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为何自主品牌积极践行“全球化”,通用汽车们却选择“断舍离”?

2020年02月18日 18:00:04
分享到:
来源:马拉车市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钱钟书曾说过,每个人对待“城”的定义都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应对的方法自然各异。如果把“海外市场”看作是车企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座“城”,那么不同的车企都拥有着各自不同的选择。

唯一相同的,无论是进到城里,还是走出城外,其目的都是为了“活下去”、“活得好”。

中国车企践行“全球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与此同时,诸如通用汽车等国外汽车巨头们却在频频“瘦身”。

被中国车企们视作香饽饽的各大海外市场,到了通用它们那里仿佛成为了“鸡肋”般的存在,经过权衡之后,或被迫或主动地“断舍离”,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不禁会思考,通用汽车的今日之举,会否成为自主品牌将来或需要面对的“焦虑”?现在谈此话题,或许还有些遥远,咱们先看看面对“海外市场”的诱惑和得失利弊,自主品牌和国外的车企巨头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憧憬”。

自主品牌频频“出海”

或因本土市场倒逼所致

抛开中国车企掌门人的“全球梦”不谈,之所以需要走出去,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马拉车市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因为中国本土市场的发展近况。

众所周知,中国本土汽车市场销量自2016年开始增速放缓,从同比增长10%的高速扩张转变为2018年的首次负增长,2019年更甚。国内的汽车市场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

国内市场需求疲软、产能过剩,车市低迷、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都在倒逼着中国自主车企自谋出路。此时,中国车企们仿佛达成了普遍的“共识”:只有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可能才是唯一正确的新方向和新的业务增长点。

于是乎,刚刚过去的2019年就成为了中国自主品牌“出海”的标志性年份。在去年,以长城吉利奇瑞上汽为主的部分车企掀起一股出海潮,自主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落地。

2019年4月,上汽集团MG品牌在印度市场的首款车型——Hector正式量产下线,标志着上汽成为了杀入印度市场的第一个中国自主品牌;

2019年6月,长城实现了俄罗斯图拉工厂投产,并完成哈弗F7系列车型下线和海外上市。

同月,吉利牵手宝腾后的首款新车宝腾X70在马来西亚丹绒马林工厂正式下线。

11月,力帆集团与华晨汽车在乌拉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拓南美市场。

迈入2020年,类似长城汽车收购通用汽车印度塔里冈工厂;奇瑞进军美国市场,以推出品牌方式进行销售等消息不断传到我们耳边。

尤可见,自主品牌们“出海”正在稳步前进,且已有覆盖全球的趋势。无论是通过收购海外本土车企或工程,以本土制造融入当地市场,还是自行建设海外研发基地和工厂,都一定程度上体现自主品牌们的底气和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出海的过程中,自主品牌们都纷纷践行了不仅是汽车产品出海,更是品牌、资本和技术由外而内的联合出海这一认知。力度和深度均可见一斑。

国外车企的“断舍离”

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伴随着国内车企“走出去”,那些个国外车企却采取了一类型截然不同的“姿势”。作为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的通用汽车,就在日前表示将退出全球多个汽车市场,而这些市场在通用汽车看来都是未来无利可图的市场,因此他们决定毫不犹豫地撤出。

根据通用汽车计划,他们将在年底前撤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泰国市场。对此,通用汽车CEO Mary Barra称:“公司希望更关注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市场,并称在完成上述转变期间,通用汽车将继续支持其雇员和消费者。”

事实上,这并非通用汽车调整经营策略的第一步。早些时候,通用汽车已经在日本、俄罗斯和欧洲等多个市场退出,原因是在这些市场并没有占据显著的市场规模。

今年1月,通用汽车宣布将印度的工厂出售给长城汽车,而在去年9月,通用在印度的技术中心就已经卖给了塔塔汽车,这意味着通用汽车全面退出印度市场。

去年9月,通用汽车宣布旗下的雪佛兰汽车品牌将于今年3月底前全面退出印尼市场。自从2010年退出比利时市场后,通用汽车陆陆续续下退出欧洲主要国家市场,以及在非洲和亚洲多地的市场。

通用对待海外市场,之所以采取与中国车企截然不同的方式,很大原因要归结于这些市场对于通用而言,犹如鸡肋。不仅投入大,而且回报低。以通用所在的亚洲市场为例(中国市场除外),去年通用在亚洲市场整体表现不尽人意,其国际业务亏损了2亿美元,单在四季度就亏损了1亿美元。

而去年经历的那场历时40天的大罢工,让通用汽车损失了逾20亿美元。其后与工人工会达成共识,签署了新的协议。那份协议就包括了承诺投资90亿美元在美建厂,新增近万个工作岗位,以及更为优厚的福利待遇。

再加上通用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等新技术上的投入,使得通用汽车不得不再次审视投资的收益合理性,向更有竞争力的市场倾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止是通用,许多的国外车企由于销量下滑,利润降低,同时又不得不投身新的发展方向的原因,采取了重新调整的举措。

虽说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对于“篮子”本身,无疑那些国外车企都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和预期。采取“瘦身”乍一看并不符合趋势,但确实是基于自身状况的不得已,或许也是更为适合的应对之举。

通用的今日之举

会否成为自主品牌将来的焦虑?

或许有些杞人忧天,但不得不说,这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自主品牌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自主品牌的“走出去”,对于通用等外国车企而言是早已经历过的事情。发展初期,当在本土市场发展遇到瓶颈,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确实是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也给类似通用们带来了契机和新的业务增长点。

经过数十年的沉淀,一方面为他们积累了经验,创造了营收。也让他们更加认识了海外市场的利弊。可以说,如果把自主车企的出海看作是发展的初级阶段,现如今通用等车企面临的就是出海后的重新审视和再选择的时期。

或许因为发展的轨迹不同,需求不同,预期也不一样。对待海外市场自主品牌可能并不会遇到通用那样的“烦恼”。但无论如何,都一定会是一个可借鉴的参考模板。

如何做到取长补短,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值得当下正处于“出海”热情高涨的自主品牌们细细揣摩一番。

马曰:

不难看出,无论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出海”谋生路,还是国外车企的“断舍离”,海外市场这个美味的蛋糕,对于每一家车企的吸引力都不相同。但只有充分审视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应对,方才是正途。“全球梦”固然值得肯定,但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切忌让自己因为某些积极的冒进,从而陷入隐藏的危机中去。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