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网约车野蛮式生长 深夜打车遇害谁之过 潜规则下的制度漠视

2018年05月15日 08:36:01
分享到:
来源:车头条

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近期一则21岁空姐搭乘网约车遇害的新闻,虽然歹徒落水身亡,但并不是这起惨痛事件的终结。

根据犯罪嫌疑人父亲和邻居口述,犯罪嫌疑人一直有焦虑症带抑郁症和暴力倾向,曾因为一只鸡吃了他家一口面条,就扬言要杀死他人。

null

对于一位有暴力倾向和抑郁症病史的车主,是怎么通过滴滴平台的审核的,而滴滴平台是否知晓犯罪嫌疑人的相关劣迹,我们不得而知。

而滴滴在本次事件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需要承担什么责任,而滴滴平台审核制度是否存在漏洞?关于网约车的安全成为了大家关注问题。

近几年,随着网络生态的发展,网络与传统生态结合的模式,以全新的形态占据了消费市场,网约车在国内迅速发展,占据了国内大小市场,但也遗留下问题也不可忽视,从初期发展“烧钱大战”、网约车跑路,押金难退、管理混乱、安全问题等等,到后期,不少企业漠视网约车规定,游走在灰色边缘,不仅可能对乘客侵权,甚至危害人身安全。

null

本周内,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连发五篇涉及网约车的评论文章,发文的密度以及行业的发展监管力度可谓比较罕见。我们通过整理发现,这几篇评论主要围绕着人们群众的利益展开的,对于互联网新行业宽松管理的观点和网约车平台管理问题进行了批驳。

5月7日,评论文章《交通运输新业态不是“法外之地”》中提到。在新业态发展的过程中,“烧钱大战”风起云涌,押金难退、管理失序、安全堪忧等问题时有发生。对于企业来说,新业态不是“法外之地”,不能以为自己“大而不能倒、大而不能管”,而选择性执行法律规章甚至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监管。

null

并对宽松管理观点批驳:市场也有失灵之处,它不仅仅存在“优胜劣汰”效应,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恶性竞争、大数据“杀熟”等弊端。

5月8日,评论文章《包容审慎监管不是放任不管》一文中提到。当前也确有一些经营者目无法纪,打着“包容审慎”“创新”“共享经济”等旗号,不断冲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和乘客安全的底线。对那些以“包容”为名,从事违法违规行为而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要严加惩罚、踢出市场,以儆效尤。

5月9日,评论文章《互联网交通运输企业切莫“店大欺客”》中指出。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企业的垄断行为都会是当头棒喝。一些互联网交通运输企业在巨额资本的推动下,有形成垄断的趋势。但是一些企业一有了优势,就不思改进产品和服务体验,而是“店大欺客”、任性而为,采用加价、“大数据杀熟”等手段“薅用户羊毛”,一旦形成“一家独大”,恐怕将更是变本加厉了。

5月10日,评论文章《不要把约谈当“耳旁风”》中着重提到。部分网约车平台公司在被约谈后,就将承诺抛之耳后,继续我行我素,视约谈为“耳旁风”。甚至有的企业被多次约谈,却仍置若罔闻,违规变本加厉,毫无诚信可言。

针对“屡谈不改”的网约车平台公司,严格依法加大加重处罚力度,公开曝光企业违法违规事实、企业承诺及处罚情况,引入社会力量共同监督,确保约谈成果落地。

null

5月11日,评论文章《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是人们群众的获得感》中提到。一些网约车平台公司在发展壮大之后,不是将必要的社会责任扛在肩上,而是挖空心思的侵害司机和乘客利益。这些企业仅仅将网约车作为增加“流量”和“估值”的工具,只顾看投资人的脸色,不考虑乘客的感受与体验,也不考虑司机的客观需要。

网约车企业是运输服务的提供者,必须要承担承运人责任和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果没有乘客和司机的选择,再大的网约车平台终将会轰然倒塌。

null

从交通运输部这几日发文可以看出,对网约车使用语言之严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释放出强烈的监管信号!

结语:网约车平台司机与乘客之间出现的纷争,并不仅仅是个例。如何规范化成为网约车将要面对的问题,作为网约车平台,在规范下筛查车主的以往信息以及车辆真实性是应尽的责任,如果还像前期野蛮式发展,注定是会被市场所抛弃的!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