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网约车硝烟再起,安全或成最大隐患?

2018年08月11日 21:09:02
分享到:
来源:雅斯顿

原标题:网约车硝烟再起,安全或成最大隐患?

雅斯顿原创文章 | 哈尔

网约车是网络预约有偿出行车辆的简称,它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提前预约。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居民的出行效率,增加打车便利性,还能提供多化的出行服务,甚至为相关领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被广泛认为是未来可期的新兴产业。那么到底目前这一领域的市场环境是怎样的?

国内外车企与网约车平台纷纷发力

随着人们对网约车出行方式的逐渐认可,这一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对于这块令人垂涎的巨大蛋糕,无论是以滴滴打车、Uber等为代表的早期网约车平台玩家,还是以神州专车、美团打车、携程网约车等为代表的后起之秀,为了寻求市场突围的机会,都在积极打造差异化服务标准,最初甚至还大打补贴战来抢占客户。就连国内外著名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近几年也在紧锣密鼓的布局网约车市场,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在国内的汽车制造商中,布局较早的当属吉利汽车。自2015年11月起,由吉利投资的全国首个由新能源汽车组成的网约车服务平台曹操专车上线,该平台集合了新能源专车出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等服务。截止至今年4月底,平台已经覆盖杭州、青岛、成都、厦门等24座城市,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不过与坐拥中国网约车市场半壁江山的滴滴出行相比,曹操专车的体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滴滴出行是2012年上线的网约车平台,它不是最早的(2010年上线的易到最早),但却是影响力最大的。在2014年,该行业迎来第一个爆发期,Uber正式入局中国市场,网约车补贴大战正式开启。后来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又接连涌入,网约车规模极速扩张,不过最终这场群雄厮杀以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和快的而告终,滴滴从此在国内做到一骑绝尘。

在今年4月,滴滴出行又和31家(北汽、博世、丰田比亚迪、宁德时代、车和家、东风一汽、广汽、吉利、汉腾、四维图新、雷诺-日产-三菱、富电集团等)来自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领域的企业成立了一个名为“洪流联盟”的行业服务平台,其中大半都是车企。他们都希望滴滴能成为其最大买家,也愿意和滴滴进行深度合作,甚至定制化生产。

当然国外车企也在持续发力中,今年3月,宝马和戴姆勒集团签署了共享出行业务进行整合的相关协议,涉及领域包括共享汽车、叫车、停车、电动车充电和多式联运等;通用汽车自动驾驶部门Cruise也在前不久透露,将于明年年底开启首个名为Cruise Anywhere自动驾驶网约车App的相关服务项目;福特汽车也推出了Ford2GO并开发了打车APP;大众成立了共享出行的Moria品牌,还与滴滴签了合作协议;日本多家汽车巨头也均表态,将按计划完成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到移动出行服务商的转型等。

不尽相同,但不可小觑

这一领域能够吸引到这么多车企巨头的垂青,自然是因为市场前景广阔。根据贝恩咨询发布的出行报告显示,中国2017年网约车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这一规模将达到720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11倍。而Uber作为海外网约车行业无可争议的霸主,目前在全球已覆盖7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城市,交易总额也从2016年的200亿美元跃升至370亿美元,超过中国网约车交易总额。

不过蛋糕越大,想要实现一家独大的可能性也就越低,所以目前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网约车运营企业大多都在积极与车企展开合作。除此之外,部分实力较强的车企也在自建一套体系,从无到有的来打造平台,或是以直接收购、入股方式,与市场上已经建立口碑的网约车运营商合作。毕竟多一条腿走路,就是多一条出路。

而在以上几种方式中,车企自建体系的直营网约车模式绝对是收益最慢的。以曹操专车为例,它与滴滴、美团等C2C的模式不同,它的模式是B2C路线。这一模式在市场竞争初期,平台在汽车成本上的压力较大,规模扩张的速度远低于滴滴和美团等这些企业。比如曹操专车目前虽已进驻北京上海等一线市场,但首期上线的车辆数量约为300辆,运输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其大规模烧钱抢占市场。

可运营曹操专车,对吉利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它可以提高自身车型的销量,推广新能源汽车,增强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服务网约车市场的过程中,获取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无论是对于产品研发,还是为无人驾驶服务都至关重要。除了吉利以外,上汽集团也在7月举行的年中干部大会上发布消息称,公司的网约车业务已完成公司注册。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布局出行业务,肯定不会只从盈利上考虑,它们更多的是想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市场需求然后做出判断,同时积累数据,为未来自动驾驶等更具想象空间的业务积累经验。

可以预见,网约车市场这潭水在传统车企的搅局下必然会越来越浑浊。虽然目前它们的能力还不足以撼动滴滴以及Uber在网约车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但随着出行领域的升级改变,车企网约车产业链的逐渐完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到时恐怕连滴滴、Uber这些行业巨头都要面临被围剿的危险。

司机安全才是真的安全

但无论是对车企还是平台也好,网约车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商业模式,自然会出现一些市场乱象及问题,在所有问题中,安全排在最前面,也最受消费者关注。

就像最初的网约车入行要求较低,审核把关不严格,拥有一辆私家车、一部手机就具备营运的基本条件,直接导致安全性问题遭受重大考验,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2016年3月,深圳官方通报中提到一组数据,经公安部门排查,在深圳网约车驾驶员群体中发现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

虽然在2016年七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随后全国200多个城市陆续出台了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但新政实施后,多数城市要求运营车辆具备本地牌照,像北京、上海、天津还严格要求司机须是本地户籍,其余多数城市要求具备本市户籍,或取得本市居住证。

在此环境下,早先受补贴吸引加入网约车队伍的外地司机面临转行危机,于是一种替人注册虚假滴滴账户,进行牟利的黑色产业链被催生出来。广东警方曾公布2017年度十大网络安全案件,“滴滴黑产”便名列其中。据警方透露,涉案的虚假账户有几十万个,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除此之外,截止至2018年7月,我国共有78个网约车平台公司在全国不同城市获得经营许可证,且全国网约车司机超过3120万,但资质符合各地出台新规的总共只有34万,比例仅为1.1%,也就是说现在99%以上的司机都是不合规的。

提及以上这些,并不是为了证明网约车不好或鼓励人们坐回以前的巡游出租车,毕竟暴露在网约车中的安全问题,在出租车中也存在。只是希望运营商能进一步加强对司机背景的调查和审核,那么乘客所面对的潜在危险就会更小,这或许也是保障用户安全最现实的手段。而车企直营的网约车便能更好的堵住这一漏洞。

依然以曹操专车为例,曹操专车有一套专业的司机管培体系,司机均为统一招募和管理,除了驾驶技术,司机还需要满足无任何重大交通事故记录和犯罪史的要求。此外,每一位司机在接受正式培训前都需经过“驾驶员岗位素质测评模型”的考核;正式上岗前,还需接受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仪容仪表、服务标准、商务礼仪、医疗常识等,既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危险还将大幅提升服务意识与乘客体验,而这些是目前的滴滴、Uber等行业巨头所没有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也许未来会倒逼着他们加强和重视这一块。

雅斯顿小结

未来,网约车必将成为城市公共出行中必不可缺的工具,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和改善,最后肯定会危及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网约车平台都需从大局着眼,更好的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在坚持安全稳定的监管底线同时要制定科学、民主的政策制度,而不能仅仅寄希望于限制本地牌照、本地户籍来实现。

图 | 来源于网络

About Astoncar

爱车,更多一点

雅斯顿 |以消费者的目光探讨汽车,分享更多原创真实的汽车观点

Contact us

gao@astoncar.com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文章标签: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