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王传福再度站上新风口:比亚迪的“口罩”良机

2020年03月20日 10:12:08
分享到:
来源:汽车头条

走进深圳任何一家正在营业的药店,你会看到一个蓝色袋装、5只一包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只要提前在网络上预约,就能以2.5元一只的价格买到一个浅蓝色的、印有比亚迪标志的标准医用口罩。

“美丽的比亚迪蓝色。”深圳的网友这样说道。这不是一句充值后的商业吹捧,而是在经历了两个月“口罩荒”之后发自真心的赞美。尽管这样的口罩在疫情前均价只需不到1元一个,但如今,2.5元的价格已足以让最挑剔的大妈感到心满意足。

一切都回不去了。口罩短缺留下的阴影,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中国人的购买和使用习惯。而王传福的第四次“掘金”,也将随着这次意外的变故悄然展开。

掘金者的嗅觉

40年前,比别人少做了一张试卷的王传福成了那届高三理科班中唯一的大学生;40年后,他又成了车企中第一个进入工程院院士候选名单的掌门人,尽管最终未能当选,但这本身也已代表了对其本人在技术钻研上的极大肯定。

毫无疑问,王传福拥有在国内车企领导人中也属顶尖的智商。但比这一点更加珍贵的是,他对新的商业领域展现出的一种惊人的嗅觉。

1995年,在电话都尚未普及的中国,王传福凭借一腔孤勇一脚迈入了手机电池领域,几年后,他和他的“手工制造”锂电池敲开了摩托罗拉、诺基亚的大门。

或许,比亚迪人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当初在他们眼中“高不可攀”的诺基亚、摩托罗拉,会在几年之后轰然倒塌,化作历史的尘埃,而比亚迪如今却依然在为最顶尖的手机厂商供应电池。

2002年,王传福又将目光转向了汽车。那是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二年,也是国内私人汽车保有量仍未突破千万,人均保有率仅有0.75%的年代。

与其他“大男孩”们一样,王传福对汽车似乎也带有些出于喜好的迷恋。在一无技术、二缺资金的前提下,他还是觉得自己“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赌上公司命运般的收购秦川汽车后,他坐在前董事长的办公桌前,怎么也不愿离开。

如果王传福仅仅盯上了汽车产业,那么在2002年,这个想法并不算超前。那时的李书福与魏建军都早已奔波在汽车制造的厂房之间。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做电池出身的王传福从一开始就盯上了电动汽车这片“不毛之地”。

后来的故事无需多言。经过一番艰难打拼,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彻底站稳了脚跟。而王传福的掘金之路,并没有以此画上句点。

困境仍在“等风来”

“高考红利的第一批受益者,几次踩在风口的前端,最终凭一己之力打造了中国乃至全球销量最高的电动汽车王国。”

当我们把王传福的经历用寥寥几笔概括时,像一篇剧情不太离奇的起点男频小说。但在事实上,“关关难过”才是成为一个优秀中国企业家的常态。

如今,54岁的王传福依然保持着每天7:30起床工作的习惯。但这并不能改变比亚迪财报上的数字:在国家提供的新能源补贴到位前,比亚迪的利润率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这不是比亚迪一家公司所面临的困境。就在2019年的第四季度财报中,马斯克刚刚无比兴奋地宣布特斯拉15年来首度实现盈利,而多数美国证券分析家则认为“盈利大概率不会持续”。

新能源汽车的方兴未艾使它更像一个需求无度的小孩。即使以比亚迪2018年新能源汽车22.7万辆的巅峰销量,也远不足以填补研发、生产线所产生的成本。

因此,在上一年的财报发布后,比亚迪不得不以万字长文回应深交所的几大质询。数据显示,补贴对于比亚迪的资金周转依然关键:第一季度与第四季度之间的营业收入差额几乎翻倍,利润率更是翻数倍增长。这让比亚迪的财务情况出现了一种“候鸟”式的周期活动,也显示出销量增长并没能解决比亚迪的“盈利焦虑”。

在新能源汽车这一主战场之上,王传福又将探测器放在了更加庞大的项目上:云轨。所谓云轨,即比亚迪跨座式单轨产品的特有名称,是一种建在道路中央隔离带上方的拥堵解决方案。然而,直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依然举步维艰。

这并非由于项目本身的失败,而是由于国家目前对于修建云轨这类项目依旧保持着谨慎态度。申请城市GDP年度的生产总值必须达到1500亿元,公共财经收入必须达到150亿元,而满足这一条件的城市,大多都已经拥有了其他的轨道交通设施。

站在云轨项目这个新的金矿上,王传福依旧在“等风来”。只是,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云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解决盈利的难题,对于比亚迪来说,这一次,也许必须要转变思路,找到汽车之外的更多“造血干细胞”。

日产500万的新风口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除医疗外的所有行业中,几乎没有哪一个有着汽车厂商这样快速大规模转产口罩的能力。因此,这是王传福不能错过的机遇,也是令他时隔25年后再次出现在生产线旁的动力。

加班赶制生产模具、聘用工人“三班倒”、下发口罩生产激励政策……在一系列临时建立却又十分完备的举措下, 比亚迪迅速建立起了一个日产500万只口罩的“超级工厂”,这一数字曾经是整个中国口罩日产能的二分之一。

这样的行动力,充分展示出了王传福与比亚迪的应变能力。甚至有人猜测,比亚迪能够如此快速地转型生产口罩,是因为早在疫情开始前,它不为外人所知的“藏宝阁”中就已经申请好了医疗卫生用品的许可证件。

艺多不压身,从口罩工厂的迅速统筹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王传福惊人的预判与执行力。而在短短的两个月中,这样的举措让比亚迪收获了一个无比强大的“造血机器”。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比亚迪首批生产的1500万只口罩已经投入了深圳市场中,同时也将成为国家出口欧美等国的重要战略资源,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笔投资将带来可观的收益。

除了现实的收益之外,口罩带给比亚迪的还有另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在这场令所有人煎熬与等待的“战疫”中,格力、比亚迪、五菱等一批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制造口罩、消毒水等医疗用品的企业,几乎都收获了来自大众一致的点赞,这也成为了品牌最好的宣传。

这份表扬不只是高屋建瓴。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不同于汽车消费、电子消费以及其他任何一种消费,当前销售口罩带来的口碑和广告效益几乎是完全正面的,而后者的覆盖能力也将是前者所望尘莫及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美丽的比亚迪蓝”将以2.5元一只的价格出现在深圳人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家中。在每日戴着比亚迪出门的时间里,每一只口罩都将在为比亚迪盈利的同时,为品牌带来真正的良机。

这也许会是王传福“掘金史”上收获最为纯粹的一笔。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