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现在汽车内饰按钮越来越少,这是好事吗?

2020年08月13日 22:08:02
分享到:
来源:懂车

作者:原庆;转载请带以上信息视为自动授权

大家回忆一下,儿时曾亲自坐过、以及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汽车内饰都是怎么样的?我想首先中控部分极少有大屏幕配置,占据中控位置的基本是或多或少的按钮及旋钮。甚至儿时的我一度认为车内按钮少的车,就不够高级;高级的车内一定充斥着密密麻麻的按钮。总之那时候的车辆内饰,不似现在的很多车型(尤其是新势力造车品牌)般精简到只剩一块大屏幕。

上图是一台年份已久的萨博9-3车型内饰,从它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车内中控是多么的“热闹”。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这些汽车的中控台看起来都略显繁杂,必须花些许时间熟悉,不过一旦熟练之后,操作还算迅捷。

随着汽车科技不断进步,人们对驾车时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听磁带歌曲、收音机。因为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驾驶员和车辆进行“沟通”。比如连接蓝牙设备、设置导航信息、调节车辆模式等等……如果再继续“任性”地将新功能通过实体按钮统统安放在中控面板上,很可能驾驶员还没找对按钮,“密集恐惧症”就已发作了。至此,宝马研发的第一代iDrive系统应运而生。

当时宝马破天荒地将全车数百个功能操作选项“一网打尽”,统统集成在了这套iDrive系统之中,所有操作用一颗按钮来执行。理念不错,但毕竟属于勇敢的创新,许多交互操作还并不完善,出现了“明明想简单化,但却更复杂的”尴尬情况。

第一代iDrive系统显示页面

好在宝马锲而不舍,不断对其进行改进。现如今已将iDrive系统进化到了第七代,配备在了旗下绝大多数车型上,易用性得到了进步。当然,今天奔驰的MBUX、奥迪的MMI系统,与iDrive系统的理念大同小异。

不过现如今车内多媒体交互这一块,走在前沿的也许并非传统汽车品牌,而是一众国内外的造车新势力。就拿特斯拉说,不论是早期的Model S/X还是目前大热的Model 3,都将人车交互的载体变得极为简化。

Model 3极简的内饰

如果第一次坐进特斯拉的车内,你一定感叹于这种极端简化的风格,甚至引来许多人的啧啧称赞,认为这才是汽车设计的未来。但当你亲自驾驶它,想要调整外后视镜角度、方向盘高度或是空调出风温度等习以为常的功能时,才会发现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你压根就找不到什么实体按键,如果要操作这些日常使用的功能,必须通过中央大屏幕进入不同层级的菜单来实现。

试想,此时正在驾车的你想要调整某一项功能,眼睛必须盯着屏幕,手指还要精准的操作触摸屏进入不同层级菜单,这会存在着一些驾驶风险。对于厂家来说,尽可能取消掉所有实体按钮,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这种商业行为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激进,则会引起负面效果。

人们驾车时会高频次用到的功能无外乎几点,比如空调风量/温度/角度调节、后视镜角度调节等。如果这几项都被无情塞进那个冷冰冰的屏幕里,进入多层级的菜单才能调节,那么这种手段恐怕并不是真的科技以人为本,因为它并没有让用户的操作变得更为轻松。顺带一说现在还很流行的车内语音交互,还是以调节空调温度为例:“XX你好,请将空调调至XX度。”“好的,已为您将空调温度调至XX度”。我不知道以上语音交互会花多少时间,我只知道如果伸手通过实体按钮调节温度,只会是一秒钟的事。

现如今,汽车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将驾驶员从A地送往B地,早已远远超过“交通工具”的范畴,人们在不断赋予它新的功能和价值。没有人会不想拥抱未来,因为没有人会拒绝先进科技带来的便利。但从汽车界的人车交互来说,我认为绝不是一块冷冰的触摸屏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