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福耀玻璃曹德旺(上)

2019年09月24日 15:47:01
分享到:
来源:百车全说

听过我节目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车刚买回来没几天,前挡玻璃就被石头崩了一个小坑,4s店的朋友就推荐我去福耀的售后,去做玻璃修补。我当年在奥迪4s店的时候,看到后场有工人在更换玻璃,穿的也是福耀的工作服。那时候我就注意到很多车的玻璃上都是FY的英文,FY就是福耀。在中国,每生产两台车,至少有一台用的就是福耀玻璃。我曾经做过一期节目,带着聊过世界上几大汽车玻璃制造企业,咱们国内的福耀玻璃,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所以,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创业史今天咱们就好好的聊一聊。

我们知道一个人发点小财得靠脑袋,但是发大财就得靠机遇。每个时代总有那么一些人能抓住机遇,可是机遇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往往我们发现的时候,他已经走远了。大家都明白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我们智商情商都不低,感觉天天都时刻准备着,怎么机遇就不垂青自己呢。看看曹德旺的故事,也许会有些启发。

曹德旺出生于1946年,9岁之前都没有自己的名字,周围人都喊他“小印度”。因为他出生在上海租界,巡捕多为印度人,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打扮成巡捕模样,所以大家就喊曹德旺“小印度”。直到1954年他9岁的时候,伯伯提议让曹德旺去读书,家里才起来给他起了个名字,德旺的含义就是“聪明有德,必然兴旺”的意思。有时候,风水这东西不信不行。我的名字里原来有个跟财有关的字,但是上小学的时候别人总是给我起外号,我就把这个跟财相关的字给去掉了。所以,到现在我都发不了财。

曹德旺能发财,跟他的家庭背景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但不是说家里人能给他资金和人脉的支持,而是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经商的天分。曹德旺的父亲是福建福清高山镇人,福清是全国著名的侨乡,自古以来就有无数的年轻人远渡重洋去国外学习打工。而曹家在高山镇是望族,曾祖父曹公望,曾经是福清首富。但到他父亲这辈,已经破落的差不多了。曹德旺父亲也是一心想学做买卖,于是就去日本投靠自己舅公,舅公在日本开布店。直到1936年,家里喊曹德旺父亲回来成亲,他才回到福清娶了妻,本来准备一年之后再去日本,谁知道卢沟桥事变爆发,只能滞留在上海。

因为回不去日本了,在日本的舅公就把他在日本赚的10万日元都汇到了上海。可能大家对这笔钱没概念,我查了一下,1943年,日本一名大将的月薪是550日元。当时的日元比美元还值钱,一下子收到这么多钱,曹德旺父亲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周围人看曹父有钱,就来找他投资,曹父开过夜总会,后来还成为了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股东。但是上海这时候很动荡,曹父决定还是回到福清老家避一避。这一年,曹德旺刚刚出生。

曹父当年手头阔绰,买了一艘机动铁壳船,装载上海家中所有的家产,自己和家人则坐着客轮回福清。谁知道全家到了福清,货船却迟迟没来,过几天传来消息:货船在海上遭遇风暴,沉没了。倾家荡产这个词,用在这里应该是比较贴切的。所以,曹德旺本来是喊着金汤匙出生的,结果漂洋过海之后又变回了普通百姓。这里说句题外话,曹德旺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火”属性,可能天生怕水。

但比较幸运的是,曹德旺的母亲也是地主家的千金,幸好她把金银珠宝随身携带着,于是变卖了珠宝换成钱,买了块宅基地,盖了个二层小楼,又买了十几亩地,就准备在这里定居了。但是曹德旺的父亲当年不是混日本,就是混上海,除了做生意其他什么都不会,种地就更别提了。所以,曹父决定还是回上海去闯荡。直到曹德旺10岁的时候,他父亲才从上海打拼回来。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曹德旺的童年记忆里,父亲这个角色是缺失的。

曹德旺对自己父亲还是很崇拜的,因为他父亲回家后经常拿着当时上海的《新民晚报》跟他吹牛x,说这上面有关于他的报道,介绍他的时候都是用“旅日归侨代表曹胜美”,曹胜美是他爸在上海给自己取的洋名。他爸没事就喝着小酒,跟曹德旺吹自己当年做生意的往事,那时候曹德旺还小,听不太懂,但我相信他小时候就一定形成了想法,将来自己也要做生意。

曹德旺辍学的事说来挺搞笑,就是因为看教导主任不爽,结果趁教导主任在茅房里大号的时候,他爬到墙头对着他脑袋撒了泡尿。结果,这事儿闹大了,曹德旺也怕了,从此就不敢再去学校上学了。初一都没念完就辍学的曹德旺,没学上只能去放牛,但曹德旺本人还是想读书,他有个哥哥学习非常好,于是就拿哥哥的书过来读,曹德旺嗜书如命,至今为止,他家里的书籍任何人都不可以借阅。

​放牛总不是个事啊,通过他哥哥的介绍,他谋到了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在农场里“数树坑”,每天大人挖好树坑,他去数一遍可以拿到5毛钱。这个活儿听起来轻松,但干起来却不容易,因为树坑太多了,数错一个,就得从头再来一遍。所以很多人宁愿挖坑也不愿数坑。曹德旺当时就琢磨,怎么才能一次就数清楚,不出错呢。于是就想到用树枝做记号,一个一个点过去,效率大幅提升。所以说,做任何事都要用心,稍微动动脑子,办法总归是有的。他父亲曾经告诉他:“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你数数,有多少个心啊?”曹德旺还真的数了起来:“用心、真心、爱心、专心、恒心、耐心。。。”做事喜欢琢磨方法,这是曹德旺的特点。

1961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刚满15岁的曹德旺饿的前胸贴后背。有一天看见邻居家在吃烤鱼,他觉得很奇怪。农场的鱼是公家的财产,肯定不能私自捕捞,这鱼哪儿来的呢?后来他观察发现,农场的鱼塘是在海滩上围垦的,阳光照射后,水分蒸发后会变咸,池塘里养的是淡水鱼,一下雨水溢出来的时候,鱼儿就会冲上岸。在岸上的鱼儿,算是捡的。于是曹德旺就开始想招了,旁边有个水库定期会放水给农田灌溉,等到放水的时候,他就将放出来的水截留一部分,然后拐个弯引到鱼塘里。果然,鱼儿就冲上了岸。有一就有二,时间久了,曹德旺的小聪明被人发现,给抓了个现行。

没多久,曹德旺的父亲骑了个自行车屁颠屁颠的来接他回家,老爹让他回去跟自己一起做生意,去福州倒点香烟回福清卖。但是,那个时候做生意算“投机倒把”,所以这种事只能偷摸着来,曹父准备让15岁的曹德旺背着书包跟他走,香烟就装在他的书包里,没人会检查一个小孩子的书包。曹德旺一开始还挺兴奋,因为他姐姐嫁到福州,他以为可以在福州见到姐姐了。但跟他爸骑自行车骑到一半,就发现这段路太遥远了。我用地图查了一下,从福清高山镇到福州市区,整整100公里,每次返程还要用自行车带30斤的货。头两次曹德旺的父亲带着他,第三次开始就曹德旺一个人去进货,他父亲负责来销售。但这个路程实在太远了,曹德旺的母亲不忍心这么折腾小儿子,最后这生意也就没继续做下去了。

曹父的香烟生意做不下去了,就改成了卖水果。每天凌晨2点曹德旺跟老爸去福清县城进货,这下距离近多了,才30多公里,但是水果重啊,一次要载着300多斤的水果骑自行车回到高山镇。当时一天下来,能赚3元左右利润,当年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30块钱左右。这么看来,还是做生意赚钱。但是,做水果生意利润没有做香烟利润高。做了三年水果生意后,曹父又回头做起了香烟生意,结果不到一年就被人举报。举报的人,竟然是曹德旺小学时候的同班同学,曹德旺很不爽,因为她家也做生意,只不过有上面做官的亲戚罩着。我想,应该从那时候起,曹德旺脑子里就牢牢的记住了权利和生意之间的关系了吧。

曹德旺22岁时家里就给安排结婚了,那时候基本是包办婚姻。刚结完婚他就想出去闯一闯,他让自己媳妇把嫁妆给卖了,凑了几百块钱给自己当原始资本。这一幕,怎么跟他爸当年从上海回来时一模一样啊。他拿着这些钱去外地种白木耳,因为他听人说种这个可以赚钱。结果那一年种植户太多,满大街都是卖白木耳的,价格根本卖不上去。这时候,他又听人说,去江西卖价格会很好。于是他立刻坐火车跑去江西,还真就卖了个好价钱。他一想,既然两地有差价,那我还种个毛线啊,直接从老家进货,然后去江西卖不就行了么。结果,这生意赚的是盆满钵满。有一次,他一笔就赚了3000多块。兄弟们,这是1970年的3000多块啊,在当时2000块钱就能盖一栋房子。

但这种生意还是得偷摸着做,不然会被抓。有一次镇里一个领导表示想要入股,但是不投钱,今后如果遇到什么麻烦可以找他,曹德旺一听就懂了。有了这个保护伞,曹德旺胆子就肥了,有一次他一口气进了3000多元的白木耳,但是因为包太大了,被火车站民兵扣留,说他投机倒把。曹德旺也聪明,说这是集体公社的东西。民兵说,那货就先给收购站收了,钱暂扣,你开了证明再来拿。曹德旺回到镇上就去找那个领导,让他给开个证明。但领导一听是这么个事,立马说自己胃疼,之后就避而不见了。

曹德旺估计也觉得这生意还是有风险,不如找个正经工作算了。经人介绍,曹德旺来到工地上当民工修水库去了,结果刚在工地上干了三天活,营房就失火了。当时在现场的就三个人,曹德旺算是其中一个,所以他们仨嫌疑最大。幸好,有一个路过的农民偶然看到了其中一个大胡子抽香烟,把火柴丢到地上,接着就起火了。这才撇清了曹德旺和另外一个人的罪名。

但是这场火灾使得工地上的板车全都坏了,没办法开工。曹德旺当年骑自行车倒卖香烟和水果,车子坏了不知道多少次,修车是把好手,于是主动请缨,愿意帮工地维修板车。结果,这一修就是一个月。之后,工地上因为火灾拿到了救济物资和赔偿金,其他人都领过了,唯独少了曹德旺。领导这时候才想起来,曹德旺还在那个小篷房里修车呢,于是赶紧把他喊过来。领导觉得曹德旺是个实在人,就跟他多聊了几句,结果曹德旺讲到自己曾经在江西火车站运白木耳,因为没有证明被扣的事。工地领导突然来了一句,你这事我可以帮你想想办法。原来工地上这个领导原来就是公社的干部,结果还真给他弄到了证明,竟然这笔钱失而复得了。这真应了一句老话,吃亏是福。

因为有了工地领导照顾,曹德旺被安排到食堂做炊事员,不用风吹日晒,一个月还能拿90块,当时一个处级干部才能拿70块月薪,估计当时的曹德旺心里还是挺嘚瑟的。但是从他来食堂报道第一天起,就发现这里天天在吵架。吵来吵去无非三个问题:1、民工没有热水洗澡;2、民工经常发现自己饭盒里的米还在,水被人倒掉;3、食堂的粮食总是少。第一个问题,说白了就是没人愿意去挑水,曹德旺说那我去吧。第二个问题,说白了是民工之间的矛盾,有人搞恶作剧整人。于是曹德旺就把饭盒统一管理,定时上锁。第三个问题,就是有内鬼。他偷偷观察,发现是房东的老婆在偷东西,逮住现行,让她写了个保证书。三个问题全部迎刃而解,一下子,曹德旺的名气在工地上就传开了,领导又给了他个肥差,去当采购员,月薪100块,但没过多久,工地的活儿就结束了,曹德旺又失业了。

经人介绍,曹德旺又去了外地的农场做果苗技术员,月薪40元。这个收入跟当采购员时候的100月薪比差多了,但没办法,有活儿干就不错了。在农场工作的时候,曹德旺遇到一个贵人。那是在某个夏天的下午,曹德旺正在路边大树下纳凉,结果马路上远远地走来一个人,大约50岁左右,穿着旧军装,挎着帆布包,带着大草帽。那人看到曹德旺,问他能否借口水喝。曹德旺一听他是福州口音,于是也用家乡话回他,您先坐会儿,我去屋里给您端碗凉茶。俩人就这么聊上了,原来这人买不到永泰去福州的长途车票,一怒之下决定走回福州。那个年代为什么竟是这样的猛人?我查了一下,永泰到福州要60多公里。曹德旺说,你才走了一半的路,今晚也到不了福州,不如就在这里住一晚吧,明天我帮您找个顺路司机搭您一段。

结果俩人晚上就在农场里,你有故事我有酒,大家都是好基友,就这么聊了一夜。这人叫王以晃,是山兜农场的场长,为人豪爽。酒过三巡,听了曹德旺过往做生意的经历,觉得这是个人才,于是就拍着曹德旺的肩膀说,你不如到我那里干,肯定比在这里有前途,我罩着你。曹德旺觉得这哥们肯定喝多了,没把这句放在心上。

结果过年回家的时候,曹德旺看到满屋子的鸡鸭鱼肉酒,问老婆这是谁送的?老婆说我也不知道那人是谁,他说是你兄弟,放下东西就走了。曹德旺问了一下那人的相貌,可不就是王以晃嘛。1973年,27岁的曹德旺过完年就去到了老王的农场报道,老王看到曹德旺很是开心,但转而又摇摇头,表情沉重,这搞的曹德旺有点慌。老王说你穿的太土了,我是来让你做我们农场销售的,你得打扮打扮。于是老王就用进口的确良料子给曹德旺做了身衣服,又把女儿的手表送给了他。

曹德旺第一年的销售业绩不好,但是老王还是给他分了1万块钱。第二年,曹德旺就赚了3万多;第三年,又赚了3万多。曹德旺觉得在这里混,真是找对地方了,如果没有后来的两件事他说不定就一直在这里干下去了。第一件事,是一次跟几个干部子女一起运送20多万株树苗到明溪县。结果路上遇到倾盆大雨,街头巷尾都在传言这里要地震了。吓得同行的干部子女掉头就跑了,留下曹德旺一个人和20多万株树苗。等到事情过去之后,曹德旺回到农场希望领导处理那几个干部子女,但是领导各种敷衍。

还有一次,几个陌生人来拜访曹德旺,开门见山的说要请他去帮忙一起做树苗生意,给出的提成比例是40%,对方还挑明了说,这可比你现在提成高一倍哦。按理说曹德旺应该开心才是,但是转念一想,他卖树苗的底细都被人摸得清清楚楚了,自己赚了那么多钱,在当年是不被允许的。曹德旺当年就决定退出苗木界,不干了。

曹德旺再次失业,回到老家无所事事,但是兜里有了点小钱,他就想办个厂,找点正经生意做做。但是办厂生产什么他没想好,于是就找来两个朋友老吴和小林商量。老吴是个中学老师,因为跟同单位女同事发生“不正当”关系被开除了。小林也是个高材生,因为开会时候出门撒泡尿,回来被评为右派,也被开除了。老吴当时就提议做“水表玻璃”生意,一小块水表玻璃能卖5毛钱,1平米的玻璃成本5块钱,可以做100片,这利润相当可观啊。老吴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能做出来,他就能卖出去。小林也拍着胸脯保证,技术上的问题他可以解决。曹德旺一看,可以啊,这事儿能搞。但是干成这件事得有三个前提:20万的资金,10亩土地,以及解决老吴和小林的户口问题。

当时个人不可以办企业,但公社可以,这叫多种经营。曹德旺就去找公社负责人谈这事儿,凭借多年来闯荡社会的忽悠功底,曹德旺很快搞定了公社企业办的领导,领导让他去考察一下无锡和上海的玻璃生产工艺,再给个具体方案。1976年10月,高山异形玻璃厂正式开始筹建,这一年曹德旺刚好30岁。

在筹办玻璃厂的过程中,曹德旺慢慢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公社出钱出地,老吴有销路,小林懂技术,曹德旺除了有嘴皮子,其他啥也没有,所以他根本没有话语权。幸好老吴和小林挺他,曹德旺最终被分配成了采购员,又回到了月薪40元的日子。这个玻璃厂从筹建到开工历时三年,等到开工之后问题就来了。曹德旺一开始听小林吹牛皮,说水表玻璃工艺很简单,就打磨一下做个钢化就行了。结果试生产了一年,成品率极低。大家也都很着急,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曹德旺说自己在上海有个朋友,应该能帮忙找个专家来看看。于是,公社批准曹德旺前往上海。

曹德旺通过朋友关系找到上海耀华玻璃厂的一位工程师,对方同意来帮忙解决问题。结果曹德旺一见那个工程师是个女的,心里就凉了半截。因为在那个年代,女性工程师相当少见,曹德旺半信半疑的带着这位美女来到玻璃厂。刚进门,大家看到是个女的,也都半信半疑。但人家也想低调,可实力不允许啊。花了不到半天的功夫,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果然,调整完生产工艺,试制出来的玻璃片片都合格。

曹德旺把女工程师送到机场,这时候女工程师掏出一块手表给他,曹德旺心想我请你来怎么反过来你还送我礼物呢?女工程师说,这是你们厂长送我的,特意交代让我不要告诉你,我不想要,他硬塞。你看该如何处理?曹德旺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人是他请来的,厂长竟然背着他送人家一块手表,这意味着什么?首先,是对曹德旺的不信任;其次,是想拉拢高端人才,关系握在自己手里,以后好把他踢出局。

曹德旺当时有些心灰意冷,不想在玻璃厂浪费时间,想去香港投奔亲戚。有一天,曹德旺的一个好朋友老潘找他一起去石竹山上祈梦求签。曹德旺抽了一根签,问是否可以去香港发展?对方摇着头说,绝对不可,若去香港,家破人亡。然后曹德旺又抽了一根,问是否要继续留在高山玻璃厂?对方点头说,留下最好。因签上所言,虎啸凤鸣不绝奇,意思是好到虎啸凤鸣都不觉得奇怪。你留下来,就能追求到别人很难追求到的东西。看到这段描述,大家是不是很想去福建石竹山去求个签。告诉大家,其实我比你们还想去。因为,曹德旺不仅这次求签被言中了,他后来还有一次去求签,也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又被言中了。

1979年,33岁的曹德旺经常往福州跑,因为要采购平板玻璃,但是采购玻璃需要指标。指标只能靠政府下发或者市场调剂。曹德旺认识一个兄弟叫张铁干,在福州张铁干带着曹德旺去泡澡,曹德旺心想时间紧任务重,大白天去泡什么澡啊?张铁干一脸坏笑说,你跟我去泡一次就知道了。去到澡堂子才发现,这里是福州采购科长们的聚会场所,交换信息和串换指标都是在澡堂子里面谈成的。

曹德旺一下子就如鱼得水了,天天请各工厂的采购科长吃吃喝喝泡泡澡,不仅玻璃指标,水泥、钢铁、木材等等,什么指标他都能拿到。当年曹德旺要是倒腾指标,都能赚翻了。但他志不在此,他要的是人脉关系,因为今后肯定会有大作用。曹德旺的采购关系网,就是这样搭建起来的。因为他关系过硬,甚至很多政府部门缺什么指标,都找他来解决。

有一次,他去找福建省化建公司要玻璃指标,人家领导说,我们也很困难。曹德旺说,怎么可能呢,你们应该有很多指标才对啊。领导叹了口气,说来话长,因为福建是林业大省,所以木材指标多,但是江苏和浙江缺。所以福建就和江苏,浙江用木材指标交换了玻璃指标。结果,木材运过去了,人家江苏和浙江的玻璃运不过来。因为运玻璃还要车皮指标,人家搞不定。结果,曹德旺动用自己强大的关系网络,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曹德旺成了这个圈子里的风云人物,南平市政府,南京军区后勤部都来找他帮忙,他都给解决了。

当年高山玻璃厂每次都派曹德旺出差1个月,去福州搞指标,但曹德旺跑去福州1、2天就搞定了,剩下来的时间他就在福州找朋友喝喝茶聊聊天,闲下来就看看书。那时候,他认识了福州水表厂会计科的陈科长,陈科长对曹德旺印象很好,就点拨他学点会计知识,以后早晚能用的上。陈科长随手丢了本会计学的书给曹德旺,曹德旺翻开第一页看到一句话:会计工作是厂长的参谋和助手 ,要做到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帮有措施。。。曹德旺当时就拜陈科长为师,请他传授会计学的知识,之后两年曹德旺学完了所有关于会计学的知识。有些事就是冥冥中天注定的,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之后高山玻璃厂要转给曹德旺承保的时候,他是绝对没有那个底气的。

从1977年-1982年,高山玻璃厂的订单很多,但是质量总是飘忽不定。到了1983年,公社觉得玻璃厂就是个包袱,想找个接盘侠来接盘,这时候就想到了曹德旺。公社领导的说法还很水平的,他说高山玻璃厂呢,是在你手上建起来的,现在钱也亏的差不多了,不过呢,公社可以认赔,但是18个工人,4个干部应该怎么安置呢?现在政策鼓励承保,我觉得你来承保最合适。

曹德旺心想,漂亮话给你说了,锅我来背。但我估计曹德旺心里其实早就清楚高山玻璃厂会有这一天,就凭他在福州的人脉和经验,高山玻璃厂这么多年存在的问题他能看不出来?一是他说不上话,因为只是个采购员而已;二是他根本不想说,应该曹德旺心里也清楚,玻璃厂完蛋的时候,就是他接手的时候。

曹德旺提出了好几条要求公社领导都答应了,但公社领导希望他每年上交一部分利润,曹德旺答应每年上交6万元利润,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公社领导眉开眼笑,像是看个傻子一样看着曹德旺。这么个连续亏损的企业,到你手上就能赚钱?行啊,每年6万就6万,领导当场就拍板同意了。曹德旺还提出来,剩下的利润自己拿60%,留20%做发展基金,20%做员工福利。这就是曹德旺学习会计学的成果。

曹德旺接手之后,就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先是树立了会计的权威性,并对工资结构进行了调整。原来就是固定工资,18-22元的月薪。现在改成计件工资,按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上不封顶。工人由原来的8小时白班,变成三班倒,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之后人手不够,又从社会新招了60多名工人,工资水平提高到了100元左右,比当时的县委书记还高。工人赚到钱了,热情空前高涨,工厂的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承包才4个月,全年应上缴的6万承包额就已经赚到了。

在1983年,全国有220万只水表产量,高山镇就占了200万,占中国总量的90%。这一年,曹德旺赚了22万,除了上缴的6万,剩下的16万,曹德旺和四个合伙承包人分走了60%,曹德旺拿大头6万多元。但是到了第二年,几个合伙承包人突然提出要分钱走人。曹德旺心情郁闷,又跑到山上去求签,结果抽的签上写着:中原群鹿可追寻,不问东方问西方;回首过来日又午,寒蝉唧唧笑空归。这次给他解签的是个年轻人,曹德旺说求事业,对方说这签不好,寒蝉唧唧笑空归怎么会好呢?曹德旺心情沉重的往山下走,正巧又遇到了上次给他解签的老和尚,老和尚看他脸色不好,上前询问。曹德旺说抽了个不好的签,老和尚看了一眼签上的字,问曹德旺求什么?他说,我想问我应不应该离开高山玻璃厂?

老和尚笑道,这是好签,意思是让你不要离开。曹德旺一脸懵逼,老和尚接着说,逐鹿中原是皇帝的事业,说明您做的是一个大事业。不问东方问何方,意思是您不在现在的地方做,还要去哪里?曹德旺问,那后面二句怎么解释?老和尚又问,您今年多大了?曹德旺说,我38了。老和尚说,这就对了,这后面两句的意思,就是说您已近中年,已是正午之人,就算再有本事,也就像禅一样到处鸣叫,到了冬天也依然是一个空壳。所以,你一定要留在工厂里,切记,切记!看到这一段,我真的想订明天的机票飞去石竹山。

但是曹德旺面临的问题还是很大的,首先是合伙承包人撤资,其次是设备老化要维修或者换新,但是他没钱。最后就是他觉得这是掠夺式经营,不能长远。后来有个领导点拨他,现在有种做法叫做“合资”。曹德旺问,谁和谁合资?领导答,玻璃厂和你合资。曹德旺尴尬的笑笑,我去年赚了点钱都给家里盖房子了,我现在兜里比脸干净。领导说,你可以把你家两套房子抵押给银行,镇政府再给你做担保,你从银行贷出钱来合资。结果银行贷了8万,曹德旺自己找南平市政府借了3万,又拉了镇财政所所长,企业办会计和他一个朋友凑了6.5万,合计17.5万,占股50%,曹德旺成了个人股东中占比最大的股东。

1984年,开始建新的水表厂,还是在原来的老厂空地上扩建。同年6月份,曹德旺去南平出差,南平协作办派了部汽车来接他去武夷山游玩。在景区里曹德旺买了根拐杖准备回去给母亲用。曹德旺拎着拐杖正准备上车,司机突然很紧张的说,老曹,上车时请小心一点,车玻璃不要给我碰了,万一破了你可赔不起。曹德旺哈哈大笑,你跟我开玩笑呢,我一个做玻璃的还会赔不起?司机说,车玻璃跟你那水表玻璃完全是两个概念,我这一块玻璃要好几千块钱呢。曹德旺一听就震惊了,几千块钱?

回去之后,他赶忙跑去汽车修理场调研,结果大吃一惊。当时一辆马自达汽车,换一块前挡玻璃要6000块钱,要是加急,就得8000块。曹德旺先是愤怒,这不是抢钱吗?随即一想,这正是因为国内没有汽车玻璃的制造厂,才导致进口玻璃价格高昂。曹德旺心想,1平米的玻璃也不过几块钱成本,加工之后也就十几二十几块钱,卖个几百块钱,也是暴利了。如果能生产出汽车玻璃,岂不是大赚特赚啊?于是曹德旺就想转型做汽车玻璃。

曹德旺找到上海耀华玻璃厂的副厂长石头,问他会不会做汽车玻璃?他说,不是不会做,关键是现在的小轿车都不是中国制造的,市场上的车型又太多太杂,我们这种大厂都是定量生产,这种单品小批量我们无法做。石头厂长话锋一转,哎,你那小玻璃厂倒是可以做几个品种拿去市面上卖卖看,说不定能赚钱。于是,曹德旺就从石头厂长手里花2万块钱买了图纸和设备,然后还谈好了后续员工可以派来上海耀华玻璃厂接受培训,制造汽车玻璃这事就算落地了。

回来之后,曹德旺用工厂做抵押,又从银行贷了50万做设备改造,他要再建一座500㎡的厂房做钢化车间。筹建期间遇到各种困难,都是曹德旺找上海耀华玻璃厂协调解决的,不到8个月时间,第一片汽车玻璃就生产出来了。经过安全性能测试,产品完全符合标准,这块玻璃定价只要1000元。结果在市面上卖的非常火爆,很多做进口车配件的老板赶来大批量订购,还有车主直接开着车来厂里换玻璃的。

1985年底,一个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油光发亮的人来到曹德旺办公室。开门见山的说道,我是厦门一个生产玻璃的工厂老板,生意没有您这么大,我们只生产前档玻璃,没有边窗和后档,我想代理你们的产品,并且欢迎您来我们工厂参观指导。后来,曹德旺还真去厦门参观了他的工厂,进门一看,很失望,因为这里只是一个生产队的报废仓库,非常简陋。曹德旺感觉被耍了,这哪里是个工厂,这里面就一个炉子,炉子上面搁着一个四四方方的架子。

老板介绍说,这个就是模具。他说这个工厂平时不开工,如果有人开车过来换玻璃,就直接划一块平板玻璃再把它烧弯,就给安装了。曹德旺看的哭笑不得。但接下来的话,让曹德旺很震惊。老板说,别看我这个设备简陋,但是任何一款车型来我这里换玻璃,我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任何一款车?曹德旺之所以震惊的原因,是因为他现在厂里的模具做一套就得花二、三万,一套模具只能做一款汽车玻璃。他仔细观察眼前这个铁架子,发现铁架周边用角铁焊在架子上,四周均匀的用螺栓拴着,就是靠它来调整玻璃烘弯的幅度。这简直就是一个“万能模具”。曹德旺兴奋的回到自己的工厂,只花了7天时间,就制成了一套万能模具,这套模具的诞生,让高山玻璃厂赚了很多很多钱。1990年福耀玻璃从瑞士订购了1台钢化炉,结果模具的设计跟自己设计的万能模具几乎一个样。

从1984年底合资后重建并投产,到1985年底,高山玻璃厂光是水表玻璃就赚了20多万,这还没算5月份开始投产的汽车玻璃的利润。这哪是生产玻璃啊,这分明是在印钞票。这时候,周围就有人开始眼红了,曹德旺事业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次危机即将来临。今天咱们就先聊到这儿,在国庆期间的10月2日和10月5日,我们会再用2期节目把曹德旺的故事聊完,希望三刀故事会能够陪伴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国庆假期。关于曹德旺的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也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欢迎交流读后感。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文章标签: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