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本以为即将步入“正轨”,谁曾想却换来全员待岗、造车“梦碎”!

2020年06月17日 16:45:02
分享到:
来源:马拉车市

生产资质这张“纸”,到底有多重要?

威马创始人沈晖曾说过,如果没有自己的生产资质,选择代工生产,他会天天睡不着觉。

的确,以目前造车新势力的“努力方向”来看,拿到生产资质应该是大家或远或近的目标之一。

即便是那些已经凭借代工生产,实现了产品落地的新造车企,也同样如此。前不久,一直靠海马为其代工的小鹏汽车,就通过收购福迪汽车拿到了自己的造车资质。

生产资质重要吗?确实很重要,但却无关生死!

因为有许多已经拿到了生产资质,不会因为“准生证”问题困扰的新造车企,却依然要面对即将“黯然出局”的尴尬境遇。

博郡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本以为即将步入“正轨”

却换来全员待岗,造车“梦碎”

在经历了数次欠薪、裁员风波之后,造车新势力博郡汽车似乎已经挺不下去。近日,有媒体披露了博郡汽车的一份内部“人力资源通告”,该通告显示,由于现实问题,经研究决定,博郡汽车自2020年6月15日起,全员待岗。

而就在此通告发布的两天前,博郡汽车创始人黄希鸣刚以一封公开信回应了公司的现状。

“遗憾”、“艰难”、“痛心”、“歉意”是此封公开信内的几个关键词。

马拉车市从中读到的是,一个曾经怀揣着造车梦而入局的企业家,在充分体会了造车之艰辛、造车之烧钱过后,基于现实的“艰难”,或将无奈“停摆”的悲凉。

或许,博郡汽车本不该如此,至少业界还是有很多人曾对其寄予了“厚望”。特别是在去年9月,博郡汽车联手一汽夏利成立合资公司,拿到了造车门票,获得了生产资质。

可就在人们期待其即将步入“正轨”之时,却收获了这样的结局。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博郡汽车或将是第一个正式放弃造车的造车新势力。

尤可见,生产资质这张“纸”,或真的无关生死!

靠“代工”其实也可活下去

为何它们还要“执念”如此

按照目前已实现量产交付的造车新势力的生产情况来看,在第一梯队之中,就有两家车企并不是靠着自建工厂投产,从而实现的产品落地。

江淮代工的蔚来、靠海马代工的小鹏(收购福迪之前),不一样活得挺好?并且牢牢占据着造车新势力量产交付前三的位次。

况且,通过收购或合资所取得的生产资质,注定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按照博郡汽车与一汽夏利的合资协议约定,合资公司除了需要背负一汽夏利的相关债务(约4.1亿元)外,博郡还要为其出资20.34亿元现金。

如此大的一笔支出,显然博郡汽车本无力负担。

据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16年8月的博郡从同年12月开始连续多年亏损,2017年营业收入1318万元,净利润亏损3亿元;2018年营收为 0.57 亿元,亏损4.79亿元。

另据北斗星通发布的《关于2019年度业绩预告暨商誉及资产减值风险提示性公告》指出,博郡所欠北斗星通应收账款从2019年7月便开始逾期。

再看博郡汽车资金入账情况。据天眼查显示,博郡汽车共计完成了6轮融资,而最近的一次还是发生在去年6月。也就是说,博郡汽车其实早已“断粮”。

一个连年亏损、不再受到资本垂青、“钱途”堪忧的新造车企,为何不选择代工,从而快速完成量产交付。而是祭出“大手笔”,也非得拿到生产资质,甚至不惜背负巨额的债务。

这样的“执念”,是否真的是明智之举?

国家层面已多次提及鼓励“代工”

但“买账”的造车新势力却寥寥无几

为了解决部分传统车企产能闲置,造车新势力又苦于没有造车资质的现状,国家层面已多次释放了“鼓励代工”的信号。

早在2018年12月,工信部就出台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并在第四章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

而在今年2月下发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中,还将“设计开发能力”,修改为“技术保障能力”;后又在4月的修改意见公示中,直接将“设计开发能力”进行了删除。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中,工信部部长苗圩再次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有序放开新能源汽车代工生产,同时对有检测能力的企业,实行自检自证,减少重复检测。另外,对于研发创新型新能源汽车企业,实行品牌授权试点。

不难看出,国家层面从政策到施行细则,都在释放着“鼓励代工”的信号。可遗憾的是,我们不仅没有看到更多的“代工组合”出现,反倒是包括前期以“代工”模式进行量产的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却慢慢开始从被代工转向了自建、收购工厂,从而实现产品落地。

而例如博郡汽车这样本身已经“钱途”堪忧的新造车企,也要削尖了脑袋搞到自己的生产资质,压根没考虑代工。

造车新势力们的“不买账”或许是因为代工模式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可真的不是每一家造车新势力都适合和有能力实现自建投产,从而获得活下去的契机。类似博郡汽车这样,“没有金刚钻也要揽那瓷器活”般的操作,到头来也只能收获这样的结局。

代工与否?

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

选择代工,固然有利有弊,但对于不同的造车新势力,其权衡的点也并不一致。

马拉车市认为,不具备购买资质自建工厂实力的造车新势力,选择代工无可厚非,不一定非得为了那张“纸”,赌上自己的“命”。最终落得个活不下去的结局。

而像小鹏汽车那样,通过代工生产实现了产品的落地,快速用量产交付完成了市场的参与,再行考虑自己来干,或不失为明智之举。

【小鹏汽车肇庆工厂】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期的选择代工,对于小鹏汽车和海马汽车而言,确实起到了“双赢”的效果。这何尝不是造车新势力们的一种可参考路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造车新势力已近500家,毫无疑问最终市场会对其做减法,业内预计最后留下来的最多也就那么几家。

马曰:

对于这场淘汰赛中的参与者而言,生产资质固然重要,但并非关乎生死,因为选择代工已有成功的案例。与此同时,博郡汽车的造车“停摆”也展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情。

到底是为了那张“纸”打肿脸充胖子,还是更加现实地先把PPT进行落地,这是摆在每一个还未实现量产交付的造车新势力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找准自己的生存路径,才有可能活下去!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