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左手孚能右手宁德时代,奔驰大规模电动化所需

2020年08月14日 10:54:01
分享到:
来源:

最近,动力电池市场的重磅消息真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一边LG化学积压8725亿订单的消息还没平,另一边宁德时代与梅赛德斯-奔驰的合作消息又来侵袭。8月5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与宁德时代深化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的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高新电池技术,支持梅赛德斯-奔驰车型的大规模电动化。

从奔驰对外公布的声明中不难看出,此次与宁德时代合作,是戴姆勒深化改革“电动化”的又一次新的尝试。虽说在一个月之前,奔驰才宣布与国内另一家电池制造商“孚能科技”展开深度合作,但从体量上来看,显然孚能与宁德时代不在一个量级,而孚能相对较小的体量,似乎在短期内难以成为奔驰进军新能源市场的得力干将。在此背景下,携手宁德时代,或许也是奔驰的一次有益补充。

如今动力电池市场马太效应越发明显,传统车企的强势入局,以及车企自建电池工厂等多重因素加持之下,导致整个动力电池市场始终充斥着不可控的变量。而这也意味着,对于宁德时代而言,虽然此次其拿下了一个“大单”,但还远没有到放松警惕的时刻。

奔驰再牵手

8月5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与宁德时代深化在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的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高新电池技术,支持梅赛德斯-奔驰车型的大规模电动化。

据了解,双方协议的内容涵盖了各领域的动力电池技术,包括宁德时代为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产品提供电芯及模组,为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务车产品提供整体电池系统,并将具备前景广阔的创新技术指标。

对此,戴姆勒股份公司负责集团研发的董事会成员、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兼首席运营官马库斯·谢弗表示:“宁德时代将成为梅赛德斯-奔驰的一家头部供应商,保障下一代EQ产品未来几年的电池供应。”

目前,双方已经开始下一代电池的研发工作,研发成果将应用于梅赛德斯-奔驰未来几年推出的新车型中。据悉,续航里程超700公里的全新梅赛德斯-奔驰豪华纯电轿车EQS将在明年推出,并配备宁德时代电池模组。

可以肯定,此次戴姆勒与宁德时代牵手,是其深化电动化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据了解,双方已就电池产品的碳中和生产达成一致,力求将当前及下一代车型的碳足迹降至最低。

梅赛德斯-奔驰正加速推进其“电动为先”战略,积极向碳中和转型。奔驰致力于在电池技术领域引领未来,通过战略性地强化我们在该领域与重要合作伙伴们的业务关系,梅赛德斯-奔驰不仅持续推进旗下车型阵容的电化,也将以自身的研发专长为先进电池技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梅赛德斯-奔驰在全球市场上从不同的合作伙伴采购动力电池电芯和电池组。为推进现在及未来对一流锂电池技术的开发,保障全球生产网络的电池供应,梅赛德斯-奔驰将继续构建平衡的供应商组合。

“双管齐下”方为上策

“宁德时代将成为梅赛德斯-奔驰的一家头部供应商,保障下一代EQ产品未来几年的电池供应。”

眼尖的人,不难发现,奔驰这样的表述,在孚能身上也曾有过。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奔驰曾宣布入股中国动力电池电芯制造商孚能科技,后者还将在奔驰的“老家”德国建设一座电池工厂,而奔驰的持股比例为3%。彼时,双方还曾表示,EQ车型将搭载孚能科技电芯。

更值得玩味的是,2019年,奔驰与孚能科技曾利用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动力电池电芯,而在8月5日的声明中,奔驰也将与宁德时代利用可再生能源来生产电芯。

难道孚能还不能满足奔驰的产能需求吗?

从体量上来看,2019年,孚能科技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205.6MWh,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中排名第7位,市场占比仅为1.95%。而这一数据,与彼时市场占比51%的宁德时代相比,确实少得可怜。另据了解,目前孚能只有赣州基地的5GWh产能,镇江一期设备产能8GWh,今年上半年开始投产,但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对此,业界人士表示,作为一家第三梯队的电池生产商,孚能科技业务结构的不完整,以及体量较小等因素,给其未来发展打上了问号。

但即便如此,在笔者看来,孚能被戴姆勒抛弃的概率仍然并不大。

首先,孚能虽然其体量小,但仍是奔驰一个很重要的棋子,毕竟在戴姆勒的核心诉求“碳中和”领域,双方早在2019年就已经开展了深度合作,而在双方敲定合作意愿之时,戴姆勒甚至表示,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依然遵循碳中和的原则是其选择孚能科技的原因之一。

况且,在孚能身上,奔驰已经掏了真金白银,孚能“嫡系”的身份已经基本做实。所以,继孚能之后,再牵手行业巨头宁德时代,或许也只是奔驰在保证其产品如期投放这一背景下的一次有益补充而已。

纷争还在继续

而对于宁德时代而言,虽然此次其拿下了一个“大单”,但还远没有到放松警惕的时刻。资料显示,6月装机量为4.7Gwh,环比上升33.65%。上半年排名前五的电池厂商依此为CATL、LG化学、比亚迪、中航锂电和国轩高科。

其中,CATL市场份额占比49.51%保持第一,LG化学由于配套国产特斯拉,超越比亚迪,市占率排名第二。前五电池行业市占率合计占比86.29%,龙头企业环比增长30%以上,行业马太效应有所加剧。

另外,近期跨国车企与本土电池制造商的合作已经屡见不鲜,如大众与国轩高科、蜂巢能源获得欧洲一家大型车企的动力电池采购定点、长安福特锐际PHEV采用西安众迪的NCM电池等。显然,这些外资巨头已经开始了一轮对本土电池企业的“抢注”。

还有一个变量是,除“跨界”合作之外,整车制造商也在另谋生路。因为,过度依靠电池供应商的局面会对车企的供应链造成潜在威胁,如果出现供货短缺、提价等问题,车企就会很被动。所以,车企自建电池厂也为了行业内的一大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本田、通用、大众等传统车企均已宣布要自建动力电池工厂,长城、吉利、蔚来等国内自主车企也通过自建或合资的方式入局。当然,独资的特斯拉也算一位。

想来道理也简单,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占据了整车制造的近一半成本。自建电池厂不仅可以大幅降低电池成本,同时掌握电池研发的主动权还可使之更加适用与自家车型,避免出现类似ES8自燃蔚来和宁德时代相互甩锅的事件。

显然,“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在当今新能源领域已经体现的越发明显。车企们已不同的形式躬身入局,也成为胜负未决的动力电池市场中一股新势力。未来,传统车企、新造车企、动力电池制造商这“三驾马车”上演一场“三国演绎”的戏码,或许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可以肯定,这场变局已经在悄然酝酿。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