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许多人都患过“汽车疯子”的病,但不是人人都有李书福的命!

2018年03月02日 17:00:01
分享到:
来源:车经社

林丁丁远嫁澳洲,萧穗子考上了大学,郝淑雯和陈灿好了,刘峰也终于明白了何小萍的心意,一代人的《芳华》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熠熠生辉,终了也光芒散去。而在同样的时空里,汽车领域中的“芳华”也以其独有的方式发展、历经磨难、修成正果。当站在选择大于努力的风口,时势造英雄要胜于英雄造时势。当前一阵汽车圈的新闻都在为李书福入股戴姆勒,以90亿美元换取9.69%的股权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贡献流量时,李书福集万千光环于一身,小编想到了另一位“汽车狂人”——叶文贵。

null

学历不高 眼界不低

同为浙江老乡,叶文贵出生在温州苍南,距离李书福的家乡台州路桥不足两百公里。1950年出生的的叶文贵较李书福年长13岁,但二人的成长经历在那个岁月流动很慢的大的历史背景下具有相当多的相似点。

叶文贵初中毕业辍学便到了黑龙江七台河的山村里成了知青。每天跟着几万工人一起背着铁锹去挖煤。别人老老实实的挖煤,他却打了挖煤铁锹的主意。最后拉着几位知青一起办起了锹柄厂,甚至销往其他省份,在那样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每天能吃一只鸡,戴着二十五钻梅花表,价格是别人一年的工资。

null

“吃水不忘挖井人”赚够钱的叶文贵也没忘记家乡人民,花钱给村里修了一条盘山公路,慢慢地这条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政府把叶文贵所在的小村改名为“金乡村”。1978年的改革开放大潮,将叶文贵带回了老家温州金乡,结合当地的产业格局,叶文贵开起了轧铝厂。接着自己研制高频热合机,生产PVC薄膜,买来的旧机器经他的改装产能及工艺水准一跃超过国际水平。

null

微机仪器厂、包装材料厂、铅箔厂,大大小小的厂叶文贵办一个火一个。温州人的经商天赋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在八十年代“万元户”成为财富代名词时,他已经坐拥千万资产。

null

凭借巨大影响力,叶文贵被提拔为金乡区副区长,而后又被委任浙江家庭工业会议的会长,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已是莫大荣誉,然而最终均以辞官、拒绝收场,在他眼里没完没了的会议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全国评选出来的100名优秀农民企业家中没去北京领奖的只此一位。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对这样“狂妄人士”的容忍超乎现在的想象。而“没时间”的叶文贵正在筹划干一件惊天的大事——造汽车。那一年是1987年,李书福已经用“海鸥”照相机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正放手大干,生产“北极花”牌冰箱,叶文贵的人生发迹显然要早于李书福。

null null

潜心积累 矢志造车

也许是受到电视新闻的刺激,台湾和大陆一共16家轿车厂商没有一个是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叶文贵下定决心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品牌。坐拥千万身家,创业至今未有过失败经历的叶文贵信心满满。

与绝大多数有造成梦想的企业家不同的是,叶文贵眼光超前,甚至有点太超前了。因为担心汽油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造车伊始,他的起点很高,目标直指环保节能的电动轿车,在汽车远未进入家庭,买车是个奢侈的年代,叶文贵做新能源比丰田发力混动汽车还要早。然而汽车这样复杂的工程,岂是一人之力所能完成的,1988年在温州的华侨饭店,叶文贵邀请全国各地的人才谈经论道,共同谋划电动轿车的未来,缺什么配件,就自己办厂生产,而第一辆轿车的外壳居然是他们用榔头一锤一锤敲出来的,短短六个月时间,叶文贵的第一辆电动车问世,充电8小时,可以跑200公里,命名为“叶丰”牌,第二年,凭借这辆车叶文贵拿到了国家级新产品证书,同时被评为建国四十年温州的第一重大科研成果。

null

叶丰1号问世后,叶丰2号也已经纳入制造计划,但叶文贵从美国考察归来后,发现电动车普遍存在电池寿命短、续航能力差等问题,继而促使他决定转战混合动力汽车。又是一片空白的领域,花钱请专家,从零开始,一番苦心孤诣的研究终于在1990年,混合动力汽车“叶丰2号”诞生,这也比丰田的普锐斯还要早。与此同时,远在深圳上大学的李书福瞅准商机正在筹划开发铝镁曲板建厂,尚未涉足汽车领域。

null

功败垂成 名利双收

即便是做深刻的分析,也很难在产品上得出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最终只好把这一切的缘由归于时机。就在叶文贵几乎散尽积蓄,翘盼拿到国家专利,得到政府资金扶持进而开发改良车型之际,他的电动汽车项目错过了深圳和美国加州电动汽车专家罗耶·凯勒的两笔投资,即便改良的“叶丰3号”良好的性能令凯勒折服,但最终也没能谈妥合作。

null

即便如此,苦苦支撑中叶文贵在1994年秋天推出了叶丰概念混动车型,充电三小时,可续航200公里,时速可达109公里。

null

然而就在电动汽车商品化的前夜,因缺乏资金的投入,叶文贵的造车梦无奈告吹。1995年5月,在送走最后一位工程师后,他把所有叶丰车锁进仓库,所有造车资料存入电脑,卖掉工厂淡出了人们视线。

写到这里,小编想起马云写给奋斗在路上的年轻人的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着后天的太阳。”从时间点来看,叶文贵恰好倒在了民企大规模造车,国家放开造车资质的前夜。

此时的李书福已经怀揣轿车梦造了两年的摩托车,并在踏板摩托车领域独占鳌头,即便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但李书福还是下定决心造轿车,而这样的想法在当时连生产资质都没有的吉利董事会遭到一致反对。几番争吵,李书福争取到了1亿资金,然而对于动辄投资十几亿的生产线,1亿启动资金实在捉襟见肘。从“偷偷摸摸”的干,到

收购四川德阳监狱汽车厂取得“6”字头轻型客车和两厢轿车的生产权利,再到“豪情”、“美日”的面世,吉利开始稳步进军轿车市场。

null null null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在国家经贸委公布的第六批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中,吉利JL6360上榜,至此,吉利获得“正式户口”不再是“黑户孩”。接下来吉利的发展顺风顺水。淘汰“老三样”推出“新三样”,迎娶“欧洲公主”沃尔沃。在人们渴望低价购车的时候,吉利推出了市场上最便宜的车型;在消费者追求品质、安全性时,吉利收购以安全性能著称的沃尔沃为往日“廉价车”的形象纠偏,增加自身品牌形象。

同样是造车,前后相差也没有几年,为何叶文贵的“叶丰”牌走向衰败,吉利大获成功呢?时势造英雄,吉利适时的踩准了市场的节拍把握住了时机,走对了这条符合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民企发展特色道路,“从大俗到大雅”这才是吉利的制胜法典。

null

如今来看,民企大规模造车这件事儿,早和晚都难成气候,吉利对于时机的把握真的是刚刚好,作为17岁起就随李书福一道创业,30岁时高居吉利汽车总裁,于2002年轿车进入家庭,中国汽车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时刻从吉利集团辞职,从零开始创业,决定自己单干的缪雪中也因机缘巧合最终没能带领吉奥汽车在自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曾任职吉利高管的经历足够说明他并非才智欠缺,但机遇可遇不可求,错过了再想抓住,结局也难逆转。

null

总结: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解放思想发展生产,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叶文贵是“浙商”的代表,也浓缩了那个时代的商海浮沉,现在看来他的成功和失败已不再重要,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大旗正在被更多把握时机的企业接棒。

2017年3月叶文贵因病去世,这一年他只有67岁。他的妻子陈星初说:他的一生比谁都精彩,相当于别人活了十辈子。几年前,有人找到叶文贵拍摄纪录片,摆在垃圾堆里的叶丰号汽车,已经锈迹斑斑,叶文贵脸色凝重,轻轻拍去车顶厚厚的灰尘。他缓缓打开车门,几株绿油油的草,在车座上茁壮生长,有一株甚至还开出了鲜艳的花,那是在他背后,气喘吁吁的时代,留给他的唯一纪念,也是他这位理想主义者的最后光辉。

null

如今来看,叶文贵的确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虽然在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千篇一律失败的人却各有不同。只是,历史向来只会为成功者做传,又有谁会为失败者唱赞歌。这个沉迷茅台,成为首富的疯子;这个疯狂造车,花光积蓄的傻子,他一无所有。

null

英雄造时势,但主要还是时势造英雄,许多人都患过“汽车疯子”的病,但不是人人都有李书福那样的命!可能叶文贵不是一个资本和关系运作方面的高手,始终坚持造车的理想,没有借造车而圈地,也不是一个资本市场的“故事大王”,虽然最终的失败抹杀了之前的所有成功,但他的人生没有污点!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