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李书福炮轰新能源“资质门”背后:主管部门能不能给个痛快话?

2018年03月31日 22:37:30
分享到:

文/潘梓春

据中国汽车报3月28日报道,在主题为“中国标准能否引领世界智能汽车发展”的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演讲时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向我国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开炮”:“15家获得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车企,很多都是开后门,拿到资质后到处找投资,但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不批。”

null

对此,这位“汽车疯子”补充解释道:“智能驾驶汽车不能一窝蜂,不能像计划生育政策那样,应该是谁技术成熟,谁先上。”

在演讲过程中“话赶话”说出“真心话”的李书福,对于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多少显得有些义愤填膺。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的问题,业界始终不缺少讨论的声音。

此前,亿欧汽车在对多家新造车势力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的企业家们被同一个问题绊住了脚: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牌照。其中心急的选手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求代工伙伴,也有不差钱的选择直接收购已有资质的车企,“曲线”生产。

事实上,这些新能源选手早已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准备或递交申请材料,排队等待“准生证”下发。据不完全统计,处在等待队列中的企业多达数十家,其中甚至已经有人完成了自建工厂的工作。他们的产品或许已在生产线上,只等有关部门“拉铃”开工。

然而,等待时间远比想象中漫长。在2015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之后,很快便有15家企业成功获得发改委新能源项目审批。彼时,仍在门外的选手备受鼓舞,却根本不曾想到自2017年中起,就再也没有听到过关于“准生证名单”的任何消息。

null

直到暂停审批7个月后,市场上又突然出现了第16家获得发改委审批的企业——昌河铃木。这一消息再度让新能源市场陷入“空欢喜”:资质审批是否真的再次开启了?然而事实是,昌河铃木早在2017年便有车型进入产品推荐目录,却在2018年1月才正式通过新能源项目审批。

细究其资质办理结果公示可以发现,虽然项目目录显示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含现有汽车企业跨类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但该项目与新建资质并无实质关联,因为涉及合资企业,须由发改委审批。但由于目前发改委下只有新建这一个事项,所以只能暂放到该事项下收文进行办理。

简单来说,昌河铃木手里这张“准生证”,只是发改委颁发的一顶“无处安放”的帽子。看上去,国家层面目前已经叫停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工作。

尽管有关部门对此事从未作出任何回应,但这种长达一年之久的沉默更加让人不安。乃至有坊间传闻称,部分企业表示要将其诉诸法律、提起行政诉讼,以状告政府有关部门的乱作为,不作为。

客观来讲,国家关闭“审批大门”并非毫无道理。资质审批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量产车型的品质,重点是其产品能否实现“生产一致性”,即车企关于技术控制、成本控制的能力。上述16家车企借助自身传统制造商的背景,样车相当轻松地通过了项目审批。如此快的通过速度让新能源造车“门槛”显得毫无意义,本想借此对车辆进行品控的发改委有些措手不及。

在亿欧汽车看来,新能源资质停发这顶锅谁都不该背。有关部门确有苦衷,可作为一个管理部门,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就新能源资质审批一事给选手们一句痛快话。

文章来源,亿欧网,特此感谢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