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英菲尼迪:抱歉香港,我只能回日本了丨汽车预言家

2019年05月30日 22:47:06
分享到:
来源:汽车预言家

英菲尼迪总部的搬迁并不仅仅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更是反应出在香港既没有留住人才也没有开发出中国市场的大前提下,去戈恩时代的日产,只能将英菲尼迪带回日本。


作者 |张智亮       编辑 |王鑫

● ● ● 

5月29日,据多家媒体报道,英菲尼迪已正式决定于2020年中旬开始,将总部从香港迁回日本本土,新总部位于日本横滨。同时,公司决定精简旗下业务、缩减成本,以此来应对母公司日产在营收和利润上的持续下滑。

 

对于此次搬迁,英菲尼迪官方表示,将总部搬回日本有助于更好地整合协调与日产之间在全球设计、研发和制造等方面的职能,而此前英菲尼迪的大部分研发与产品设计等工作一直都在日本。

 

7年前,英菲尼迪总部迁至中国香港,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国际品牌,并进军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但随着业绩的不断缩水,这个宏大的愿望似乎正在逐渐落空。在外界看来,总部的搬迁并不仅仅是对成本的考虑,更多的则是在全球车市下行的大背景之下,英菲尼迪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战略,从而更好地应对各大市场。


1

        

日产节省成本

根据日产公布的财报数据,2018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减少4%,降至约551万辆;营业收入11.57万亿日元,同比下滑3.2%;营业利润3182亿日元,同比下降44.6%;净利润为3191亿日元,较上一财年骤降57.3%,为最近6年来首次下降。

 

日产方面表示,这是雷曼危机影响持续的2009财年以来时隔8年的最低水平,预计2019财年还会进一步减半。因此,日产汽车社长兼首席执行官西川广人表示,公司未来将转变经营策略,“欲从前董事长的路线做出大幅调整,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增长”。

 

实际上,为提升业绩,日产汽车已经在对内部实施一系列重组计划,而最直接的便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4800人的裁员计划,以实现300亿日元的成本削减。今年第一季度,日产在密西西比州工厂以及墨西哥工厂共计划裁员约1700名员工,目前该规划已基本完成。

 

除了通过裁员来节省成本,日产也有意对相关弱势品牌进行调整,以此来减少在资源等方面的浪费。作为日产旗下豪华品牌,英菲尼迪近年来在该细分市场的表现节节败退。相比于此前对中国乃至亚洲市场雄心勃勃的愿景,英菲尼迪此次搬迁总部的决定,似乎意味着日产对该品牌在各大市场定位的重新审视。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尽管在此次的声明中,日产表示英菲尼迪仍将继续保持“独立运营”,但从目前二者的经营状况来看,日产或将重新主导英菲尼迪未来的发展。该人士认为,英菲尼迪的低迷很大原因与脱离总部管理有关,在其迁回日本后,或将进一步改善这一情况。


2

        

推翻戈恩的“国际化”设定

众所周知,英菲尼迪诞生于日本,但其品牌定位以及宣传策略却有意将日本元素剥离开来。实际上,从2005年英菲尼迪提出国际化开始,以戈恩为代表的部分高管就一直在淡化该品牌的日本血统形象,然而英菲尼迪大部分研发与设计工作却一直在日本进行,使得这一尴尬局面长期存在。

 

2011年,戈恩公布了为期6年的“动力88”计划,预计到2017年财年结束,日产集团将实现全球8%的市场份额以及8%的利润率。在该计划书中,尽管戈恩只留了不多的一段给英菲尼迪,但这个日产旗下的豪华品牌却有着相当惊人的目标——英菲尼迪需要进入71个国家、产品线增加到10款以上并占领豪华车市场10%的份额,年销量达到50-70万辆。

 

虽然英菲尼迪被寄予了超高的厚望,但实际情况很难达到预期目标。2008年,在日产提出的“GT2012五年事业计划”中,英菲尼迪的目标是全球年销量达到30万辆,但实际销量则为16万辆。此外,英菲尼迪作为日产力推的豪华品牌,始终都没有将其引入日本本土市场。

 

其实,英菲尼迪“去日化”的根源在于内部同日产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以来,标榜为独立运营的英菲尼迪并没有摆脱日产对其的控制。不论是产品的外观设计,还是内部研发等核心技术,英菲尼迪几乎都依赖于日产的整车实力。

 

去年11月,戈恩因涉嫌财务违规被捕后,其在日产-雷诺-三菱联盟中的全部职务均被罢免,这也使得一直以来戈恩对英菲尼迪“淡化日本起源”的战略规划将被正式推翻,并迎来重新给予品牌新定位的机会。据日产内部人士透露,虽然英菲尼迪与主力品牌日产之间存在“相当数量的平台和其他基础技术共享”,但此后“可能还会有更多”。


3

        

改善频繁人事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实际上,英菲尼迪搬迁总部的决定早有预示。数据显示,2018年,英菲尼迪全球销量为23.34万辆,同比下滑5.2%。其中,英菲尼迪最重要的美国市场销量下滑至14.93万辆;在中国市场,2018年,英菲尼迪销量为4.44万辆,同比下降8.3%。

 

不仅是全球两大重要市场销量下滑,频繁的高层人事变动也给英菲尼迪带来负面影响。今年1月,自2015年以来一直担任英菲尼迪首席执行官的罗兰·克鲁格(Roland Krueger)突然离职,而其继任者斯蒂安·慕克(Christian Meunier)也在上任不到4个月“闪辞”,引发不少舆论。

 

同样,在中国市场人才流失也十分严重。2016年,东风英菲尼迪英菲尼迪原中国总经理戴雷离职后,中国市场多名高管也相继离开。据相关报道,自戴雷离职后,东风英菲尼迪总部裁员人数超20%,由近300人下滑至不到240人。而早前为了加强本土化品牌建设等业务,英菲尼迪在销售、市场、财务等多个部门设立的双部长职度,也因人才流失严重名存实亡。

 

高层频繁变动对于销量萎靡不振的英菲尼迪来说是雪上加霜,也反映出了英菲尼迪品牌定位不准、战略布局有问题的弊病。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此前日产英菲尼迪的关系,未能良好地管理职能部门,而此次通过总部搬迁,将有利于日产英菲尼迪进行深入地改革,从而更好地整合资源,赋予其新的发展路径。

汽 / 车 / 预 / 言 /家  

文字由汽车预言家原创,转载请说明。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