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造车新势力转战网约车市场,是“捷径”还是融资的“新故事”?

2019年05月21日 11:56:01
分享到:
来源:功夫AUTO

在造车新势力之前,共享出行是资本追逐的宠儿。

共享出行包括带司机的网约车模式和不带司机的分时租赁模式,在一级市场,这两个方向都被资本所热捧,网约车模式更是引发了百亿美元级别的烧钱大战。

随着网约车战争的接近尾声,造车新势力接过了融资的棒,成为了新一轮的融资大战主角,中间还插播了共享单车的融资大战,共享自行车随着摩拜单车的卖身和ofo的坠落而被证伪。

null



时间继续往前推移,造车新势力到了需要交卷的时候,也就是需要看产品及销售数据的时候。问题来了,因为市场竞争极其激烈,大家伙销售数据很难看。

具体看4月份的数据,在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中,小鹏2200辆位居榜首,蔚来1508辆,威马1377辆,合众1006辆,四家月销量超过1000辆。

显然,如果造车新势力单靠私人消费市场的渠道来扭转亏损的局面,这得猴年马月才能实现。如果转而开拓网约车市场,或许会成为他们的“捷径”。

那么,造车新势力纷纷跨入出行领域,抢跑共享出行市场的逻辑是否真的恰当呢?还是说,这仅仅只是造车新势力的融资“新故事”罢了?

null



共享出行为何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好故事”?

造车新势力中,目前就有威马汽车、小鹏汽车、车和家、零跑汽车等四家车企,都在讲与出行相关的故事。

即便是特斯拉,马斯克在“推销”最新的融资计划,也是讲了出行相关的RoboTaxi服务的故事,虽然被李开复狂怼,如果明年路上有100万辆特斯拉RoboTaxi,李开复将把这些车全吃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共享出行似乎成为造车新势力的融资“新故事”。

今年融资成功的威马汽车,旗下推出出行品牌“即客行”,而小鹏汽车也随即推出网约车平台“有鹏出行”,并从5月14日开始进行内部测试。

至于车和家,也有出行事业部,并且与滴滴成立了合资公司,将会为滴滴定制网约车。

null



总体而言,造车新势力自己做共享出行有两个优点。

一是通过对出行领域的布局,造车新势力企业无疑将借用出行平台收获大量驾驶数据,为自动驾驶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它们还将获得大量的运营数据,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展开打下基础。

二是通过出行实现短期内的大量市场投放,在快速提升销量的同时,让造车新势力能够充分保障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打通产销体系。

毫无疑问,这些优点是促使造车新势力奔赴出行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这样一个故事也能顺其自然的获得更多投资人的认可。

null



想象很美好,但出行并非“易事”

造车新势力要想在网约车领域长期立足,并从滴滴等移动出行老将手中虎口夺食,并非易事。

首先是,车企对于出行领域更是“觊觎已久”,传统车企包括上汽集团推出享道出行、吉利集团推的曹操专车、力帆汽车推的分时租赁品牌盼达用车、长城汽车出行品牌欧拉出行等等。

除此之外,无论近两个月先后上市的美国出行企业Lyft和Uber,抑或是中国的滴滴,这些造车新势力的“市场样本”财报都是显示巨亏。

Lyft上市月内股价下跌超过20%,Uber更是在上市前两个交易日先后暴跌7%和10%,逼近大股东软银愿景基金33美元的持股成本。

null



亏损可能不是问题,问题是在于能否盈利。

有投资人质疑,现在网约车价格高于传统出租车的价格,轻资产的模式为何仍旧亏损严重,是真的亏损还是口头亏损,如果亏损的话意味着这个商业模式的不成立的。

这也是出行公司面临的问题,造车新势力真的亏得起这钱吗?难道他们只是想玩一个车辆“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或许,对于当下部分企业而言,只要能融资的商业模式就是好的商业模式。毕竟活下去更重要。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