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新能源汽车迎来政策利好的同时,却遭遇车企申报不积极的尴尬?

2020年05月07日 17:44:02
分享到:
来源:马拉车市

众所周知,受车市下行叠加疫情影响,我国为了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政府相关部门已先后出台了多项“救市”政策。其中,以新能源汽车受益最深。

从免征购置税和补贴期限延长两年,再到“新基建”风带起的纯电动车充电桩业务迅猛发展。所有的一切,都向着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在行进。

这不仅为低迷的新能源车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向各大车企传递了一则信息,国家将会继续从政策引导上扶持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

按理说,车企似乎都应该借着这股势,加快自己新能源的步伐。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对于车企而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理性地作出产品战略的调整,却成为了当下诸多车企给出的答案。

政策利好之下

车企申报新能源车型的积极性并不算高

五一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工信部官网公示了申报第33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从新产品公示中,马拉车市发现此次申报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共计只有19款车型。其中,新能源乘用车5款,新能源客车有4款,新能源专用车为10款。

单就车型数量来看,此批次所申报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比之前的批次呈现出明显下滑的趋势。同时19款也是近年来申报批次中,新能源汽车产品数量的最低值。

在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新能源乘用车方面,不仅数量仅为五款,而且此次申报新能源乘用车的主机厂也只有两家,分别为广东福迪(小鹏)汽车和奇瑞新能源。

由于这最新的一批次产品公示,正是在新能源汽车迎来诸多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而产生,自然也难免让人有些疑惑。

为何利好的政策在不断出台,而主机厂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乘用车)的积极性却反而不算太高。难道是出现了各大车企刚好在此批次中“集体”没有规划的巧合?

事实上,车企的新能源产品布局和规划并没有因为此次接连出台的政策而同步进行调整。其背后,却有许多不得不说的“顾虑”和现实问题。

补贴延长的同时,门槛却在“提高”?

各大车企表现得“不积极”,或许能够从四部委在近日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去寻找答案。

在4月23日发布的这则《通知》当中,对于补贴的应用细则作出了明确。《通知》显示,原定于今年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长至2022年年底。

同时也为享受新能源乘用车补贴的车型设置一定的“门槛”: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鼓励“车电分离”;对于整车能耗、续航里程补贴标准有所变化;对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企业单次申报清算车辆数量作出限制,分别为10000辆和1000辆。

对于设置30万元的补贴门槛,业界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此项是专门为了限制特斯拉而所做出的规定,而有人认为将会对部分合资、豪华品牌的EV之路产生巨大的挑战。

无论怎么看,今年的补贴政策确实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也使得不少车企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战略,以及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的重心。

简单来说,补贴延长但却“变相”地提高了门槛,对于车企而言并没有产生加大新能源布局和投入的动力。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

燃油车依然是当下的利润保障和重心

抛开那些只规划了新能源车型的车企而言,对于更多的传统车企,显然当下的重心依然放置在传统的燃油车型之上。

其实也不难理解,由于疫情的侵袭,使得更大车企都倍感压力。而以目前车市中消费者的购车取向来看,燃油车型的需求基本还是主流。

马拉车市近日对销售终端的实际探店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到店看车询车,还是下订购买的消费者,其需求基本都是以燃油车型为主。

虽然也有不少的地方政府也推出了针对新能源车型的购置补贴和优惠措施,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超过燃油车型。那么重心摆在更加能够带给车企利润保障的燃油车市场,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况且,我国的新能源车市自去年6月底实施新旧政策切换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抗击打能力”,大多车企也都看在眼里。

与其说“利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出台后,大多数传统车企都表现得并不那么“积极”,还不如说这是他们基于目前的现实情况下的相对理性。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任重道远

从政策发布后,“波澜不惊”的市场反馈可以看出。国家虽然试图让新能源汽车“快速”加入到市场中去,但不得不说目前来看,显然步子迈得有些大,断奶稍微来得有些快。

特别是当下,在新能源汽车本身的诸多瓶颈还未真正解决的时候,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还存在着诸多焦虑。与此同时,纯电动汽车究竟是不是未来的明确发展方向,都还尚存争议。

其实就在4月初,刚确定新能源补贴延长两年的时候,马拉车市就曾提出过自己的问题。

现在来看,不但“已退坡”的补贴没有涨回去,而且随着门槛的提高也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车企的压力。如果消费者没有感受到实质的优惠力度,那么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的增量注定有限。

通过此次的政策落地,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家财政能拿出的钱是有限的,延长时间势必要把单车的金额减少。而新能源汽车在逐步适应和参与市场化竞争的时候,在有限的支撑下尝试渗透率的突破显然成为了新的课题。

其次,关于新能源车企的洗牌也一直在进行。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之下,最终能够做好新能源汽车,将自身最大最强的车企毕竟只是少数。我们需要的其实是更好的新能源车型,而非更多让人无法特别满意的产品。

马曰:

客观的情况,造就了我国车市遭遇上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而本身就自带争议的新能源汽车其影响更为深远。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利好下,如何让车企提升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打造出能够符合消费者切实所需的产品,显然需要更多自身努力之外的刺激。

如果说最近一批次的新能源车型申报“遇冷”,还姑且能算巧合,若不解决新能源汽车目前实质性的问题,那么这样的巧合或许真的就会成为常态。届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呈现出的可就不简单是“失速”的问题。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