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揭密!特斯拉大战拼多多,优惠2万的Model 3到底能不能交付?

2020年08月15日 18:29:01
分享到:
来源:车聚网

引言 | 一场鲶鱼与鳝鱼的缠斗

特斯拉有钱不挣,豪横啊!

这是近日一位知情人士的曝料,他晒出一个朋友圈截图:一位准车主定了一辆特斯拉Model 3,却因被怀疑是拼多多团购,而不得不申请取消订单。

另一张截图,是一份银行转账记录。上面显示一位用户向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武汉)有限公司打款27.055万元,时间为2020年8月13日。

这是近日电动汽车圈最火的一个事件。前情可参见车聚君之前的文章:拼多多:Model 3团购价25.18万,特斯拉:没有这回事儿!| 聚闻

今天的事,相当于是7月21日特斯拉与拼多多第一次交手后的第二回合了。

拼多多也是真刚,明明看到特斯拉声明不支持这个团购活动,但偏偏还是要把这个活动做下去。而特斯拉也说到做到,果真拒绝向相关用户交付车辆。

两个神仙打架,准车主就郁闷了:订单的名字、两次的付款人都是他个人,下单渠道也是在特斯拉官网,怎么就不能提车了?

我们一起看下事件的缘由。

一、拒绝交付的真实内情?

解读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个背景知识:购买Model 3,只能通过特斯拉官方网站先付一笔定金1000元,付款方式有4种:POS机、银行卡转账、微信、支付宝。

值得注意的是,该定金不予退还。

如果最终决定买车,可在第二笔付款中扣除这1000定金。该用户第二笔转账270,550元,即为车价271,550-1000定金后的结果。如果用户付完第一笔钱,不想买了--对不起,这1000元不退。

有意思的是,特斯拉的定金政策以前不是这样,以前是订金20,000元,如果不购买可以原数退还。新定金政策实施的时间是:2020年7月22日--拼多多爆出2万优惠团购的第二天(下文再分析)。

以下,是社交平台曝光的准车主与特斯拉销售的对话。

8月13日下午,这位武汉的准车主和特斯拉工作人员,在微信上进行了沟通。通过对话,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用户以「个人名义」在特斯拉官网下单,定金1000元由他本人打给了特斯拉武汉的官方账户。

这是整个事件的关键。即,用户是以自己的名字下单,并以自己的名字向特斯拉支付了第一笔定金,并取得了购车协议。

就是说,协议双方是特斯拉与他本人,与拼多多无关。

▎第二笔尾款27.055万元,则是由该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拼多多一名工作人员以「个人名义」转账给了特斯拉。因此,就有了用户说的“我只是委托他帮我交钱”。这个“他”,就是拼多多的工作人员。

尾款的主体,是用户事先打给了拼多多平台上的“宜买车”商家,金额应该是25.08万。然后,拼多多代用户向特斯拉实际支付了27.055万。

拼多多显然多付了1.975万元,这就是它向用户补贴的金额。

▎但是,工作人员显然拒绝了交付。理由是公司政策与流程。

8月14日下午,双方再次就交付问题展开争论。

▎工作人员拒绝交付的理由是:特斯拉怀疑此订单为拼多多与其它商家以用户的名义下单,等同于向特斯拉隐瞒了真实情况。而特斯拉此前公开声明,拼多多的团购活动未经授权。因此,用户应当向相关商家索要车辆或退款。

这明摆着摆了拼多多一刀。一个电商去哪儿造一辆特斯拉出来?即使拼多多自己买一辆Model 3再转给用户,也成二手车了,与其宣传的“新车”不符。

但特斯拉似乎也没毛病:之前我们说过此路不通呀?

▎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该行为违反了特斯拉订购条款中明确约定的禁止转卖条款,因此将取消该订单。

一份特斯拉出具的《汽车订购协议条款与条件》中有这样一段话:

禁止转卖。Tesla直接面向最终客户销售汽车。对于任何我司认为其目的是为了转卖的订单或者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订单,我司有权解除本协议。

▎但是,该用户依然很气愤:他用个人账户支付了第一笔定金,又用个人名义向特斯拉支付了第二笔尾款,中间没有任何拼多多的痕迹,凭什么就认定这是一笔拼多多参与的团购?

他反复问一句话:你们凭什么?就凭你们的怀疑?

对。目前看,特斯拉并没有显性证据,就是凭怀疑。因为拼多多与该用户是私下交易,并不存在拼多多先下单,再把定单转给用户的情况。而且该活动一共有5个名额,目前只有这一位被发现了。

那只有一种可能:该用户自己说漏嘴了。

我们看这一组微信聊天记录的第一段话:

-拼多多呢

-难道打错字还有问题?

可以推断,在这之前,这位客户不小心透露了这笔交易与拼多多有关,一下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客户辩解比较苍白:打错字了。

其实上一组截图,也有蛛丝马迹。客户说:“你们说是拼多多给我(付的定金),就算是,多多又造不出车来。”

这个「就算是」,相当微妙。

二、整个事件的时间线是怎样的?

为了接下来的讨论更有条理,车聚君先把知道的时间线捋一下:

7月21日,拼多多平台上一个叫“宜买车”的商家,推出一个25.18万元团购2019款标准续航Model 3的活动。因比官方价格低2万,引起热议。

7月21日,特斯拉发表声明,称未与该商家或拼多多有任何合作,也未委托任何人进行销售,如消费者因上述活动产生争议或受损,公司不承担责任。

7月21日,拼多多回应:已与商家核实,车子是正品,补贴也是真的。

当天,此事冲上微博热搜。

7月22日,特斯拉将Model 3的第一笔订金由20,000元下调至1000元,但由可退变成不可退。

7月26日,拼多多的Model 3“万人团购”活动,如期举行。

7月28日,武汉一位用户以个人名义在特斯拉官网下单Model 3,并支付了1000元定金。

8月13日,这名用户同意拼多多一工作人员以对方个人名义,通过招商银行向特斯拉武汉公司支付了27.055万元尾款。

8月13日,该用户无意中透露,此次购买与拼多多的团购活动有关。特斯拉工作人员随即表示,不能交付车辆。

8月14日,该用户多次要求特斯拉如约交付,遭拒绝后将事件曝光给媒体。

当天,此事件再次冲上微博热搜。

事儿,就是这么一个事儿。舆论目前没有一个定论,哪种观点都有。我们不妨先听一下各方的主要观点:

三、各方舆论如何看待此事?

吃瓜群众们,主要分成两派。

一派挺特斯拉,主要理由如下:

▎特斯拉的订购协议里,明确规定订单禁止转卖。该用户签约即被认为接受该协议条款。他被怀疑参与了拼多多的团购,之后对话中也基本承认了这一事实。那么就与特斯拉的直销初衷不符,因此取消订单没毛病。

▎拼多多就像黄牛党,对热销商品(订单)进行囤积,再为某种利益转卖给真正的消费者。虽然它不是涨价而是补贴销售,但同样扰乱了该商品的固有销售结构与价格平衡,对其它同价购买者不公平。

▎拼多多在整个事件中,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通过蹭热点达到免费宣传的嫌疑。万人拼团,其实只有5个名额。每个团购者获得补贴2万,一共成本才10万元,但拼多多借此获得的曝光与流量远不止这些。

两次登上微博热门,足以说明它的宣传目的超额完成。

另一派是挺拼多多,理由如下:

▎拼多多不存在转让订单,因为订单自始至终就发生在用户个人和特斯拉之间,证据链中没有第三方出现,何来转让?第一笔定金1000元由拼多多支付,但拼多多只是代付,没有改变订单的所有权。

好比,一个年轻人买车时,他的家人/朋友帮他付了首付,但订单与销售合同的乙方都还是这个年轻人,那么销售方是无权干涉这种私人间的资金来往。

▎2017年实施的新版《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打破汽车销售品牌授权单一体制,允许授权销售和非授权销售两种模式并行。销售汽车不再必须由汽车品牌商授权,汽车卖场、汽车电商都成为鼓励对象。

根据上位法原则,特斯拉的「家法」应服从于更高级别的「国法」。

▎拼多多此次活动只有5个名额,特斯拉平均月销一万多辆,不会对后者的正常经营造成任何实质性困扰。而且,该武汉用户购买时,合同与实付金额均是特斯拉官方的27.155万元,不存在扰乱市场的行为。

至于拼多多是否虚假宣传,是由市场监管管理部门裁定,不是由特斯拉单方决定。至于拼多多私下补贴用户行为,可视为一种赠予行为。

故事聊到这儿,车聚君觉得双方都有理。到底怎么判断呢?再听一下业内人士的说法吧。

四、各方专业人士怎么看?

截止发稿时,特斯拉官方未发表进一步看法,估计其仍维持7月21日观点。

8月14日,一名拼多多「秒拼事业群」的工作人员“乐福”发文回应:

1、该消费者主动告知了特斯拉,自己参与了拼多多的活动。他本人在特斯拉官网下单且不会转卖。

2、拼多多与宜买车根据承诺,已经为消费者提供了2万元车款补贴。

3、对特斯拉拒绝交付车辆,拼多多表示遗憾,并支持消费者维权。

最后,乐福用个人语气评论:招牌大了,不该豪横;店大了,不应欺客;手握先进技术,更应心态平和,善待消费者。

车聚君点评:以上基本属实。修饰之处在于,该用户是不小心透露了与拼多多的关系,否则特斯拉方还真不一定知道。

另外,拼多多讲已经补贴了2万,上文算出消费者的实际得益是1.975万元,那么少的250元,很可能就是用户在拼多多平台上购买这次“秒杀”的活动费用了。拿250元换回2万,也是划算的。

拼多多的意思是:我们按活动承诺,完成了团(xuan)购(chuan)任务。接下来,特斯拉--你要善良哦。

于是,车聚君采访了一位前特斯拉销售人员。他介绍:

特斯拉一直禁止订单转让。因为确实存在个别人,通过转让订单牟利。

比如2019年8月,当时订单包含三年免息,车主能省3万块。有人下单后,恰巧该政策取消了。他出于某种目的,就把订单在论坛上公开转让,标价1万元。受让方虽然花了1万,但能节省3万,也能赚2万元。

但对于特斯拉来说,这是一种不合理现象。只是现实中,确实难以判定。比如对方坚持说自己购买条件不符合,不是故意不买;或者说受让方是自己的家人亲戚,本来就是对方要出钱购买的。

“你总不能让他们拿户口本来证明吧?”他有些无奈,“所以过去会有一些浑水摸鱼,能卡的就卡下来,实在卡不下来就算了。”

但这次,拼多多明目张胆的来坏规矩,特斯拉肯定不能忍了。

那么,法律上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车聚君请教了律师何先生,他这样解读:

1、特斯拉声称用户违反了协议中的「转让」条款,证据不足,很难成立。但后面还有一句:“或者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订单”,这个就不好界定了。

总之,像特斯拉这种强势的大厂一贯喜欢在合同中,把条款定的非常有利于自己,并给自己留下充足的退路空间,这样才会在可能的诉讼中更主动。

事实上,特斯拉工作人员的做法已经体现了这一点:只要他们怀疑了用户,就可以不用提供确凿证据而拒绝服务。

这一点,车聚君是有体会的。今年一月在上海汽车城超充站,被特斯拉判定超时一个半小时,需付占位费265元。要证据和数据没有,你只能相信它的判罚而乖乖付款,否则之前承诺的免费超充不能使用。

2、根据《物权法》第24条:......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本案中,标的物Model 3的物权尚未登记,其物权的变更与转让可以接受善意第三方。这类似于,购房时在房产证下发前可以做更名一样。即使特斯拉认定这是拼多多在转让定单权利,如不能证明其有恶意,亦不能中止服务。

所以,又回到了比较扯皮的领域:拼多多的团购活动是否恶意?

《物权法》第106条第1款第1分句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

这可能是特斯拉依据的一个条款。它把拼多多当成了无处分权人,所以自己可以追回或保有车辆的所有权。但问题是,拼多多最多是涉嫌将定单转让给了用户,而不是将动产转让。所以,这个依据有道理,但相关性不大。

最终,这位律师的结论是:在《品牌管理办法》、《物权法》双重约束下,特斯拉的内部协议可能不会被法院认可,除非它能举证拼多多或用户确实存在恶意。

如果这位武汉用户真的想买这部Model 3,可以向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提起对特斯拉中国的诉讼。

“不过,”这位法律界人士又补充,“现在是促进内循环经济的时候,而且拼多多和特斯拉都是上海的企业,事件最终有可能从大局出发,双方以某种方式和解。”

那么,车聚君能想到的一个合理收场就是:这位武汉用户取消当下的定单,特斯拉把已经收到的27.055万尾款原路返回。然后,用户重新花1000元下单,重新打一笔尾款27.055万,然后特斯拉如约交付。

车聚小结

这样,拼多多只是多损失了1000元定金,但这场宣传是赚到了。

至于拼多多因这场纠纷,增加的知名度是正面还是负面,就不好说了。毕竟,把5人组团说成是“万人团购”,确实恶俗。而且,表达不专业,特斯拉从来没有2019款这种说法,Model 3的首字母没大写,海报显得粗糙确实与特斯拉的调性不匹配,都是让人侧目的地方。

特斯拉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它一贯喜欢“我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经营思路,这是跟Elon Musk的强势个性息息相关。这次事件中,可能它得重新思考,如何面对中国的新零售冲击,以及法规与民意的调适。

坦白讲,这是一场鲶鱼与鳝鱼的缠斗。

回到消费者。整场事件折腾下来,这体验跟“尊贵的特斯拉车主”风马牛不相及了吧?为什么一定要斗智斗勇、千辛万苦的去买一部Model 3呢?

最后读者们投一下票吧,你支持哪一方?

特斯拉大战拼多多,你支持哪一方?(单选)

我支持特斯拉-我有规定听我的!

我支持拼多多-我花钱,我愿意!

我支持消费者-买你车还这么屌?

谁也不支持,我只是一个安静的吃瓜群众。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