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杨嵩来了,宝沃就会好吗?

2018年03月09日 14:18:09
分享到:
来源:myautotime

原标题:杨嵩来了,宝沃就会好吗?

恐怕,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宝沃员工也在思考的。

就像我几天前写的一篇稿子里头的那句话:故事和人物都是尼采思想的最好注脚——弱者渴望强人,大众需要英雄。

可问题是,不管是强人,还是英雄,他一样是肉体凡胎,一样感到酸甜苦辣。拿晚清重臣李鸿章来说,他算是承了曾国藩的衣钵,做了那力挽狂澜的英豪,到头来还是一句“糊裱匠”的自嘲。

当然,今天的宝沃还到不了“风雨飘摇”的地步,但处境也算不上好。

一方面,宝沃的销量一直上不去,不管是BX7独挑大梁,还是有了BX5之后的两条腿走路,月均销量都是在三四千台左右。

唯一的美好时光是在2016年,那时候宝沃BX7有些月份还能卖个五千台。

照理说不应该啊,毕竟车型变多了,越卖越多更多才更符合常理,实际上,宝沃在我看来有很多违背常理的地方。

像今年1月份,宝沃汽车销量仅为3217辆,只能用惨淡来形容,从经验来说,一来,元旦隔着个新年,应该卖的更好才是;二来,可以给经销商压库,账面数据也好看。

这么个销量,似乎也从侧面反映出经销商对宝沃的热情,当然,这也能反映出宝沃经销商渠道的数量有待提升。

更进一步讲,如此萎靡的宝沃甚至连模具的成本都很难摊平,股民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则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福田年报降20%到30%左右,主要是宝沃亏损1.68个亿!

如果此信息属实,那么我们用这1.68亿除以5.5万台的年销量,便会发现宝沃每卖一台车,差不多要亏3000元。

卖的越多,亏得越多,这还是那个来自德意志的宝沃吗?

什么销量不济,什么谣传亏空,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宝沃最大的危机,宝沃最大的危机应该是“信用危机”。

我们都知道,上世纪很多企业利用国人的“崇洋心理”制造大量的“本土洋品牌”,这类品牌尤以服饰类的最为常见,比如骆驼、乔丹、老人头、卡尔丹顿…….

前两年闹得满城风雨的达芬奇家居,其所谓的意大利家具是在广东东莞生产,然后在深圳出关运到意大利,再从意大利运到上海入关,最后以进口家具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大费周章的“出口转内销”之后,甚至连“超级买手”郭敬明也中枪,由此成为文娱圈的不大不小的喜感轶事。

而这些品牌之所以可以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彼时国内的互联网不够发达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但是在全球连为一体,国人买遍世界的今天,宝沃想要再走“老路”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鉴于此,天涯网友甚至还为宝沃总结了“四大奇观”:

一个在1963年就破产了的德国品牌,50几年后居然会在遥远的另一个国家复活。不知世界产业史上有无另例?此奇观一也。

这个死了50几年的品牌,其收购价竟高达500万欧元。不知世界产业史上有无另例?此奇观二也。

一个死了50几年的品牌,实无半点技术储备只剩一个名称了,本质为纯国产车,却日日自吹成技术先进,比肩双B的德国品牌。此奇观三也。

虽然在网上被骂声一片,但仍能忽悠到部分国民。此奇观四也。

事实上,“死而复生”的宝沃低估了中国消费者的智商,也小觑了互联网和媒体的传播效率——“人肉”故事在车圈上演,宝沃问世即被扒光底裤。

或许,宝沃的车主也热衷宝沃的故事,也热爱宝沃的老爷车文化,但任谁也无法填补那半世纪的发展断层。

尽管宝沃和MG有很多相似之处,但MG的发展并没有出现严重地断层,即便是离开了英国的技术支持,上汽背后还站着通用,还站着邵景峰和马云。

现如今MG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在性能和年轻之外,还赋予了新生的标签——互联网。几乎是同样的发展路径,MG一直在进化,而宝沃背后却只有一个基本没什么乘用车经验的福田。

这意味着,宝沃甚至连未来的技术迭代都要打上个问号。如今,宝沃才到改款前夜,一旦面临迭代,缺少新技术支撑的宝沃会变得异常难堪,当年荣威、MG之所以迟迟不改款,不换代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换句话说,MG在营销上强调英国历史、赛道基因是可以自圆其说的,而宝沃则只能用另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自欺欺人。

我觉得这是摆在杨嵩面前的首要课题,毕竟杨嵩不是徐留平,他是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党委书记和董事长。

杨嵩的职务虽是宝沃集团首席运营官兼销售公司总经理,但更多的偏重市场端,所谓的降低成本恐怕也多局限于自己的管辖范畴,而非丰田式的,红旗式的从生产端起步,全流程、全体系的“开源节流”

因此,我说处理好宝沃的“德国故事”远比其他要紧要的多。

在杨嵩签发的《宝沃营销军规》里头有句话我觉得很接地气:只吹牛逼,必成傻逼。

从这句话里头,多少能瞧出一些端倪,杨嵩已经有些厌倦宝沃的“德国故事”,他力图把宝沃的发展引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不吹牛逼的阶段。

杨嵩说:“一个企业有没有前途:一个是人,一个是产品,另一个是工厂,这三个要素要改变是非常难的,而品牌、营销、渠道这些我们肯花力气的话,相对要容易改变一些。第一,我觉得宝沃的团队非常好,特别是我们的高层领导;第二是我们的车很好,大家都看到了;第三就是宝沃密云工厂,这个工厂不是我第一次来,在来宝沃之前,我就来这个工厂参观过了。”

如果不细细分析,会觉得杨嵩说的很对,但实际上杨嵩说的不怎么对。

一方面,宝沃的管理层只能用“动荡”来形容,福田和宝沃的原班人马斗得不可开交,离职率高企不下,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最吐血的恐怕是王金玉的黯然离场。

了解王金玉的人都知道,他是汽车圈最低调、隐忍的大佬,从北上谋乘、摆脱潍柴、商乘并举、复活宝沃等一系列操盘中,我们看到了王金玉的睿智、强势以及决心。

若不是王金玉十几年如一日的隐忍,力排众议,抽血打造宝沃,福田人恐怕到现在都不知道世间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品牌。

王金玉退场之后,传言宝能将入坑宝沃,虽然此事没有下文,但宝沃俨然已成福田的烫手山芋。

这样的高层团队,怎可能“好”呢?

另一方面,宝沃的密云工厂确实非常先进,但观致的工厂不先进?汉腾的工厂不先进?比速的工厂不先进?还是北汽的株洲工厂不先进?

全球化赋予了所有新工厂几乎一致的先进性,即便是某些关键参数取胜,也无法证明你比别人高一头,可能就是高那么一丢丢而已。

因此,杨嵩说的这些都不是成就宝沃大业的关键因素,就像魏建军说的:“过去我们造高端的产品,现在我们要做高端的品牌”。

尽管宝沃的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出发,但奈何不知天高地厚,调性拔得太高,甚至要做ABBB“德系四强”,沦为业界笑柄。

再看魏建军,自从他哈弗H8受挫,便如履薄冰,直到WEY品牌一周年庆典才些许松了口气,露出底气和自信的笑容。

而WEY的营销也不务虚,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安全标签,不断挑战安全标准,实打实证明自己和豪华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

而宝沃则是纯粹在品牌端发力,讲那经不起推敲的历史,讲那虚头巴脑的老爷车,讲那伪豪门的出身…...

如果将宝沃人格化,那它可能是我们最不喜欢的一类人:

——明明是月入五千的小白,却把自己吹成是王思聪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谎言说一万遍也是谎言,假的说一万遍也是假的,人无法掩盖的除了咳嗽之外,还有自己的出身,汽车也是一样。

不过话又说回来,自从杨嵩去了北美任职,被国内媒体捧上天,说是意义非凡,也确实是意义非凡,毕竟开了先河。

但在一片叫好声之中,就没人觉得这充满危机,难道写这些稿子的老师们都没有职场经历吗?

随后,杨嵩退场,开启了互联网创业,无论是路上读书项目,还是高端定制眼镜,杨嵩都走的步履蹒跚。

没有捧杀,就没有伤害。

希望,宝沃这一站是他好运的新开端。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