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贺磊评法兰克福车展 3 款纯电动车 M-Byte/ID.3/Honda e

2019年09月16日 22:39:01
分享到:
来源:新出行网

在法兰克福的日子,时间一直都是非常紧张。我之前每次欧洲出差,都是时差折磨得睡不着,但这一次,是真的没太多时间去睡。

拜腾 M-Byte

在这样紧张的看车日程里,拜腾的这台 M-Byte 让我去看了三次,其中两次还是驱程 30 分钟以上的车程。每年我都会看很多将要发布的电动车,有一些保密的时长长达 2 年,甚至很多还是设计图纸或者油泥模型的阶段,但坦率的说:最近 1 年,能比较震的那种,确实很少。但拜腾这个,算一台。

1、很多人看了新出行的视频和文章会提出一个为创新而创新的吐槽论点。我其实非常理解大家,一个用旋钮就能调到的空调温度,为什么要设计一个 XY 的象限去调节呢?用触摸屏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搞个方向盘屏去调节呢?

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如果现有解决方案都能达到目的而我们就不寻求新的解决方案的话,也许世界上就没有这么多创新了,而且每一个成功创新的方式在初期似乎都看上去有点傻傻的。移动支付担心安全,网购担心货不对板,电动车担心辐射,5G 担心国家安全。

我并不是说拜腾的互动就一定是好的,但我觉得我们需要看到一些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以后的车内都是一块大竖屏,我一定会觉得有一些失望。现在理想的 4 屏互动,奔驰的 MBUX 大横屏其实都是不同的创新路线。

2、我觉得拜腾车最大的难传播点就在于这块大屏的体验感受确实是不可言传,哪怕是一个视频节目。

因为这种视觉冲击力确实只能坐在车上,才能带来。我的好友@齐宇时间去看了以后的第一感受就是有购买冲动。这个东西确实是一个之前没有而确实又可能量产上市的车型。当一个车上,出现一个 48 寸大电视显示着导航或者视频的时候,确实还是小震了我一下,我建议对这行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实车体验一下再说话,对,就是看实车。

3、拜腾的交互:很多人看到的宣传是手势,其实手势不是主要交互方式。主要的还是语音和方向盘屏+按键的方式,方向盘屏两边有 6 个按键加 2 个拨轮,其实替代了大部分的操作。手势操作,我个人觉得更多是用来酷炫和展示。虽然这种展示确实很炫,有点类似特斯拉 Model X 的鹰翼门,我自己尝试了一下,还是会有 10-20% 的不识别率。

4、拜腾的问题所在:拜腾这台量产车确实是这个时期市场上一个很另类的存在,和其他的电动车都不太一样,开出去我感觉会有很大程度的标签装逼功能,48 寸大屏,前排座椅都可以转角度,手势操作等都很多这年头一些人群的胃口,他不是为了满足这个市场最大的那部分刚需人群的,至少这台车不是。如果说理想 ONE 是一个实用主义的极致,那这台车就是一个前瞻科技的极致。

保证明年 6 月份的量产品质,第一批车的品控,保证售后服务的到位我觉得是这台车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最后想说的,智能电动车这个市场以后会很大,现在是一个过渡变革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很多不同的路线和思维,不要在初期就固化,电动车就只能是这样?不一定的。大家可以多多平和讨论。

对了,不要说什么拜腾充值之类的,人家资金链都紧张成那样了。

大众 ID.3

1、这台 ID.3 暂时不会来中国,也不会在中国国产。今年 11 月在德国国产,茨维考工厂已经 400 台预生产下线了,这个工厂以前是燃油车工厂,以后会 100% 生产电动车。欧洲用户估计明年第一季度就能提车了。

2、中国在明年会上市 ID 系列的一台 SUV,会在上汽大众新建的 MEB 工厂和一汽-大众佛山改造工厂同时生产,据说两个工厂的 ID SUV 还不太一样,后者也是一个 100% 的改造电动车专用厂。大众认为国人更喜欢 SUV,用电动 SUV 切入可能会更大的成功几率一些吧。

3、这台车为什么叫 ID.3?ID 是 Icon DESIGN 的意思,3 是一个比较中位的数字,说在某些地区会推出 3 以上的数字,某些地区会 3 以下的数字。

4、ID.3 其实不能用现有的燃油车分类去套,很多人看图片觉得他很小,就是一个小紧凑的概念,甚至有人觉得他就是比亚迪 e2 的样子。但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全新电动车平台车,长轴距 2765(朗逸轴距 2688),短前悬后悬,大轮毂的车,不太好分类。后排我坐了一下,空间还是很足的,两拳以上吧。

5、大众自己用甲壳虫来类比这台车,可以看出他们的重视程度。大众最近 10 年内饰和外观的套娃变化加一起,没有这台车多。整个座舱的视觉和交互,很不大众。车联网的响应速度一直是海外厂商的软肋,就好像我昨天发的一条 TAYCAN 的系统那样,但这台 ID 很强,非常非常跟手的速度。而且界面也非常的好用,卡片化。音量空调的调节也有创新。界面参考了很多手机的方式,有下滑快捷界面等,我实际体验后感觉良好。

6、大众这一次知道哪些地方应该做减法,哪些地方应该加法了。这台车很多用料非常简单,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但又搭配了智能的灯光系统,还有增强 AR 的 HUD 系统,现场我没体验到,但从视频来看,效果还是很强。或者说这些本应该是豪华车的配置在这个车上出现了。

7、说价格,大众自己已经说了,ID 的电池成本已经到一度 100 美元以下了,到了国内,应该是用宁德时代的电池,估计大众的议价能力,价格只会更低。虽然到国内的不是这台 ID.3,而是一台 SUV,但我估计,整体除了外形外的其他部分应该没什么区别。

最低配的价格在欧洲是低于 3 万,在国内我估计有可能会在 20 万左右,甚至低于 20。

8、大众没怎么提 OTA 和自动驾驶,估计在这两块还是比较渣的,这给国内的品牌留下了机会,但 SOTA 应该还是有的,自动驾驶也是比较普通的车道保持,ACC 全速域巡航那些,有 L2。

所以 2020 年的电动车局面是,MEB 国产了,特斯拉也国产了,20 万以下可能有大众的 ID,30 万以下有特斯拉的 Model 3,给自主品牌和新造车势力留下的空间不会很多,更需要大家用更智能的产品去支撑自己的品牌。

本田 Honda e

这台车可以算是日系电动车里的最大明星了,很多人喜欢,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官图惊艳四座。我当时也是喜欢的不行,这次法兰克福车展遇到量产版本,仔细看了一下:

1、首先,我不是很看好这台车的前景和研发方向。我感觉本田工程师在纯电车应该如何走上,还没有想的很明白。

2、接下来说说原因。外形类似 MINI,官方好像还没给最终轴距,后排空间很感人,我 176cm 身高坐后排基本头和膝盖都顶。感觉三电的布局还是很燃油车,不是 EV 那种短前悬后悬的感觉。

3、这台车大家最喜欢的就是内饰,木纹配合五个前大屏,从图片上效果非常不错。实际体验效果我说说,坐进去不得不说这个木纹很雷克萨斯,很不错,两个 6.6 寸的后视镜屏位置很好,很创新,比 e-tron 的要视觉好很多,清晰度还行。

三个主屏实车感觉就非常不好了,不好的点在于交互和视觉效果,我体验下来,把我给整晕了,我体验这套前五分钟体验的大众 ID.3,那边毫无学习成本的车机交互,这边我仔细研究还很晕。太扁长的屏幕视觉效果也很一般,看导航的时候更是很不适合,大家习惯了车头朝上的时候,看不了太多前方信息。

屏幕前的台面上有几个实体按钮,包括音量调节,我做驾驶位试了一下,有点不是太人体工学去操作。

4、前机舱的布局我就不说话了,很感人。充电口更加令我疑惑,工程师研发的时候从来没下过雨?

5、220 公里的续航,110kW 功率,也说明,这就是一个小买菜车。30 多度的电池在冬季的日本或者北欧还有多少续航,我真的有点担心。

总之,官图林志玲,实车罗玉凤,这台车让我很失望。据说没计划进中国。

确实,进来也不太行,在欧洲和日本,估计也是一台很小众的 EV 车。其实一台车没关系,后面的参数可以提高,可以更新,但我比较担心的是按着这个趋势方向,我觉得本田工程师在智能纯电车应该如何走上,没想明白。

在这个点上,我觉得大众特斯拉和中国的很多厂商,走在了前面。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