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讲述40年 || 宁晓阳:再吐心声!零部件发展切莫高谈“空心化” | 中国汽车报

2018年09月10日 20:23:39
分享到:
来源:中国汽车报

宁晓阳

宁晓阳先生在国内与国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有超过40年的从业经历,是一位既了解汽车行业又知晓企业情况的资深“汽车人”。

他早年入职通用汽车和德尔福,负责全球采购方面的工作,此后进入福特汽车中国,主管采购与供应商技术质量支持工作。接下来,他又先后担任华晨汽车的采购总裁和神龙汽车的总经理助理兼采购部长。随后,他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有限公司,担任总工程师。

现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中国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发展中心理事长。此前不久,宁晓阳先生已加入法拉第未来(FF)美国公司。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接下里的岁月中,宁晓阳先生仍然要为中国汽车的走出去与引进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在上一篇《讲述40年‖宁晓阳:中国零部件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是我的“中国梦”》一文发布后,宁晓阳继续就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与跨国零部件企业在改革开放40年中的发展和变化与《中国汽车报》记者进行了交谈,让记者有机会更深一步了解他心中的汽车零部件行业。

今非昔比 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变化巨大

在过去的40年中,宁晓阳亲身经历了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的成长过程。

20世纪90年代初期,跨国整车企业为了实现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频繁走访和考察零部件企业。那时宁晓阳与他的外国同事们去到一些民营企业时,经常会遇到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民企业家与他们商谈零部件配套业务。在简陋的会议室里中国农民企业家不厌其烦地向跨国公司访问团介绍企业的成长经历,有时还会在仅有的几台台式计算机前展示他们的技术及研发能力,但是当跨国车企走访团拿出零件数模时,他们却束手无策,只能委托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帮助转换和提供支持,双方的交谈也经常会出现较大的分歧。

“说实话,我们当时的确有些担心,非常怀疑他们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总觉得他们并没有了解我们的想法和要求。最初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并没有真正打算去培养他们。难以想象的是,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抓住了别人认为不是机会的机会,做出了让我和我的外国同事们感到非常吃惊的产品,更想不到的是他们今天能够发展成为跨国零部件企业的强劲对手。”宁晓阳感叹,“如今,几十年过去,回过头再看看我们这些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历程,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完全想不到他们今天具有这样的实力,能够与跨国零部件企业同台竞技,甚至走出国门兼并他们原来的竞争对手。”

20世纪90年代初,跨国零部件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阶段,总是采取选择合作或合资伙伴的方式,那时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好几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去抢一家跨国公司,我国自主品牌企业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但是经过40年的发展,现在情况已经反过来了,经常是好几家跨国车企抢着与一家中国零部件企业谈合作。“还有,过去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希望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汽车强国的企业中工作,到外企去工作,而今天,许多出国留学、在跨国车企工作的技术专家和管理者又都回到了国内或者加入国企和民企,希望在中国的汽车产业中大显身手。”宁晓阳告诉记者。这些都说明,随着改革开放深化、汽车市场的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着更好的发展平台和很大的吸引力。

30多年前,跨国车企高层访问中国零部件企业时,很多中国企业要找一个既懂英文又懂汽车专业的翻译都很难。他们只能去外语学校请老师,临时做翻译来解决沟通问题。但由于这些翻译不懂汽车专业,中方与外方的沟通还是比较困难。如今,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不断融入世界汽车工业,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人才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企业中不仅是高层人物,很多技术人员都能以熟练的英语与外方来访者进行交流。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零部件企业人才水平的提高。

上世纪90年代,宁晓阳在外资整车企业担任采购负责人,那时他感觉跨国车企往往对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缺少信任,只是在一些低端产品,或者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方面给予一定的配套机会,中高端产品总是会放弃他们,同时对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的要求也非常具体。但几十年过去后,宁晓阳发现情况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自主品牌越来越强大。今天他们能够以自信的心态面对跨国企业的竞争和封锁,他们已经成为中国品牌整车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加入到国际汽车产业的收、并购当中。这些年我曾先后给4家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担任过海内外收、并购项目顾问。”宁晓阳说,“在与他们的合作中,我发现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整体实力有了明显的飞跃,这不单是指企业的管理能力、资本实力、技术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人员素质等,还包括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和对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动向的把握等,很多企业都已经能站到一个国际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高度来考虑企业的发展。”

如今,在“全球100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名单中已经出现了很多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名字。同时,更多的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继续积极地向着国际化、向着更大更强的方向发展。

转变观念 跨国企业战略调整

40年来,在目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成长的同时,宁晓阳也与数十位跨国整车与零部件企业总裁、副总裁级别的高层领导,交流过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看法。他感觉到,随着中国逐渐发展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战略也在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汽车产业整体实力确实比较弱,那时跨国企业刚进入中国市场,既不了解、也看不起中国零部件企业。他们只是在中国谨慎的设置一个生产基地来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很少有跨国企业选择独资的方式直接进入中国市场。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他们的发展战略出现很大的变化,从稳步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到全面布局、逐步垄断市场的转变。

●首先,在发展策略上,现在跨国零部件企业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总是要选一个中方的合作伙伴来风险共担,或者采很谨慎的投资策略;如今几乎所有的跨国企业都已在中国全面布局,以期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甚至是向垄断核心技术市场的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初期,如果跨国企业需要在中国投资建立零部件企业的话,他们都要派出一个庞大的团队到中国市场四处调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但如今,当我再与这些跨国企业交流时,他们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和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如数家珍,显示出对市场的了解和在中国发展的信心。”宁晓阳告诉记者。

●第二,现在跨国企业会把非常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来,而过去他们根本不会想这件事。因为过去我国汽车工业相对比较落后,他们只要把一些基本上能够满足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技术带到中国来就行了。但是现在,跨国车企必须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来,才能达到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宁晓阳指出:“近几年,我经常参观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研发中心,看到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巨大投入,感受到他们对中国市场发展战略的变化,更体会到未来我国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将会面临跨国公司领先的创新技术和更快的本地化能力所带来的新挑战。”

●第三,在人员选用上也不同。比如,过去跨国公司在中国总部和生产工厂的高层,基本上都是老外或者中国台湾人和中国香港人,很难看到中国内地人担任高级职务。但是这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跨国公司的高层已经意识到中国汽车工业的人才成长非常快。所以他们在中国的主要生产企业里都已经逐步聘用中国内地人,甚至跨国企业在中国和亚太区总部的高管也已经普遍选用中国内地人。

宁晓阳认为,未来跨国零部件企业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视和投入还会持续增加,中国市场在跨国企业全球战略中的位置也会愈发重要。这些都是中国汽车工业40年的发展所产生的效果。

切莫高谈“空心化” 心态开放积极赶超

有些专家和研究机构经常谈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空心化”,有的甚至说的非常可怕。宁晓阳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且不赞同这一说法。

在全球一体化形势下,各国之间经济链与产业链是紧密相连的,只是各国在产业链上的分工不同。宁晓阳举例:“比如,博世公司掌握很多创新技术,它不但在我国市场占有率很大,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汽车强国都有很大的市场。难道所有这些国家都是技术空心化,都要限制或者是把它赶出去吗?这不现实。”

宁晓阳认为,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要做的是迎头赶超。“过去我国能在那么落后的条件下取得今天的成就,我相信我国零部件企业通过努力,也能够改变目前相对落后的局面。等到我国汽车产业更加强大后,分工角色一定会改变。”他说。

“因工作性质原因我与很多跨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都很熟悉,我曾担任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集团全球采购执委会成员,经常去欧洲参加集团采购高层会议和座谈会。与国际一流汽车零部件集团的高层有过非常多的交流,了解他们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想法,深知他们也面临着在中国如何发展扩大、如何与其他跨国企业竞争的问题。”宁晓阳告诉记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跨国公司与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在市场发展方面的情况有些相似,也是要想办法在竞争环境中成长。

“我们不能说,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发展就是为了打压我国自主品牌的零部件企业。实际上,跨国企业也要寻找更适合他们发展的策略。商业竞争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企业为了发展会采取一些制约竞争对手的举措,包括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垄断措施。我觉得在任何一个国家对于这种情况都是可以理解的。”宁晓阳强调道,“当然,前提是跨国企业采取的商业竞争手段不影响我国基本利益,如果仅是为了企业发展而竞争,我觉得应该予以理解。我们要做是积极应对挑战,战胜对手。”

从另一个角度讲,也要客观分析,跨国企业到中国来发展的这几十年,确实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新管理体系等,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提升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宁晓阳说:“我们应该肯定跨国企业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我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在跨国汽车公司工作,亲眼目睹了跨国公司在文化理念、管理思想、产品技术和应用工具等方面对我们这一代人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同时,也看到我们的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通过学习与交流,缩短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甚至超越对手的情景。”

“与跨国企业相比,我们仍然有一定差距,确实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我并不认为像某些专家所讲的,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岌岌可危。”宁晓阳表示。如果一个人真正到企业去看、去跟企业沟通,就会发现我国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仍在快速成长中,他们有着更远大的发展目标、更强烈的国际化愿望、更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等。他补充道:“也许受经济发展形势和经营环境的影响,企业的发展非常艰难,但我始终认为,我国大多数零部件企业是在一条正常的、符合他们企业发展方向的,以及符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道路上前行。”

此外,宁晓阳指出,从整体上来讲,不管是法规、标准体系还是支持政策,真正能结合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自身情况,并落到实处的不多。因为我国幅员广阔,汽车零部件企业数目众多,发展良莠不齐,很难结合每家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精准的支持,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几乎是靠自身力量在持续发展。

这些年来,宁晓阳走访过很多的自主零部件企业,与企业的领导人进行过深入交流,发现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我认为,如果要让中国零部件企业真正做强,政府、行业和研究机构等相关部门必须沉下心来,为每一家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解决具体问题,为它们提供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乃至资金支持。”宁晓阳指出,“只有我们为每一家零部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推动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最后水涨船高,实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宁晓阳继续说:“如果我们只是在到处宣传‘空心化’,高谈宏观战略,却没有针对每家企业的具体情况去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那实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强大也只是句空话。”总的来说,一方面,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应该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积极赶超。另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准的支持,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发展中的问题,这才是政府和汽车行业管理部门应该做的事情。

守业更比创业难 坚定目标再上新台阶

回顾40年来,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走过的艰辛之路,宁晓阳的感觉是,我国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和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就好比少年选手和青壮年选手在田径场上同场竞争。“可想而知,要超过他有多难。我们这些少年选手只能拼命的追赶,不要让对手落下太远。幸运的是,这场比赛没有终点,等我们肌肉成长了、骨骼长大了、爆发力力增强了就能逐步地缩短距离。”宁晓阳相信,“路在前方,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有赶超机会。”

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同时,我们也不能自满,要清醒地看到我们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我们正处在汽车产业技术变革时代,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趋势要尽早把握。另一方面,我们老一代的企业家都将进入退休的年龄,新一代的接班人是否能够在老一辈企业家打下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成绩,这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宁晓阳曾经与很多的企业高层就此问题进行过沟通,也能感受到老一辈企业家的担忧。“说实话,我们今天的市场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40年前靠着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从较低的起点起步,逐步实现超越的成功是我们老一辈企业家的经营法宝,在今天的很多情况下却难以复制。”宁晓阳指出,“我们的企业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更加严峻的考验,需要我们的企业家了解国际汽车市场、了解现代化企业管理、了解资本市场、了解产业发展趋势,需要我们的企业家有更大的智慧。”只有具备更强的实力和更快的发展速度才能攀上更高的台阶。

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宁晓阳已经看到不少年轻企业家成功接过父辈创造的产业,继续在追逐他们的梦想,这让老一代汽车人感到非常振奋。

宁晓阳感叹道:“过去40年我们取得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成绩,下一个40年,中国汽车工业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更深的融入到全球化的汽车市场当中。我相信,中国汽车工业一定会抓住时机,尽快赶超,并在某些领域尽快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追逐中国汽车强国梦。”

文:刘晓烨 编辑:黄霞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qcb010@163.com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