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为什么你会觉得日系车不经撞?

2019年04月30日 14:54:01
分享到:
来源:车叫兽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打算花20万左右买辆轿车,我推荐了雅阁。结果她了解了雅阁是什么车之后,回了我一句:“不要日系车!日系车不经撞!”


我才突然发觉,原来在普通人心中,日系车=不经撞?!经过孜孜不倦的查证(比如在我妈500人的织毛衣大群里询问),我发现还真就有许多人是这么认为的,甚至已经成为不少人心中固有的认知。那么今天我就来好好说道说道,日系车到底经不经撞。


在大多数认为日系车“不经撞”的人眼中,日系车一旦在路上与其他品牌车型发生碰撞,就会变成这样:


甚至可能是这样:


但事实上,日系车与其他车型碰撞时也可能是这样:


甚至是这样......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其实很多在网上疯传的日本车撞得稀碎的照片,要么经过别有用心者的精心挑选,要么干脆就因为“撞得稀碎”这件事才更有传播力,同时日系耐撞的照片也是一搜一大把!


事实上,车辆的每次撞击后的“惨烈程度”都与撞击角度、车速、车身位置、设计等多个因素息息相关,只靠一些照片、而不是高标准专业化的碰撞测试来判断日系车究竟耐不耐撞,只能说太过武断了。


至于对日系车的偏见从何而来,个人认为除了部分人的刻意引导与所谓的“爱国情怀”外(好了这部分我可不敢多说,再说我就要被扣上为日系车洗地的“皇协军”了......),还与部分日系车粉丝的鼓吹过度有关。


从李想之前的一条微博就可以看出,其实日系车早就凭借相对出众的品控与部分车型的出色操控吸引了大批国内粉丝,而当有部分人指责日系车铁皮薄、不耐撞的时候,他们用以反击的“武器”是说“日系车独有”的溃缩机制,或者说“吸能设计”!


Emmmm,这波操作相当精彩,我甚至有些怀疑第一个说日系独有吸能设计的朋友是不是反装忠,硬是要恶意黑一波日系车。事实上,历史上首款应用碰撞吸能设计的车型是1959年的第三代奔驰S级,和日系车真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到了今天,“吸能设计”几乎已成为所有车型必备的主流设计(所以真别说日系车“铁皮少”,大家都一样,还不是为了安全),车企们通过不同的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帮助车辆在碰撞的那一刻完成多项溃缩吸能的动作。嗯,让我一点点给大家拆开讲解一波。


碰撞发生时,第一个受力点一般就是保险杠。提起保险杠就有人要喷日系车了:“怎么保险杠都是塑料的?!这不是草菅人命是什么?!”事实上,现如今主流厂商车型的保险杠都是塑料的,只有N年前的老爷车才采用金属保险杠,那时候的车子基本可以等同于行人杀手,一撞一个死。


而如果为了行人安全就把保险杠这个设计取消,那便会导致车辆轻轻一撞车灯、水箱等部件就坏了,所以现在大家都用上了树脂塑料保险杠,在车速较低的轻微碰撞或与行人发生事故时能做到“吸能”,也能将对行人的伤害降到最低。


当然如果速度提起来,单纯的保险杠“吸能”效果不管用了,那就要靠保险杠身后的防撞梁与吸能盒了。防撞梁很好理解,其实就是一根钢材打造的横梁,在碰撞发生时通过自身的挤压变形来吸收部分碰撞的能量。


而在防撞梁与车身纵梁的连接处,一般也会设计出一个吸能盒的结构,当撞击发生时,吸能盒就可以按照设计好的形式来溃缩变形,最大化的吸收能量保障驾驶舱内人员安全。


这样的“吸能设计”,其实遍布在车身四周。换个角度来说,一般而言厂商会将最好最贵的高强度钢材用在车身骨架上,而这种异常坚硬的结构如果在碰撞发生时直接砸到乘客身上,结果怎样不言而喻。


因此在车身四周每一个可能发生撞击的点,都藏着相应的吸能设计,当撞击力传递过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层层挤压弯曲来化解大部分的冲击,乘客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如此重要的“吸能”设计,大多数厂商其实都不会忽视,大部分车型都有,而非是日系车型独占,看上面那些因碰撞而变形的车其实都经历了这一过程。至于被神话了的“日系吸能”,抛开莫名其妙带节奏的朋友,其实还与一般来说日系车的车皮更薄一点息息相关。


有不少日系车粉丝认为日系车车皮薄,是出于出色的吸能设计,然鹅这完全是扯淡,日系车车皮薄纯粹是出于他们的造车理念,用更少的资源造出更好的产品(啊,请原谅这个土地少物资匮乏的小国)。


那么美系车车皮厚得一笔,就一定能在碰撞发生时更好的保护乘客吗?事实上并不然,车皮的薄厚程度与碰撞发生时乘客安全性关系不大,更多的影响在于多大口径的子弹能打穿与切割车身时的难易程度。


换句话说,同样的车身结构设计,同样的车身骨架,你用厚铁皮还是木头造车皮,对碰撞时乘客的安全性影响还真就没你想象的那么大。(高空抛物砸车顶这种“碰撞”除外,还真没听说哪家车企为车顶特意做结构设计的......)


再说句大实话,同样价位的同级车型,安全性能和TA是否是“日系车”没什么关系,只看顶级专业机构做的测试就够了。比如世界三大汽车安全性测试(美国IIHS,欧洲NCAP,美国NHTSA),就是比较靠谱的选择。

当然了,中国本土也有C-NCAP,只是公正度有些存疑,曾经被戏称为“五星批发部”,不过如今经过调整推出的C-IASI碰撞测试感觉还是蛮专业的,这是后话,我们择期再谈。


说了这么多让我为大家总结一波吧,其实戴着有色眼镜看日系车真的没必要,说日系车铁皮薄是因为吸能的更是没必要,这都是低端黑。吸能设计是如今主流厂商都会考虑的设计,但哪家做得好哪家做得坏,别问我,看业内顶级的汽车安全性测试就好了!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