落伍的联网技术敷衍消费者,如果车联网仅仅是解决音乐娱乐问题,这无伤大雅,但当前的车联网技术已经被证明能够加速产品质量收敛,这涉及消费者生命安全问题,如果有这样的好处,跨国品牌仍然拒不采用,这就是对消费者生命的漠视。

归根结底,中国消费者维权的能力还不够,不足以震慑跨国品牌,维权能力不足的问题,不仅在中国本土不够强大,在海外更不够。没有中国本土企业的强大,单方面鼓励消费者维权,必然会面临商业阻力。

对于本土品牌汽车公司而言,在传统能源车领域,很难超越本田等跨国车企,人家守法但没有守德的义务,要解决消费者歧视问题,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新能源车领域中国本土品牌能有换道超车的机会,是否真的有,未来10年应该有结论。记住本田给我们的这个教训,这是本土汽车产业人的耻辱!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