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灰犀牛”预警 | 海外疫情让中国车企再陷“断供”风险

2020年04月21日 18:34:02
分享到:
来源:众调科技

欧洲汽车产业“停摆”,中国车企关键零部件陷“断供”危机。

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零部件都无法实现100%本土化,这意味着如果海外疫情持续,很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关键零部件出现断供风险,若车企前期预案不足,不排除下半年部分热销车型会产能受限,甚至无车可卖。

还记得今年2月份,中国疫情形势严峻,虽然整车厂已经复产,却因为个别零部件缺货而无法开工。比如:北京奔驰不得不向供应商所在地政府求助,声称“一天损失4亿”。

国外整车厂曾因中国零部件断供停工,现在的情况可能反过来。虽然中国汽车产业链比较齐全,但仍有很多需要进口,海外疫情的加剧或使国内车企面临“二次冲击”。

考验车企库存深度

实际上,从春节前开始,疫情让诸多中国零部件企业不得不打了个“全场”:上半场是中国企业无法复工复产,担心海外订单无法按时交付;下半场是海外订单逐渐消失殆尽。

汽车生产涉及上万个零件、物料的全球化采购,任何一个微小零件的供应出现异常,都会对整车生产造成影响。上游的个别或部分供应商停摆,就有可能会引发供应链“断裂”危机。

汽车零部件巨头关闭位于欧洲的工厂,将会给全球汽车产业链带来一定冲击。在国内,主要车企的供应链体系具有很强的国际化特点,部分关键零部件需依赖进口。正在逐渐恢复生产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们,面临着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新考验。

在与多家车企的交流中获悉,在疫情爆发后,部分车企反应比较迅速,启动了应急的预案。当然,也有一些车企准备不足,面临着较大的断供风险。目前,国外疫情正处于严重的时候,美欧日韩这些汽车工业发达的地方均不能幸免,全球超100多座整车厂处于停工状态,零部件厂自然也不例外。

中国汽车的薄弱点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和供应基地之一。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年市场规模突破4万亿元,但仍然有大量的汽车零部件、材料、装备等需要从国外进口。

按常理分析,如果海外疫情进一步扩散并持续时间较长,进口供应链将面临严峻挑战,甚至可能对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带来瓶颈制约。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为367.11亿美元。

其中,从德国进口的零部件规模达到了102.8亿美元,来自德国、日本、美国、韩国、墨西哥五个国家的零部件占进口额超八成。其中,2019年,自动变速器及零件、发动机及零件、车身未列明零件等三类零部件,进口占比超过50%。

业内人士指出,没有哪家国内主机厂,能逃脱的了海外疫情反向传导。合资品牌都是引进车型,而自主品牌的自主研发,本身就是建立在国际供应链的基础上,同样无法独善其身。况且,就算是国产化率比较高,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些核心零部件都实现了国产,但是一些关键的元器件还是需要进口。

类似的情况非常多,随着中国汽车产销规模的不断扩大,博世、大陆、采埃孚、伟世通、法雷奥等跨国零部件都在中国加大本土化生产,在华成立诸多工厂,但这些企业的部分材料和基础配件从海外进口。

据统计,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创造了全球80%以上的零部件供应,但规模以上有1万家是外资企业。2019年,中国零部件的出口额达600亿美元,40%也是由外资创造的。如果德美日韩等国由于疫情恶化导致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停产停供,国内企业在库存用完后将无法继续生产,中国汽车和零部件生产将面临直接冲击。

疫情之后将如何布局

这次疫情让所有人看到了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程度有多高,同时各国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弱点,并将想尽办法进行补救。

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很大,但大而不强,对外资依赖很大,外资的“组装厂”占比较大,大量高精尖的核心部件仍需要进口。跨国零部件企业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如果一旦断供,则会对正处于恢复中的国内汽车生产和销售带来新的冲击。“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一个微小的零部件无法及时进口,就会影响到一家车企甚至行业的产销。对本就受疫情冲击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超过了600亿美元,超过了进口367.11亿美元的规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进口零部件和出口零部件的“含金量”存在差异。虽然我国是零部件生产的大国,有规模,也有很强的供应能力,进出口规模大,而且出口还大于进口,但是,我们出去的东西和进来的东西不一样,我们进口的很多零部件或材料,国内无法供应,而出口的不少零部件其实在国外是可以替代的。

可见,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可替代程度较高。目前,欧美日韩等已经开始重新审视产业链布局的问题,虽然很难一下子“去中国化”,但是分流是肯定的。比如:为本田CR-V供应刹车踏板的伟福科技就已经宣布,将其在武汉工厂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

中国企业将如何应对?目前,国际分工的情况是,欧美国家在芯片、技术平台、精密加工部件等领域优势明显,而日韩在光学仪器、集成电路等领域具备竞争比较优势;中国在车身内外饰件、冲压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气设备等具有优势。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首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对于供应链开放的领域,可以适当提高库存深度。同时,要有针对性的扶植本土供应商。其次对于自主品牌,要加大在核心零部件上的投入,尤其是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方面。

但从一定程度来看,疫情也给了让汽车行业重新审视供应链管理的能力。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进一步考虑自己的供应链安全问题,加强供应链的灵活性,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不确定性”。

写在最后

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既始料未及也并未终结。目前,国外疫情仍无好转的迹象,很多工厂仍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国内车企一旦库存用完,海外零部件企业还是无法供货的话,“二次冲击”很难避免。中国汽车产业仍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这次疫情危机也给中国汽车产业提了个醒,作为“装配车间”不管有多大的量,也是脆弱的。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完全依靠国际供应链很难获得话语权,必须通过不断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就算不能实现完全国产化替代,至少也要有兜底的能力。离开中国供应链,世界不能正常运转,世界需要我们,我们同样也需要世界。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