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累计销量破346万台,朗逸何以十年不败?

2018年04月10日 12:57:29
分享到:
来源:车哥们

成功的车型来了又去,它们也曾在那样的年代里独立风骚,比如大家熟悉的富康、伊兰特,但能够像朗逸这样常青树一般存在的却凤毛麟角。

车哥们从上汽大众拿到的一手资料显示,上月朗逸(lavida)销售38914台,朗行gran lavida 销售3859台, 整个朗逸家族加在一起是 42773台,意料之内,它又是轿车市场的第一名。意料之外,为什么整整十年了,它还是如此坚挺?

从2008年进入中国至今,截止2018年2月,朗逸在中国累计销量已突破346万台,朗逸在中国的热销绝对达到了让对手发指的程度。其实不光消费者,很多圈内人士也会经常讨论,中国消费者就这么喜欢朗逸?它真有这么好?

null

然而仔细研究会发现,很多看似偶然的背后有着诸多必然,这是朗逸的生存法则。

大众光环加持

这几天有圈外朋友准备买车,希望我能给点建议,条件是12万以内的轿车,合资、自主不限。我随口问他是否有意向的车型,他说一直在看大众的捷达和朗逸,谈及原因,他自己也不甚清楚,只是模棱两可的告诉我:因为它是大众啊,知名度高,所有人都买,肯定就错不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若有所思,潜移默化的理念植入真的可怕。这就是大众让对手畏惧的地方。进入中国之初,它就一直在强调德系品质的血统,如今已经过去了30年有余,这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消费者本身可能并没有这样的意识,但作为最早入华的国外品牌,不管是早期的捷达、桑塔纳、还是以官车形象示人的奥迪,亦或是如今大红大紫的朗逸、迈腾,大众德系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早已根深蒂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国人的购车标准。

如果今天有人要问,谁是最懂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大众应该是当仁不让。这一点在它的产品和营销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最早期的奥迪官车形象,公车改革之后,大众立马转变思路,走科技路线,再加上其本身的群众基础,让它完成由官到名的无缝衔接;再比如最开始国人看中车辆品质,大众就拼命给消费者灌输德系品质的理念。随着消费升级,国人开始注重品味格调,大众又开始讲品牌调性,可以说,每一次转身都恰到好处。

还有一个更直接的例子就是,2012年之前,B级车市场被凯美瑞、雅阁、天籁日系三强围得水泄不通,其他品牌甚至连见缝插针的几乎都没有。然而在当年公车改革的契机下,大众开始“曲线救国”,一边迎合中国消费者喜好,一边顺应公车改革制度,并凭借迈腾、帕萨特双管齐下的策略,硬生生撕开了一条口子,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今日,迈腾依然牢牢占据着B级车的王者之位。迈腾的“上位”之路也被当作营销学里经典的后来居上案例来分析。

这让它在潜移默化中在中国消费者心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这样的理念植入随着时间的积累转化为品牌效应。就是大家常说的大众光环。

唯有变革才能存活

不可否认的是,大众光环只是锦上添花,产品力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一点大众显然已经轻车熟路。仔细观察朗逸的产品进化路线,其实不难发现这样的轨迹。在变革中不断完善自身。

null

朗逸的家族化设计最直接,大众经典的三横幅前脸,只是由圆润一点点变得棱角分明,大灯与进气格栅也一点点由分割变为贯穿,这一点上,大众在同化自身的同时也在不断迎合变化的都市审美。

由外至内,内饰也有直观的体现,朗逸内饰由过去的单纯追求品质开始向不断兼顾品牌调性、档次营造等方面转化,这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任何企业如果没有领会到这一点必不能持久坚挺。所以过去以性价比著称的富康、伊兰特相继落寞了。

null

除了直接的视觉营造,还有产品配置的提升。2012年,随着国内汽车消费需求的升级,主流汽车市场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向着高端市场靠拢,于是上汽大众带来了全新朗逸,当时它率先搭载了如ESP车身电子动态稳定系统等先进科技配置,在那样的年代里,这不仅是简单的配置加身,更是车企技术的象征。这让它在不断进化中与对手拉开了差距。

当然,朗逸身上自然也继承了德系制造工艺的基因。所以上汽大众备受赞誉的激光焊接、冲压、密封、装配等工艺均在Lavida家族系列车型上得到广泛应用。

高工艺品质换来的是更低的维修保养成本,同时使得朗逸家族系列产品在残值率与客户满意度方面广受赞誉。数据最直接,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委员会在2017年6月发布的《2017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朗逸在国内A级车保值率排名中位列第一。

没有缺点就是最大的优点

“朗逸好像没有什么让人特别印象深刻的优势,但如果要挑它有什么大的毛病却也困难”。提起朗逸,很多老司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2017款朗逸厂家指导价在10.99-15.99万之间,如果按大部分经销商给出1-2万的优惠幅度来看,实际成交价大概为9-13万,对于合资入门紧凑型家轿来说,这个价格在大多数人能接受的范围内。当然,处在这个价位的车型也不在少数,比如福克斯、卡罗拉、轩逸。

null

各款竞争车型的油耗、动力方面各款车型也都基本在一个水平。即使是在消费者比较在意的配置方面,各款车型也是相差不大。但是去年2月,朗逸180TSI车型上市后,竞争形势有所变化。大众EA211 1.2TSI发动机为新朗逸争分不少,全铝缸体和轻量化设计,配合驻车启停及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全系标配的低滚阻节能轮胎等配置,让它的油耗表现比较出色。朗逸180TSI车型百公里油耗达4.4L,同级对手多在5升以上。

外观、价格、配置、动力等整体实力上,朗逸与同级别车型各有优势,但作为最早入华的外资企业,捷足先登给上汽大众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更懂中国消费者,在上坡辅助、ESP车身稳定控制等安全辅助驾驶方面,朗逸能与同级别的卡罗拉、轩逸拉开了一些差距。有观点认为,朗逸的试驾体验或许是它的一个隐形优势,毕竟德系车向以操控性见长,越是“兼容性”强的车型单点优势越容易被放大。

null

有说法认为,朗逸的平台PQ34技术陈旧,该平台由1998年的第四代捷达平台演化而来,但反驳者认为,“老旧”的另一层含义是“成熟”,在底盘调校,转向稳定性,驾驶舒适性等直观体验上,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成熟的技术平台是难以言表的毫厘之差的驾驶感受,尤其是对朗逸的潜在客户群而言,成熟稳定的品质更符合他们的追求,这一点朗逸拿捏得十分到位。

价格覆盖人群广,且各方面表现均衡的合资车型容易让消费者成为选择困难户。一个艰难的决定在心里翻江倒海:它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但似乎找不出比它更好的选择,最后还是选它吧。这就是消费者的购车逻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缺点反倒成了朗逸最大的优点。

朗逸在中国市场持续坚挺的十年,是大众品牌力、自身产品力出众的必然结果,但市场没有永远的王者,朗逸终有一天也会成为过去,但这个时间到底是哪一天呢?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