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进口丰田-Mirai

超低价好车团购

都说要发力新能源,但车企们的梦想一致吗?

2018年05月31日 23:00:01
分享到:
来源:买车问问

原标题:都说要发力新能源,但车企们的梦想一致吗?

如今的汽车工业也颇为相似,氢能源、纯电动的路线之争还远没到见分晓的时刻,政策、车企和消费者之间的合纵连横仍存在诸多变数。

文|mon-mon

推广新能源车,是因为石油快用完了吗? 左右新能源车的其实是环保压力和利益诉求。数亿台汽车在地球上行驶了上百年,这等同于一个个火炉不停的烧柴排烟,使得城市空气质量变得糟糕,地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上升,对气候变化影响恶劣。因此,政府和社会对汽车的油耗、尾气要求越来越高,大众的柴油门事件就是很好的反面典型。

虽然出发点不尽相同,但燃油车要做出改变是共识。各国各车企都在积极谋划未来,动作快的能主导标准、占得先机、甚至赢者通吃,毕竟汽车是个巨大的产业。

但什么才是未来主导的新能源?这是根本问题,也是传统车型策略高度雷同的车企们在新能源车问题上思路和步伐差别极大的根源。

新能源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车其实是社会、车企和消费者的三人局,各自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

国家通过用政策和法规指挥车企符合要求(比如CAFC企业油耗限制和双积分制度、欧6排放标准等),引导消费者购买特定车型(比如新能源补贴、部分城市牌照优势等)。挑战是如何在泥沙俱下的逐利者中甄别投机分子以及如何培育出真正的竞争力(比如充电桩等基础建设、补贴条款的技术针对性等)。

车企希望的是多卖车,这有两个方面得考虑。第一,要符合市场的标准和法规(排放、油耗、双积分等);第二要跑赢友商,至少竞争中不能太落后因此,看重未来的车企对新能源是拥抱和积极的,是愿意跟随政策脚步的。

只是挑战在于,成本压力巨大的同时资金和研发资源有限,不可能撞南墙再回头一样的反复试错,所以面对不明朗的前景时必须小心翼翼的选择,尤其是不同市场和地区的规则和目标不一致,或是政策和车企自身的优势方向相反时,车企更需要艰难的取舍。

消费者则是这个局中用钱投票的人。政策的引导和车企的产品性能等,都会影响消费者在是否购买新能源车型上的决定。

氢能源路线:来者少,丰田独大

看得见的新能源道路有两条,第一是氢,第二是电,核动力还没听说。

氢作燃料排放无污染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但不论是作为燃料直接燃烧(比如上上代宝马7系),还是用作燃料电池转化成电能,氢的制造和运输、储存都是个高成本的麻烦事,因此氢的前途很光明,道路很曲折,选择这条路线的厂商不多。

领头的是丰田,跟进的有本田和现代,德国的BBA三家也在小规模的研发。前几日相关领导人访日受邀参观的丰田Mirai是丰田在氢燃料电池车领域领先的标志。Mirai完全按照氢燃料电池车的技术特点进行开发,这点和现代的ix35 Fuelcell、此前奔驰B级F-cell等在现有车型上改装的方式完全不同,显然前者在性能上更好而后者一定有所妥协。

更重要的是,Mirai在2015年就已经量产上市,政府补贴后(日本政府的影子)售价和皇冠接近,在日本的街头巷尾也有一定的能见度。

向来保守的丰田将氢燃料电池车量产,这表明一来丰田不止对氢燃料电池技术有一定储备,而且在可靠性和成本控制上已经胸有成竹了。二来,日本政府对氢能源技术路线的支持不仅是财政补贴,加氢站、氢气储运等体系建设也达到了实用水平。

本田的Clarity Fuel Cell技术也相对成熟,虽然不像丰田直接量产发售,但在美国以租赁的方式面向消费者,重点还在测试和评估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现代的全新Nexo Fuelcell还未上市,奔驰的GLC F-cell、奥迪H-Tron等车型也未上市。

对未来的规划方面,丰田虽未公布氢燃料电池车的车型规划,但雄心万丈的表示在2020年后计划年产销3万台,考虑到氢市场规模极小,折合月销2500台的目标绝对是大手笔。而其他品牌则没有明确的计划,甚至大多数品牌并未对氢燃料电池路线进行深入的研发。

纯电路线:观望和“抻”的日系

和氢燃料电池路线的冷清相比,纯电路线被更多品牌看好,尤其在政策的指挥下,似乎每个品牌都在发力纯电动车(EV)以及过渡阶段的插电混动(PHEV)。但仔细分析,其实各品牌对纯电和插电混动的热情差别极大,一些品牌仍在观望,一些品牌已经all in 。

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斯巴鲁等日系品牌明显在谨慎的观望。这几个日系品牌的拿手戏是混动系统和传统内燃机,而中国市场显然主推纯电,这就有了结构性矛盾。因此,日系阵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混动优势,又和日本本土站在一起赌氢能源路线,所以对中国市场主导的纯电动保持观望。

上月的北京车展上,广汽丰田以合资身份推出了名为IX4的纯电动SUV,更早之前广汽三菱也是以合资身份推出了祺智PHEV。这两款车都基于广汽传祺GS4打造,而且不悬挂丰田和三菱车标。

此前传言的本田缤智电动版也并未像媒体猜测那样迅速上市,而是在北京车展上以广汽本田理念品牌的概念车身份推出。马自达也表示将在2020年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纯电动车型显然,这些都是中国市场特供版,除了试水纯电动汽车,更重要的任务恐怕是缓解合资企业在华的双积分压力。

纯电路线:

压上身家性命的欧洲人

而与这些日系企业相反,欧洲车企对纯电动路线积极的多。一方面,欧洲政府对纯电路线更为认可,或者说不像日本政府大力推氢能源,另一方面,欧洲车企48V轻混系统+插电混动+纯电动的技术路线也是针对日系重度混动技术路线的规避。因此,欧洲车企经过前几年的观望和测试后,开始对纯电和插电混动路线全身心的投入。

沃尔沃和捷豹路虎这两个体量较小的品牌表现十分积极。沃尔沃的新战略十分激进,Polestar作为高性能电动车品牌获得独立,沃尔沃品牌放弃柴油机研发,放弃V6/V8发动机的研发,以4缸和3缸发动机为基础,旗舰车型以插电混动的形式弥补动力,逐步走向纯电,预计到2025年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型产销超过100万台。捷豹路虎旗下的纯电动SUV I-pace和揽胜运动P400e已经在国内上市,接下来还将有国产化电动车型诞生。

沃尔沃和捷豹路虎的产品规划表明,这两家欧洲企业的电动车计划是汽车战略层面的,是针对全球而非仅仅中国市场的,尤其是沃尔沃赌注下得很大,很有“赢了会所嫩模,输了工地干活”的破釜沉舟气概。

雷诺日产、奔驰和大众这些体量更大的车企则对电动化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已经开始认真的思考电动化来临后的竞争格局,这和谨慎观望的部分日系车企思路俨然不同。

电动车有无很重要,

完整产品序列更重要

如果车企认为电动化是一阵风潮,那么只需投入有限的研发资源,研发出产品解决有无的问题即可,因为目标是短暂的不落后和缓解双积分压力,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自身看好的其他方向上。而如果车企认为电动化是必然来临的时代,那么产品全面电动化只是早晚的差别,之后的竞争格局和如今成熟的燃油车市场竞争没区别。

也就是说,当下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需求是解决有无,在实用性和选择上有相当大的妥协。但当电动车时代来临后,相近的电动车技术下,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能占领市场。而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是SUV还是三厢轿车?灵活的城市通勤小车,还是举家出行的大型MPV?

显然单一的电动车产品不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所以,笃定电动化的车企,要做的不是一款普锐斯、mirai那样标新立异的车型,而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序列,给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就像现在各家燃油车的产品序列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欧洲厂商显然比日系激进。奔驰在SLS AMG、腾势等电动车项目的验证后,果断推出了电动车子品牌EQ(悬挂奔驰标),且已经在中国注册了EQA到EQX的8款商标,预示着奔驰的电动车序列将像现在从小型的A到豪华的S一样展开。

大众集团的电动车规划更为夸张。根据大众Roadmap E战略,大众集团旗下各品牌将在2025年前推出50款纯电动汽车及30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从高端的宾利、保时捷,到奥迪、大众、斯柯达等都有涉及。

在中国,大众和江淮合资新品牌思皓的首款车型E20X在日前下线,这款和江淮合作的、不悬挂大众车标的电动车将竞争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大众的MEB电动平台已经落户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在2020年即可国产I.D.车型。未来在中国上市的除了两厢小型车I.D.本身,还将有跨界SUV、大型SUV和一款轿车。显然,大众集团对电动车的投入是关乎集团生死存亡的战略,是志在必得。

值得一提的是雷诺-日产联盟。雷诺日产联盟一直是纯电动路线的坚定拥护者,最早的纯电动聆风已经成功换代,欧洲的雷诺电动ZOE和Twizy也都站稳了市场。第一代聆风在中国以启辰品牌销售,而在日前的北京车展上,东风日产推出了以第一代聆风为基础的轩逸电动车,直接悬挂日产车标。

很明显,日产敢用销量单担当的轩逸产品为电动车开路,是一场高举高打的电动车战役,是想占得纯电动车的先机,也愿意承担轩逸品牌受损的风险,这和丰田本田换标试水的策略完全不同。日产虽未公布未来具体的车型计划,但在观测到轩逸纯电动的市场反响后,一定会有更积极地动作。

问问小结

从前电视机市场中,等离子屏幕技术高于LED二极管技术,但LED二极管在销量上的碾压让其有了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OLED顺利诞生,等离子屏幕走到了历史的死胡同。如今的汽车工业也颇为相似,氢能源、纯电动的路线之争还远没到见分晓的时刻,政策、车企和消费者之间的合纵连横仍存在诸多变数。

就消费者能体验到的产品来说,Mirai这样的较为完善的产品值得期待(当然中国消费者也只能期待),而广丰IX4、祺智PHEV等产品恐怕难以算一流水准。而奔驰的EQ系列、大众未来的MEB平台等车型同样值得期待,毕竟这代表了传统车企造电动车的最大努力(不练小号,以主品牌亲自上阵能不认真造车么?)。

对行业来说,未来必定会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吃肉有人露宿街头,不同车企间的路线之争会让我们亲眼见证历史,这些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之间的厮杀也会让“造车新势力靠谱吗”这样的问题盖棺定论。

-END-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最热促销

  • 4S店
  • 综合店
  • 港口店
北京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未上市
中型车

本文相关品牌车系

趣图推荐

二手车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