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地方国企沉沦样本:昌河汽车的十年(一)

2018年03月02日 09:00:01
分享到:
来源:道哥说车

“许刚辞职了,下一站可能是君马,”笔者相熟多年的昌河汽车员工说道这个消息时,声音有点低沉。

从北汽集团在2013年底收购昌河汽车起,这位在昌河服务了20年的许刚曾先后配合廖雄辉、刘诗津分管昌河汽车销售工作,但终究没跨过张朝翔这个“坎”。

也许是早就经历过1997年昌河汽车兼并淮海机械厂一事,安徽人许刚比昌河汽车大多数中层干部更愿意接受现实,更乐意与外来者融合。熟悉许刚的人告诉笔者,许刚是由长安汽车2009年派到昌河汽车担任总经理李黎提拔的,由大区首席到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也就两三年的事情。

但对于许刚何时担任昌河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就连昌河汽车一些中层干部都不能准确说出来。笔者通过百度检索,2015年1月份,昌河汽车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还是王德惠,但当年3月份的“2015年营销工作动员会”前排就座已经没有王德惠,取而代之的却是昌河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许刚,彼时昌河汽车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是廖雄辉,数月后新闻显示许刚担任昌河汽车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一个整车企业销售公司总经理的任命如此静悄悄也就只有昌河了,当然许刚为人向来低调。

伴随许刚的离去,是又一拨的人事“清洗”,据说昌河汽车近期不少岗位都实行“竞聘上岗”,这距离上一次“竞聘上岗”才过去2年4个月,人心动荡,不少生在景德镇长在景德镇的昌河汽车员工人人自危,各找出路。

昌河汽车每位个体的变化并不吻合行业的变化,大多数车企欣欣向荣,新造车势力层出不穷,有些自主品牌员工年终奖就有12个月工资。从2008年传出昌河汽车要被收购,到2018年依然严重亏损的昌河汽车,这十年间,昌河汽车与行业发展“背道而驰”;这十年间,昌河汽车没有找回过去全国微车产销量第一的骄傲;这十年间,昌河汽车在收购、独立、再收购中沉沦。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家老牌汽车企业走到今天的地步呢?

被中航折腾死的昌河:三年四任董事长

2001年、2002年,昌河汽车曾经在整车企业销售排名中名列第七,在微客企业的排名中,昌河汽车更是位居前三。当时昌河汽车效益好到什么地步呢?一位昌河汽车老员工告诉笔者,当初厂里的正式工人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厂子里人穿着昌河工服去景德镇市里面买东西,售价都比当地人要的高。

从2003年、2004年开始,昌河汽车业绩开始下降,在全国汽车企业的排名也直线下滑,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中已经找不到它的身影。而此时在微客行业,长安汽车、柳州五菱一跃成为领头军。

彼时,昌河汽车还是A股上市公司,根据其发布的年报显示,2004年昌河汽车的利润从前一年的盈利5000多万元下降到亏损4800多万元,成为国内首家亏损的汽车整车上市公司。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军转民思路下,2004年11月昌河汽车与昌飞正式“分家”,成为直接隶属于中航工业的企业。“民品”汽车养着“军品”飞机多年,可就在昌飞已经实现造血功能,国家直接下拨大量资金之时,却“抛弃”了兄弟单位。

说起这个事,已经退休多年的昌河原高层告诉笔者,正是因为昌河汽车多年“输血”军品过多,所以产品研发与推广的费用少之又少,昌河自身的研发能力太弱,导致长期靠铃木“吃饭”,自主业务不见起色。

昌河汽车的研发能力弱到什么地步呢?一位离开昌河汽车多年的员工告诉笔者,昌河北斗星卖了多年,在失去日本铃木技术支持后,连产品基本的改型都做不了,直到长安收购昌河后,在长安技术支持下才升级改型出“北斗星X5”。

长期研发投入不足只是昌河汽车走向衰败一方面,上级单位不断“折腾”才是主因。从2004年到2007年,昌河汽车董事长一职先后经历了杨金槐、徐恒武、刘洪德、李耀四人之手,这样闪电式更迭让业界看得目瞪口呆。“徐恒武因为阻拦昌河汽车与昌飞飞家,只干了6个月,”昌河汽车老员工告诉笔者。

人事的频繁更迭危害显而易见,刚熟悉企业情况,刚制定企业方向与产品方向,就被调走了,这种愤懑情绪对于国企管理者而言,只能凌空挥拳。

面对持续下滑的销量和难看的亏损情况,2017年,中航科工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李耀被派下来扭转局面,最起码也要保住昌河股份这个上市公司“壳”。河北汉子李耀2017年8月份上任,李耀直指当初昌河汽车问题的核心:“产品类型单一、销售上“只会干不会卖”、成本控制上较弱”。

当年11月份就拿出了“昌河汽车的发展思路及下一步发展规划与各地供应商进行了交流,并重点提出了与供应商共赢发展的战略方针”。

笔者与李耀“结缘”于2008年6月份,搞财务出身的他一开始并不喜欢汽车业务,但他适应的很快,其他财务负责人不喜与媒体打交道,他到是长袖善舞,能言善辩,与前任刘洪德绕着媒体走截然不同,不回避昌河汽车的困难,敢于定目标。

在2009年3月份中国航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汽车)成立大会后,已经知道自己要离开昌河汽车岗位的李耀站在寒风之中,头发吹的乱糟糟,可依然临危不乱的接受一众媒体采访,媒体们也是尽兴而走。这个画面也是长时间回荡在笔者脑海,李耀是笔者认识的昌河汽车董事长当中与媒体关系最为融洽的一位。

当然,李耀与媒体走近是基于对昌河汽车能够好转的判断。2008年,通过李耀领导的管理层努力,昌河汽车共计销售汽车逾10万辆关口,同比增长3%,在经历了多年销量下滑,当年终于止滑上扬。

可在这个时候,2018年11月,一航与二航合并后的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已经决定剥离汽车业务。2009年3月25日在江西昌河汽车会议室内,当上级宣布昌河汽车董事长一职由中航汽车总经理赵桂斌接任、李耀调回中航的消息,会议室内显得异常沉闷,中高层干部们默然无语。

也就在不到2周前的中国航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仪式上,李耀向记者宣告昌河汽车今年以来取得胜利成果,信誓旦旦提到今年昌河汽车要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降低损耗,在2010年集中爆发新车型,到2011年时,昌河汽车的销量目标至少要占中航汽车40万辆整车销量的一半。

一位昌河汽车老员工告诉笔者,当初李耀就任昌河汽车董事长,大家的心态是很麻木、无所谓的,昌河经过多次折腾,员工们已经找不着方向了,但仅半年时间,中层干部发现,这位董事长与其他几任董事长不一样,他抓生产、减成本、与员工也亲近,关键是他拿出来切实可行的方案,昌河汽车一年多来正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有位当年与李耀走的很近的昌河汽车员工告诉记者,李耀在与员工告别会上,当场动情的流泪,他是真心想把昌河汽车干好。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