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真的需要选购电子化配置?看透这些才更明白它们的意义

2020年03月26日 23:24:03
分享到:
来源:爱车兵团

在买车之前,消费者们都习惯于通过网络、好友评价等途径去了解关于新车的资讯。 而在各种各样的新车资讯中,配置表的存在感无疑是比较低的。毕竟只 通 过密密麻麻的表格来传达工程师在新车之上所投放的心血,显然是事倍功半的。 尤其是电子科技部分,给人的感觉更是纸上谈兵。

唯有亲自感受才会明白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但与此同时,越是依赖新技术便对驾驶者越不利。最近,国外的汽车业内人士就提出新车不应该投放过多科技装备的观点。看似逆势而为的观点,其实更像是对驾驶者的善意提醒和反思。

增加学习成本

私人汽车进入国内家庭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30年左右。对于汽车,我们的理解和体会各有不同。但回顾汽车的过往,会发现连不久前离国内市场而去的铃木汽车也熬成了百年老店,至于其它更早出现汽车的国度,甚至与汽车相伴超过百年。

多年来流传至今的驾驶方式大同小异,变化和差异都是在于细节的变动,而大体的操作方式却没什么不同。电子科技的出现和进步,让原本只以机械为主的汽车多了一些科技感。 一定程度上,科技是帮助驾驶者更好地驾驶,然而驾驶者在面对ADAS,ADB,ANC,BSM,DRL,EBA,FCM,IMT,IPAS等字母缩写时却是一头雾水。 有英国媒体曾做统计,35%的车主不了解他们汽车的技术特征; 20%的车主承认他们爱车上的新技术,有超过一半是平时驾驶中所用不到的。

虽然有驾驶者或车主有义务了解自己的座驾,但电子科技的存在不就是辅助驾驶者的吗?为什么需要使用者学习去正确使用以发挥其功效,而不是像无形的手一般在状况出现时帮助驾驶者一把?

弱化了技能

正如笔者以往所提及的,驾驶的本质是一项熟能生巧的社会活动。驾驶行为的社会性体现在驾驶者在开放、公共的道路空间进行移动,其行为本身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其它道路使用者。而熟能生巧则很好理解,每一个老司机都是从新手逐步修炼而成,只是修炼的场所不是在驾校、不是在教练场,而是在车水马龙的路面而已。

一些看似实用的功能似乎在帮助驾驶者减轻驾驶负担,然而笔者认为这些功能其实是在剥削了驾驶者自己锻炼车技的机会。比如自动泊车功能,是通过雷达与摄像头的侦测,判断停车位并向驾驶者提供选择, 驾驶者只需通过 挂挡和控制刹车踏板便能完成停车 操作。

这样看来,自动泊车功能所省去的只是驾驶者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而不是真正实现停车自动化。 那各位车主为什么不在日常的驾驶中,通过停车入库来训练自己对车身与外界障碍物的空间感,以及学会判断转动方向盘的时机和脚下油门与刹车的踩踏? 况且,机械也有罢工的时候,电子技术尤甚。 当这项功能故障的时候,驾驶者岂不是连自行倒车的能力也都失去?

相类似的还有自动大灯、自发光仪表等配置,当驾驶者对应有的驾驶能力、操作方式习惯性地忽视的时候,便会出现滥用远光甚至晚上驾车不开灯的情况。当然,处罚条例的缺失和执法力度弱也有其“推波助澜”的作用。

智能与“智障”

电子科技的触发条件往往很保守,为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驾驶者和乘客,因此不会在临近出现事故的状态、时间节点才起到辅助作用。因此,有驾驶过高级车款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当我们驾驶者主观判断前方安全的时候,电子系统却主动介入甚至控制车辆以保证安全,不少驾驶者因此会把电子装备的介入视为“智障般的存在”。

这是人类驾驶者与电子科技主观认识的差异,哪怕是老司机也不能保证每次的操作决定都是准确无误,但电子系统可以,这正是工程师们为其设计的低门槛触发条件;最容易理解的便要数自动启停、自动泊车这类功能。在不应该熄火省油的时候介入工作,在位置宽阔的位置前路过却侦测不到车位的存在,这些使用体验上的小细节都会被驾驶者放大,继而转化为视电子科技是“智障”的佐证。

书山之路以勤为径,同理在驾驶的领域只有练习才是真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在购车时多花钱去购买所谓的“智能化配置”,其实是在买一个“利用电子科技能帮我解决困难”的期望。但可惜的是,在真正的应用之中,部分电子功能还不如驾驶者自己的实际操作来得方便。与其这样,还不如认真地学习、锻炼自己的驾驶技术,以克服日常驾驶中遇到的问题来得实际。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