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欧宝-雅特

超低价好车团购

GBN特写 | 当大众来敲门

2018年11月08日 11:08:31
分享到:
来源:帮宁工作室

null


▲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介绍大众入华40年以来的重要成就。

文 | 葛帮宁

来自帮宁工作室(gbngzs)的报道

1978年11月20日,大众集团德国狼堡总部,负责国际业务的大众集团董事W.P.施密特突然接到秘书处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中国机械工业部代表团来访,希望能与大众(集团)洽谈合作,目前公司高管只有你在,你能不能出面接待他们?

施密特欣然应允。只是当时谁都不曾想到,这是一次改变中国汽车工业格局的历史性见面。

突然到访的中国机械工业部代表团是建国以来组团规模最大,考察时间最长的一次,团长是周子健,时任机械工业部部长。代表团成员还包括国家部委及直属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等。

按照计划,他们要对欧洲机械工业进行全面考察,涉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意大利、德国、法国和瑞士6个国家50多家企业及科研单位,而大众汽车并未在那次预定行程之内。

历史总是充满巧合。参观大众汽车前,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顾明向邓小平同志请示:轿车项目可不可以搞合资?小平同志说:可以,不仅轿车可以,重型汽车也可以。

而在考察大众汽车前一天晚上的预备会上,代表团已被电话告知小平同志的决定。代表团成员之一、时任上海机电工业局局长蒋涛因此向周子健建议:能不能趁这个机会,说明中国准备用合资方法引进一条装备线,看看大众有没有合作兴趣?

null


▲ 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代表团就在中国生产汽车相关事宜进行讨论。1978年。

“事情巧就巧在这里。参观前,小平同志批准可以采用合资办法。同时,我在预备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当时代表团并没有具体任务,有个目标当然更好。“2008年11月,被喻为”桑塔纳之父“的蒋涛在上海接受访谈时回忆道。

第二天,代表团参观完生产线后进行座谈,周子健适机提议。施密特马上表态说:“我们正在亚洲选择合作伙伴,跟亚洲另一个国家进行谈判。如果中国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愿意放弃跟那个国家的谈判,首先跟中国合作。”

他还表示,大众汽车不仅愿意提供最先进的产品技术,而且还愿意出部分投资,用合资的办法进行合作。

座谈会结束后,代表团里的外事局局长找到蒋涛,让他着手两件事:第一,抓紧时间向国家计委和国家有关部门汇报;第二,抓紧时间向上海市委市府汇报,请他们支持这个项目。

null


▲ 桑塔纳在上海组装成功,这是在中国生产的第一辆大众汽车。1983年。

从这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算起,许多故事又相继发生。经过6年30多次艰苦卓越的谈判,1984年10月,大众汽车在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也是中国第二家汽车合资企业上汽大众奠基成立。

7年后,前后仅相差几分钟,大众汽车战胜另一位商业传奇人物李·艾柯卡(Lee lacocca)执掌下的克莱斯勒,联姻一汽集团在中国成立第二家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又26年后,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合资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

“1978年我刚上大学,这40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2018年10月24日下午,坐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部5层途锐会议室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博士由衷地感慨道。作为文革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当年他考入内蒙古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其人生轨迹陡然生变。自1990年加入大众汽车后,迄今他已为这家企业效力28年。

同时被改变的,还有大众汽车以及它的中国伙伴。

倘若我们以这40年为基点来梳理中国汽车产业脉络就会发现,1980年代到中国来敲门的三家合资企业命运迥异:广州标致北京吉普已成明日黄花,惟有上汽大众风景独好,迄今仍排名中国乘用车市场前三甲。

大众汽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除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江淮大众3家合资企业外,这40年来,其旗下奥迪斯柯达宾利兰博基尼保时捷布加迪等12个品牌均已被引入中国市场。

2017年,大众汽车在华销量达到418万辆,占全球总销量近四成,拥有员工逾十万人。2018年前三季度,其在华销量近304万辆,同比增长5%,超出行业增长水平。

作为实力最强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汽车集团之一,在挂满历史锁链的征程里,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趟出了怎样一条合资合作之路?它为其他跨国公司带来哪些值得借鉴的启示?

null


▲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博士。

01.

大众为什么

回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大众汽车从来都是绝对主角——从当年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到现在的一枝独大,大众汽车独坐华山之巅数十年。

为什么大众汽车能够成功?张绥新的答案有三。

首先是和合资伙伴的关系。“关键在于双方能不能认识到合资企业是股东双方的最大利益,能不能在不同文化理念碰撞下,产生一种新的合资企业文化,产生一个更好更高效的经营体制,达到1+1大于2的效果。”他说。

合资企业里中外双方没有争执是不可能的事,大众汽车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经验是:双方相互妥协并形成决定,而决定一旦形成,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不管是上汽大众,还是一汽-大众,这两个合资企业的执行力都非常强。”

null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991年。

反之又如何?张绥新举例说道,比如一个部门里,当德国人和中国人争论得无法继续工作时,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全部换掉,回去培训。类似情况发生过几次后,此类事情便不再发生。

很多人都没有看到,中外双方高层建立的友谊为这种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大众汽车原董事长卡尔·H·哈恩博士(Carl Hahn)在其传记《我在大众汽车40年》中有过记录——他和被喻为“中国汽车之父”的饶斌保持了一种特殊的友谊关系。

“我们当时的合作重点,第一,要彼此证明对方是认真的,是严肃的,是基于长期考虑的战略性选择,要建立这样一种互信。

第二,我们一起到巴西实地考察,这就传递给合作对象一个信息,我们一定会践诺,我们答应的事情一定会一步步地实现。我想,这恐怕是我们合作充满实际理性,充满互相信任的重要因素。“2016年9月27日上午,在狼堡艺术博物馆(Art Museum Wolfsburg),哈恩告诉前去采访的帮宁工作室。

最能体现双方信任程度的故事发生在1989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封锁,但就在这种背景下,经过与饶斌交流和协调,哈恩博士给中国政府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我们之间开拓的这种共同发展汽车工业的理念应该持续下去,我们会始终如一地支持中国政府走这条路。

尽管这个举动在当时颇受西方公众舆论的非议,但是无疑,却为大众汽车赢得了更坚固的中国友谊。

null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仪式。1984年。

其次,毫不妥协地坚持德国技术和质量标准。

桑塔纳国产化就是典型例子。“一位工程师用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来描述他们为桑塔纳配套的艰辛——在盐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原《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林钢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按照合同规定,所有配套的国产化零部件都必须拿到德国去测试,这在当时掀起轩然大波。舆论呈一边倒趋势,可谓责之者众,褒之者少,矛头直指国产化进程缓慢。但德国专家不为所动,严格按标准执行。“别的事情可以讨论,但技术标准绝不妥协”。

双方争论不休,举报信一度递交到国务院总理的办公桌上。1988年2月,调任上海第6天,朱镕基就到上汽大众检查工作。经过实地调查后,他讲了两句影响深远的话:一是,坚持西德大众标准;二是,绝对不允许瓜菜代。后在他的倡议下,成立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

舆论声音至此趋于一致。

null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大会。1991年。

第三,国产化,包括管理层和职工的本地化。

真正助推上海零部件形成体系化的是国化产基金。上汽大众第二任总经理王荣钧告诉帮宁工作室,经过国家计委批准,从1988年起,桑塔纳每卖一辆加收2.8万,作为上海市专项基金。为此,上海市政府专门成立国产化办公室,交由上海市经委领导。

专项基金怎么花?“向各个配套企业贷款。根据情况引进技术,搞合资的配套企业免息或减息,支持配套企业发展壮大。”王荣钧透露道,至1994年,国产化基金前后收取7年,筹资80多亿元。

可以说,桑塔纳国产化率后来达到95%以上,专项基金功不可没。不仅如此,上汽大众国产化零部件基础打好后,为上汽通用和国内其他轿车厂国产化创造了条件。换言之,它也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生产的基础。

人才本土化也因此受益。当年上汽大众挑选40名素质基础较好的高级人才送到德国培训,3年后回合资企业工作,这批人成为合资企业里的星星之火。

帮宁工作室了解到,帕萨特就是专为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开发的一款B级车。按照大众集团狼堡总部规划,这款车分别在上汽大众和美国查塔努加工厂生产。大众集团派出100多位专家团去美国,派往上汽大众的只有三四位德国专家。

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美国市场投产计划一再延后,最后竟比中国市场整整晚了半年。项目结束后,大众集团向两个市场派出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在上汽大众管理层和技术工程师以及完整的生产体系支撑下,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人才本土化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张绥新笑道,目前分散在中国汽车行业里的管理层,很多出自大众体系。

null


▲ 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合资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1990年。

02.

大象转身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来自五大洲的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以及3600多家企业在此集中展示,令世人瞩目。

作为博览会最大汽车展商,大众汽车集团携旗下大众进口汽车、大众商旅车、奥迪、宾利、兰博基尼、斯柯达、保时捷七个品牌25款车型亮相,向外界展示其在电动出行、自动驾驶、互通互联及移动出行、数字化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

大众汽车品牌自2004年在中国开拓进口车业务,15年来已将24款进口车兜售给56万多名消费者,并在83个城市和地区建立130多个销售网络,2021年后将导入MEB模块化平台上的纯电动车。

null


▲ 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奥迪e-tron迎来中国首秀。

奥迪带来了8款车型,首款量产纯电动SUV 奥迪e-tron迎来中国首秀——作为奥迪品牌电动化战略的启动信号,2019年它将在中国上市,并从2020年起与合作伙伴一汽-大众开展这一车型的本土化生产。至2025年前,奥迪品牌将向全球推出逾20款新能源车型,每年销售新能源汽车60万辆。

在博览会期间,一汽-大众还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前者将向后者采购进口CKD零件和奥迪进口整车。

“植根中国35年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远不只是一家汽车生产商,我们已经是中国社会的一份子。”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Prof. Dr. Jochen Heizmann)在致辞中表示,“全球正朝着新能源汽车、数字化、互联互通、人工智能方向转型,中国正是这一转型的领军力量……而我们,也和过去一样,将再次承担起开拓者这个角色。“

大众汽车集团对博览会的高度重视其实不难理解。正如海兹曼所言:“本次活动对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见证和参与了改革开放,也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我们将通过持续开展投资,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和引入最前沿的技术,致力于探索和定义未来移动出行。“

他因此承诺,至2022年,大众汽车将投入15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和全新移动出行服务领域。

null


▲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与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安进签署谅解备忘录。2017年9月7日。

大众汽车开始系统性思考未来战略转型,并不比其他跨国公司晚。

2010年后,“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席卷全球,旧格局正被打破,新格局尚未建立,全球汽车产业都不得不严肃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不确定年代。新旧造车势力重新站在未来出行服务商这个新起跑线上,迎接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又一产业变革时刻的到来。

行动随之展开。2017年6月1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德国柏林签署合资协议,成立江淮大众公司,双方共同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大众汽车成为第一家突破《汽车产业政策》规定——同一家外商在国内建立两家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跨国公司。

2018年7月9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江淮汽车和西雅特在德国柏林签署协议,计划2021年前成立新研发中心,专注于开发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车型、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技术。

仅隔一天后,同样在德国柏林,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又与一汽签署谅解备忘录,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网联技术、创新移动出行服务和充电基础设施。

null


▲ 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工仪式。2018年。

3个月后,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在上海安亭破土动工,这是大众汽车全球首个专为MEB纯电动车型生产而设计建造的工厂。该工厂总投入170亿元,规划年产能30万辆,预计2020年10月投产,届时将生产基于MEB平台打造的奥迪、大众、斯柯达等多款纯电动车型。

转身之际,挑战犹存。在张绥新看来,未来汽车制造商势必面对两大挑战。“现在基本都是网络一代,天天玩手机的这群人将成为我们的客户群,智能网联方面我们如何与时俱进?这是其一。其二,如果都用共享车,未来还要不要私家车?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市场有多大,厂家要做什么。”他说。

不管怎样,新旧交替也罢,前景晦暗未明也罢,真正逆势突围者,往往是那些有敏锐洞察力和独到眼光的企业。大众汽车的机会当在变革中。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雅特
雅特
指导价:未上市

最热促销

  • 4S店
  • 综合店
  • 港口店
北京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未上市
紧凑型车

外观

内饰

本文相关品牌车系

趣图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