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甘愿沦为鱼肉的加价购车派是否真的无药可救了?

2019年09月17日 17:54:01
分享到:
来源:车动态

昨天有哥们儿跟我吐槽:"这都9012年了,汉兰达怎么还在加价提车?"

这是一个我们讨论了很久的问题,中国汽车市场加价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国内车市尚处于成长期,进口渠道来的菲亚特126P敲开了家庭用车的大门,凭借其亲民的售价和实用的产品表现很快就成为当时车市"爆款"车型,但由于供货量十分有限,这款车本身7000元的售价,被黄牛炒到了1万多……仍然一车难求。

从当时开始一直到2008年,汽车市场一直都是卖方市场。雅阁、CRV这些产品加价到后来的第六代高尔夫、途观等等,几乎今天很多热销的车型都有过加价的历史,包括自主品牌的哈弗H6在刚诞生的时候也出现过一波加价购车热潮。

很多人认为加价购车的人不理智,也有人认为喜欢就买,千金难买爷高兴。还有一部分就纯属跟风,认为别人加价自有加价的道理,我也要跟着加价买。那么,关于汽车加价我们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了解,再决定是否自己要加价购车。

先来了解供需关系

在经济学思考中,供需关系决定产品价格。这是资本经常拿来忽悠消费者的说辞。今天我们把这句话掰开揉碎了,就会发现其实供需关系只能决定利润。在成本固定、供应量有限的情况下,需求越大给商家带来的溢价空间也就越大等于产品的利润越高。

现如今,中国汽车市场已然成为买方市场了,随着汽车市场需求下滑,这些加价提车的产品应该也会受到影响。然而现实情况是,它们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变本加厉地提高了官方指导价格,没错我就是在说雷克萨斯。还有上文所述的汉兰达。

然而这个供需关系存在一个BUG,如果卖方可以一直控制产能小于需求的话,那么产品就可以一直保持高利润销售。例如:8月份需求量大概是8500台,我只放出8000台。9月份需求9500台,我就放货9000台。如果需求出现下滑的话,我就调整加价策略,大量放货的同时保障资金回流。这样既能保障一个"卖方市场"的氛围,又能实现产品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合理解释了过去一段时间,汉兰达的销量波动图。

营造"卖方市场"的假象,这就是汉兰达可以实现常年加价的秘诀。当然了,要实现这个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保值率。

保值率是刚需?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买一款车是打算开三年然后就卖掉的?

很多人买汉兰达,都说我32万买这款车,加个1万5,开三年还能再卖26万元左右,简直美滋滋。这种假定好的情况和画大饼没有太大的区别。买车不是投资,提车一刻开始就已经绑在了贬值的时钟上,我们想要的是尽可能让这个保值率高一些。

没错,汉兰达的保值率是非常高,三年保值率达到了70%。但是算上加价套的钱,这个保值率还要再砍掉5个点,三年保值65%。这和本田冠道有啥子区别?而且汉兰达的1万5是提前交的,要真的精算起来还不如冠道划算的样子。

再者说,国人换车周期是5-8年,三年保值率在我看来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除非刮蹭车祸或者急需用钱,谁会开三年就把车卖掉?汉兰达又不是用来玩的那种。所以,在我看来保值率是产品的一个卖点,我们追求保值率没错,但是如果因为保值率就去给加价购车,这种消费行为已经算是本末倒置了。保值率在加价购车面前只能算是伪需求。

什么样的人在加价?

有钱+急用车+喜欢。被偏爱总是有恃无恐,同样拿汉兰达来说,这些人真的喜欢汉兰达吗?其实也不全是,汉兰达能有今天的成就,说白了也是全仰仗同行的衬托,因为在当初除了汉兰达也没有别的选择,所以口碑已经积累下来了,已经形成了"羊群效应",后来者冠道、锐界、途观L之流很难撼动它的地位。

我认为对于那些急用车的消费者来说,买一台自己喜欢的车,加价提车是可以理解的一种行为。我曾经就在网上买一款产品,为了尽快到货我主动跟商家联系自费用顺丰速递,所以理解他们这种需求迫切的心情。

但是,如果说你只是看了这款车卖的好,或者是保值率高也想凑热闹去加价购买,我认为就大可不必了。买汽车又不是买金子,它再怎么保值也是注定会贬值的货。更有一些人,以为它加价自然有加价的价值,这完全是陷入了商家"控制供应"的陷阱。我们俗称他们为"韭菜",这些不但会助长商家的加价气焰,更会破坏汽车原本的市场价值。"买涨不买跌"也是我们市场上的一种陋习,决定是否加价之前,请三思并正视自己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