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规则”,仍要被“大品牌”定义

2019年07月26日 13:22:01
分享到:
来源:车.说

近年,中国新能源市场飞速成长,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突破550万辆,其中中国占比超过53%。中国新能源市场占比之所以可以全球领先,除了庞大的消费基数外,还因政策上不留余力的支持,有业内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中国累计投入的新能源补贴将约为3000亿元。

null


因此,3000亿元的巨大数额,让很多占据了“天时地利”的新势力品牌和自主品牌也随之迅速“膨胀”了起来,但在繁荣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骗补、虚标等狡诈的骗局。同时,数据统计,2018年国内市场共召回新能源汽车高达近14万辆,占全年销量的13.9%。可见,目前的中国新能源市场虽然“量”的目的达到了,但“质”的问题却被忽略了,因此,为了制衡问题品牌的“野蛮生长”,必须有“大品牌”站出来为其施加压力。

说好的弯道超车,却在安全上翻了车

“大品牌”听上去是一个很虚的头衔,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大品牌的影响力并不虚。买空调,会首先想到大金;买手机,会想到苹果;买相机,会想到佳能、尼康,买电视你会想到索尼…

null


我们之所以能够自然而然的产生联想,是因为这些大品牌已经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成为了日常随处可见的产品。那么在汽车圈也是一样,提到最卖座的家轿,就会先想到朗逸,毕竟它已经连续六年霸榜合资轿车销冠,累计销量超过400万台,超高的保有量,让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是大品牌最具优势的地方。

null


但小品牌多是后来者,没有深厚的受众基础,不免在市场影响力上处于劣势。因此,小品牌们为了实现“弯道超车”,就选择了在“噱头”上多做文章,尽量赚取更多的眼球。也正因如此,小品牌们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了所谓“看得见”的地方上,设计、续航、配置做得十分表漂亮,但却忽略了汽车最基础的地方——安全。

null


就拿今年最“火”的自燃事件来说,从4月特斯拉火了一把之后,蔚来、威马、比亚迪等也纷纷赶上,生怕蹭不到这波“热度”。频发的自燃事件导致品牌口碑下滑严重,消耗掉了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值,让说好的“弯道超车”,都因为安全问题翻了车。

求快不如求稳,安全需要沉淀

当然,“弯道超车”也并非伪命题,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技术门槛更低,上手更容易,因此在技术方面,小品牌与大品牌之间的落差并不是很大,所以不可否认的是,“弯道”一定存在。既然不是技术问题,那又是什么导致了目前新能源车安全问题频发呢?

null


清华大学锂离子实验室表示,目前导致电动车自燃的有三大原因:机械电气诱因、电化学诱因和热失控,但这些并非什么技术难点,因为只要经过完整、严格的研发测试周期,这些问题都会在产品上市前浮现出来,从而调整改进,避免今天这种状况的发生。

但测试研发最需要的是什么?时间!

中国补贴政策只维持到2020年;这几年是大品牌电动车的空窗期;消费者对电动车认知还未完善,这三种因素综合起来,就是小品牌所看中的“超车”时机,因此,小品牌为了“赶时间”,选择了避重就轻,缩减测试、研发周期,甚至没有遵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就匆匆让产品上市。进弯道之前不减速,不翻等啥呢?

null


相比较赶时间“求快”的小品牌,大品牌们却纷纷选择了“求稳”,像是近年来流行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规范:ASPICE,其实是由欧洲多家大品牌制造商共同制定的,并早在2005年就正式发布了,甚至汽车功能安全ISO 26262国际标准,也是由欧美大品牌制定、更新、主导而成的。

可见,在小品牌们都忙着钻“规则”的空子时,大品牌们正在制定“规则”。而这也表现出了大品牌担当的一面,对行业负责,让汽车工业良性发展,相比那些只把目光集中在眼前利益上的小品牌,大品牌要看得更加长远。

null


有多长远呢?我们总说新能源车是新鲜事物,但对于更有远见的大品牌来说它并不陌生,像是大众早在1972年就研发出了第一台大众纯电动车,并在此后的近50年时间里,不断的对其进行更迭和改进,为如今的品牌新能源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正是一个大品牌硬素质的体现。

对安全的极致追求,大品牌何等“变态”?

经历近50年的时间打磨与技术沉淀,上汽大众终于也向中国市场带来了一款重量级纯电动产品——朗逸电动版。

null


正如上文中所说的,朗逸以累计400万台的销量成为大众的头牌产品,因此,在朗逸电动版的研发上,上汽大众必须一丝不苟,我们可以以它为例,看看大品牌对新能源车安全性的极致追求有多么“变态”。

首先,在电池被动安全方面,朗逸电动版的电池包要能够承受各种“物理攻击”,以保证用车安全。

null


为了验证这一点,朗逸电动版的电池包经历了高达169项的安全检测,除了模拟挤压、机械冲击、碰撞,火烧等日常极端情况外,还包括了26种化学腐蚀、高压喷水、浸入式温度冲击、浸水等高达100余项国标未要求的安全测试,相比之下,那些连规范都不遵守的小品牌,该多么汗颜。

其次,在主动安全方面,朗逸电动版采用了先进的电控安全系统。通俗的讲,这一系统就像是我们常见的主动刹车、车道保持等驾驶安全辅助功能一样,通过智能运算,将潜在危险规避掉。所以,电控安全系统就像是电动车的“大脑”,它可以实时监测电池使用情况,在出现异常情况时,主动控制输入或输出电压,使电池处在安全范围内,并在必要时断开电源。

null


但正如那些不够智能的驾驶辅助功能一样,某些电控安全系统也会发生误判,可能只是一个小剐蹭,但不够“聪明”的它就会判断车辆发生了撞击,直接断电,非常影响驾驶。但朗逸电动版采用了独有的双回路设计,可自主判断碰撞强度,如果不影响三电系统,那还可以继续正常行驶,如果情况严重,则会立即断电,并释放多余的高压电流,以保证驾乘者的安全。

null


无论是在被动安全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还是在主动安全方面加入自己的思考,朗逸电动版都表现出了对于新能源车安全性的极致追求。虽然它踏入中国新能源市场不算早,但却是慢工出细活,展现出了一个大品牌应有的工匠精神。一个起点就很高的标杆级产品都这么拼了,那些小品牌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所以,我相信像朗逸电动版这样的大品牌车型到来,也会为那些投机取巧的小品牌敲响警钟,引领中国新能源市场真正走向成熟。

不只是安全,大品牌还有更多优势

仅通过新能源车安全问题,我们就能发现小品牌目前“急于求成”“避重就轻”等实质性问题,但如果再深究,那还远远不止这些。

null


就像最近的“小鹏维权事件”,销售为了清库存,隐瞒新款车型消息,并敦促消费者及时购买,但上当的车主才提新车不到几天,就瞬间变老款,且新款车型的性价比还要高出不少,这样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欺骗,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不过,我相信小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对于小鹏这样的小品牌来说,不清库存就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有倒闭风险,即便它想担起责任,也没有那个资本。但大品牌则完全不用担心,它们在汽车市场立足几十年,不论是资本,还是市场经验都要更加丰富,更有能力为消费者负责,保证我们的合法权益。

同时,因为小品牌根基尚浅,成本投入有限,所以不得不选择线上销售,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概念听上去很美好,但在车辆发生问题后,却没办法帮消费者解决线下服务的烦恼。在这一点上,大品牌再次展现出了自己的优势,毕竟踏入中国的时间在那摆着,售后服务网络自然会更加完善,更能帮助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

null


另外,因为小品牌们多选择了代工厂生产新能源车,所以在车辆维修上,往往要由4S店,转至主机厂,再转至供应商,这冗杂的过程,堪比西天取经一样,可以说服务体验极差。但对于拥有自己的主机厂和关系更密切的供应商的大品牌来说,这些顾虑则完全不存在。

null


当然,这些优势并非一日之功,如上汽大众这样的大品牌,作为国内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早在1983年就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合资车,后续又不断地推陈出新,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在完善自身产品的同时,也将经销商网络撒遍全国,不断地积累口碑,一步一脚印的走出了在华30余年历史进程。如今,只提到“上汽大众”这四个字,就能让人有种莫名的安全感,这些都是小品牌们所给不了的,所以,大品牌身上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小品牌去学习,根基不稳却贸然前进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表现。

编者说:今天的文章并不是在为大家分清楚大品牌、小品牌孰优孰劣,而是在表明:目前中国新能源市场需要良性的竞争环境,需要大品牌去给那些“搞噱头”的品牌施加压力,从而促进优胜劣汰,加快市场变革。

相信大家也已经读到了,虽说目前的新能源市场中,自主品牌与新势力品牌占据了更多的席位,但这几年像上汽大众这样的大品牌们并没有闲着,而是在寻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厚积薄发。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滑坡这声警笛鸣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进入洗牌期,进一步“去虚存实”,此后,这里将不再有幸存者,留下的则是那些凭着真实力说话的人,我相信,朗逸电动版这样的产品就是其中之一。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