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2019年终盘点 | “寒冬”之中的车市热搜榜

2019年12月26日 10:23:01
分享到:
来源:买车君

说到今年的车市,虽然“寒冬”仍是主旋律,但却风云不断,热点事件此起彼伏,让人应接不暇。一年的时间里,出现了车企为应对“寒冬”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也出现了电动车自燃等让人恐慌的事件。身在其中的我们也许还无法感知,这些事件和任务或许会成为历史的节点。

下面买车网(Buycar.cn)将为大家盘点今年汽车行业的热点(排名不分先后),看看在哪些事件上了车市“寒冬”中的热搜榜。

车市再度遇冷

随着今年11月中汽协最新统计数据的出炉,今年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03.8万辆、2311万辆,产销同比分别下降9%、9.1%,全年的销量呈负增长已成定局。至此,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连续17个月低迷,车企销量、利润持续下滑。

与此同时,上半年表现良好的新能源车市,也在6月下旬补贴退坡后迎来了销量连续多个月的下跌。今年年初,中汽协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0万辆。当6月补贴退坡后,中汽协将年目标下调至150万辆。而从目前的销量来看,也仅完成年目标的69.53%。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寒冬”的影响,经销商也深受影响。其中,身处一线的庞大深陷囫囵,难以自拔。从“汽车经销商IPO第一股”到破产重组、从“4S店之王”到卖地求生。一年之中,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一汽车经销商、连续14年跻身中国500强的庞大集团也难逃“寒冬”的影响。

新老势力遭维权

每年都发生的车主维权事件今年也没有缺席,而相比于往年,今年多起维权事件却影响颇深。今年4月,一段女车主哭诉自己首付20多万购买的奔驰车,在还没开出4S店大门就发现发动机存在漏油问题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而该事件也迅速成为社会舆论焦点,一时间奔驰服务和产品质量问题也被推到风口浪尖。

同时,此次维权事件还揭露了汽车销售行业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三包”规定、捆绑销售、强制店内购买保险、价外加价等问题。而对于备受争议的金融服务费,5月23日,奔驰以及smart品牌授权经销商宣布推出《服务公约》,明令禁止“捆绑销售”行为,要求经销商不得以提供金融服务为由收取费用。

除此之外,小鹏汽车也分别因为推出配置更高却具有更低售价的产品引起了老用户的维权。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小鹏事件可以称得上是新能源汽车普及时要遭遇困难的一个缩影,在未来发展中,出现类似情况的可能并不会少,但是想要平稳度过,需要更加长远的产品规划,以及更加合理的产品交替模式。

新结盟时代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单打独斗没有未来。诚然,在车市“寒冬”以及汽车“新四化”的背景下,车企想凭借一己之力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越来越难。也正因此,汽车行业逐渐走向开放共享。而从今年年初的大众福特开始,到年末的上汽与广汽达成合作,车企们在今年结成的联盟已达两位数。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车企之间的合作正在趋向于技术的合作,而今年几大巨头之间的合作无一例外的集中在了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层面。比如大众福特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探索在自动驾驶、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和电动车型领域内的合作,比亚迪丰田,以及长城宝马则选择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进行合作。

对于越来越多的结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电气化、智能化变革,车企们都面临高昂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成本。更重要的是,由于前景尚不明确,车企为电气化、智能化转型所投入的巨额成本暂时还难获得回报,因此也不难理解各方的结盟行为。

营销各出奇招

面对车市的“跌跌不休”、品牌向上的压力,以及消费升级后的新生代人群,各家车企如今在营销方面可谓是各出奇招,不断打造属于自身用户的圈层和品牌文化氛围,以便实现更加精准且更具渗透力的品牌传播效果。

在这其中,让人影响深刻的要数奥迪奔驰在广告中纷纷向英菲尼迪“示好”。当然,身为BBA一员的宝马怎甘“落后”,其广告将“BMW”误写成了“RMW”。此外,不少车企在今年还通过赞助高铁、火箭,以及在航母甲板上进行0-100公里/时加减速挑战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

当然,在今年也有不少的土味营销。先是奔腾通过“拉飞机”、“傍网红”、“高空摔落测试”等一系列操作来博人眼球。此后,宝沃又扛起了广告宣传的大旗,推出了一则名为《宝沃好·贵》的洗脑广告,向消费者传达了一种“好才能贵、贵才能好”的观点。可以看出,虽然车企有着相同的目的,但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却不尽相同。

新能源汽车“火气不断”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其可以称得上是“火气不断”。从4月开始,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上海某小区车库内自燃开始,在此后多半年的时间里,共有超过10辆新能源汽车发生了自燃,而其中涉及的品牌不仅包括特斯拉,蔚来这些造车新势力,同时也包含吉利以及比亚迪这些传统车企。

面对多起电动车自燃的事故,工信部于6月17日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相比此前的通知,此次发布的通知不仅针对私家车的安全隐患排查提出了更加详尽和细致的要求,而且首次提出了“应当主动向主管部门备案召回”的新要求。

在此之后,蔚来宣布将召回搭载去年04月02日至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NEV-P50模组电池包的ES8,共计4803辆。值得一提的是,蔚来的此次召回也是造车新势力的首次召回,而受此影响,蔚来的股票也一度跌至1美元之下。

进进出出的品牌

尽管车市“寒意”,但也不妨碍有新品牌的进入。今年2月26日,大众品牌在德国发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子品牌——捷达品牌。3月22日,一汽-大众捷达品牌发布会在成都举行,这意味着捷达品牌正式进入国内市场。6月初,生产周期长达28年的捷达车型宣告功成身退,而捷达也完成了从车型到品牌的转变。

除此之外,恒大新能源也于今年发力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在一年的时间里完成在整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和市场营销四大板块的布局。除此之外,其还于8月发布了新品牌——恒驰,以及在11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战略,其要在三年内投资450亿元,同时“恒驰1”也将于明年上半年亮相。

当然,有车企选择入局,也有一些车企离开了这场市场。自“水氢发动机”走红以来,青年汽车频繁陷入破产危机,而据人民法院公告网于11月10日刊登的一则破产文书显示,“因杭州青年汽车的破产财产已经分配完结”,依法裁定终结杭州青年汽车破产程序。可见,想要依靠新能源汽车入局也并非容易之事。除此之外,君马、华泰力帆等品牌也因为“寒冬”几近或已经推出国内的汽车市场。

车企“生存指南”

面对车市“寒冬”,除了结盟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之外,车企们为了自保,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而这其中,试图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裁员以及关闭部分工厂来寻求度过“寒冬”则是车企最为常用的方式。

据悉,宝马将在2022年之前裁员5000-6000人,目标是节省120多亿欧元,以应对电气化转型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支出;戴姆勒则计划在2022年之前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至少1万人;奥迪则计划在2025年前后裁减9500个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工作岗位。此外,福特、通用、大众特斯拉、蔚来都进行了裁员。

除此之外,今年通用、福特日产本田等车企还关闭了各自的工厂。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工厂大都为设立在这些企业的海外市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工厂都是些拖后腿的“落后分子”,而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成本削减,帮助它们熬过寒冬。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现金流,助力其向电气化转型。

从“国五”到“国六”

尽管今年车市常给人一种“跌跌不休”的感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今年车市曾在6月出现过短暂的回暖。数据显示,今年6月,持续下滑的汽车市场终于止跌,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1.6%,而这短暂的回暖则是由于“国五切换国六”而导致的。

乘联会指出,6月乘用车零售增量以国五车型为主,主要来自7月开始实施国六标准区域的“清库”。特别是,自6月初各大主机厂开始协同经销商利用一切渠道开展大规模、有针对性的促销,从而激发了车市零售转正。同时,也由于6月的“透支”,7、8月的车市出现了大滑坡。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国五切换国六”并没有对平行进口车产生影响,目前平行进口车没有出现大幅降价的情况。而对于该政策对此后平行进口车的影响,经销商认为:“平行进口车近年来发展不错是由于国家促进进出口政策导致,哪怕最后期限到来时会有不少库存车,国家应该也会出台相应政策支持。”

皮卡成为车市“潜力股”

对于皮卡车来说,今年是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其经历了包括利好政策推出、新款车型集中上市。政策方面,从今年1月1日开始,皮卡取消4.5吨以下的普通货运车辆取消营运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除此之外,开通皮卡车高速ETC优势、皮卡反光条取消等政策的推出也利好皮卡的发展。

得益于利好政策的发布,今年不少车企也在皮卡市场布局或发力,而这其中长城在今年频出新车。其先是推出了风骏7,后来有推出高端品牌炮,并带来了乘用版、商用版以及越野版多种车型。除此之外,江西五十铃近期走强,上汽大通、长安汽车等也纷纷在皮卡市场发力。

不过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受到部分地区国六排放政策实施的影响,国内的皮卡市场并没延续去年强势增长的表现。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皮卡市场1-11月累计销量达39万辆,同比下滑2%,而去年皮卡市场实现了10%的增长。

自主品牌“走出去”

国际化市场,是自主品牌长期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但是,前些年由于自主品牌的技术和质量上的实力不足,使其在“走出去”的道路上显得举步维艰。而如今,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的自主品牌在技术储备和开发实力上日渐增强,尤其是经过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历练,自主品牌的实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在今年“走出去”的品牌中,最让人刮目相看的当属长城汽车。6月5日,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投产,首款车型哈弗F7下线并宣布上市,开启了长城布局俄罗斯市场甚至是欧洲市场的重要一笔。此外,名爵今年同样在海外再度发力,其将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EZS销售至英国、埃及、泰国等海外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品牌确实已经到了必须要走出去的时刻。尤其是在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去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后,今年车市仍处于下行态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开拓增量市场至关重要,而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拓展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混改年末落幕

岁末年终,间隔不到12个小时,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终于落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在混改期间既有曲折反复,也有苦辣酸甜,但始终是业内备受关注的焦点,而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环境下,改革增活力,对国有车企而言,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之所以说两家车企的混改项目颇具看点还在于,两者有着不同的混改方案、不同的大股东权属、在两个不同产权交易所挂牌,但却又有很多相似之处。长安奇瑞都选择了增资扩股而非股权转让,都经历了一次“撤回”,都经过了方案“优化”后的再次挂牌,且都在24小时内先后落地。

对于两家车企的混改项目,有业内人士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走向全球市场,抢占产业变革高地,但面临的局势更为复杂。作为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汽车产业布局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上述两家车企通过增资扩股,都能得到一笔可观的现金流,有利于缓解资金缺乏的现状。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