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商用车ADAS爆发在即,中国能否培育出国际级供应商?| 前沿

2020年03月26日 10:53:06
分享到:
来源:路由社

3月24日,专注于视觉感知智能驾驶系统产品的ADAS初创企业智驾科技(Maxieye),宣布完成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国内Tier-1、主要从事商用车气制动系统开发的瑞立集团注资。

随着技术能力与市场需求的逐渐明晰,智能驾驶初创企业+Tier-1的配对已不罕见。比如,博世就刚刚完成了对无人驾驶初创公司驭势科技的投资。

不过,博世投资驭势的逻辑,或许是为其基于无人驾驶的智能出行服务落下一子。而智驾科技与瑞立集团的“搭伙”,背后则是蓄势待发的商用车ADAS市场。

智驾科技是2016年成立的一家智能驾驶创业公司,其创始人周圣砚求学期间曾师从麻省理工无人驾驶科学家Karl lagnemma,同时也有过在主机厂参与ADAS项目研发的经验。而智驾科技的创始团队还有曾供职于汽车零部件Tier-1的人才。

这样的团队背景让智驾科技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业的同时,也以产业链的思维同汽车行业保持了紧密的衔接——这个团队很早就想清楚了“智能驾驶底层供应商”的定位。

以AI为出发点,智驾科技主力的工程技术是单目的视觉智能,即依靠一个摄像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车辆完成环境的感知、各种目标的检测与分类。换句话说,智驾科技的主要职能,是使用AI+摄像头,完成智能驾驶在感知环节的工作(智能驾驶至少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环节)。

一开始,因为不具备车辆控制的技术,智驾科技能够实现的ADAS能力局限在FCW(前向碰撞预警)、LDW(车道偏离警告)等预警类功能。但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积累的加深,智驾科技相继基于视觉感知实现了AEB(自动紧急制动)、LKA(车道保持辅助)、ACC(自适应巡航)等车辆控制类ADAS功能的开发。

功能升级的背后,是智驾科技技术与产品的快速更新。2017-2019年,该公司相继推出了IFVS-200、IFVS-400/450、IFVS-500三代产品。

智驾科技称,去年11月推出的IFVS-500,在应用了全新的深度学习算法后,该单目摄像头能够在50米内的检测精度上对标激光雷达,并能实现对物体三维探测,能够为更先进的辅助驾驶功能赋能。

随着技术功能的拓展以及产品可靠性的日趋提升,智驾科技拿到了越来越多的Tier-1合作以及车企ADAS项目定点。周圣砚透露,目前公司与10余家整车厂前装量产的项目在同步进行,同时与超过5家Tier-1有合作、供货关系。这些企业包括长城汽车、宇通客车、金龙客车、中通客车等。

而投资智驾科技的瑞立集团,此前已经和智驾科技达成了合作关系。智驾科技握有感知技术,而瑞立集团掌握了商用车的底盘控制技术,这笔投资实际上将两家企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去迎接一个蓝海市场的爆发——商用车ADAS。

3月24日这天,智驾科技将自己定位为Tier-1.5,即不仅仅局限于做Tier-1之下的次级供应商,同时也直接向主机厂、出行服务商输出产品与能力。智驾科技的合作客户以商用车主机厂居多,由此来看,该公司近期瞄准的主要是商用车ADAS市场。

相较于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的乘用车ADAS市场,国内商用ADAS市场规模虽然总量较小、起步较晚、渗透率较低,但竞争也相对缓和。而在强制性法规推动下,商用车市场又成为一块“价值洼地”,是一片值得开垦的蓝海市场。

2017、2018年,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事故伤亡,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了 JT/T1094《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JT/T1178《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对商用车强制安装AEB做了时间要求。

2019年,随着法规过渡年限的结束,营运大客车率先迎来了加装AEB的浪潮。而在今年,商用重卡也将因法规落地迎来对AEB功能需求的爆发。智驾科技方面透露,在去年推出的IFVSD-500产品上,他们特意针对重卡的使用场景进行了优化。而智驾科技与瑞立集团的资本合作,也是为了迎接这一机会。

根据市场调研,目前在中国每年新增的300余万台卡车销量中,有约50万台因法规需要强制安装AEB。

事实上,一年50万台的市场容量在汽车行业中并不算非常多。智驾科技向路由社强调,ADAS在卡车市场的前景,并不只限定在法规促成的每年新增50万台AEB中,越来越多的卡车客户出于其他目的(比如为驾驶员减负、优化营运效率等),选择为其他类型卡车装上各类ADAS功能。

同样的情况也在营运客车领域上演,稍有规模的客车企业,不仅仅在法规的要求下升级了AEB,同时也在为更高等级的辅助驾驶进行储备。

由于技术和法规原因,欧美市场商用车的ADAS渗透率大幅领先于国内。如今,技术与法规的共同作用,有望拉近这一距离,同时也开辟出了智能驾驶在国内的一个细分市场。参照过往的经验,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在技术上迎头赶上后,会迎来一波“国产替代”的机会,如果顺利,还能依靠国内的巨大市场做大做强,从而进一步拓展,辐射全球汽车产业链。

依托每年400万+台的商用车产量,中国的商用车ADAS供应链能够实现这三步走吗?拭目以待。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