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没文化,真可怕

2020年08月18日 18:48:01
分享到:
来源:

漂亮的躯壳交警查问,有趣的灵魂一年两审。也许这就是中国汽车文化的缩影吧。

什么叫汽车文化呢。这个定义可以很宽泛也可以很狭隘。狭义的话,就是我们玩车玩得怎么样。怎么样,广义的话,就是我们和汽车发生关系的方式,汽车对我们的生活形态产生了一些变化和影响,都叫汽车文化。

比方说,印度拥挤且混乱不堪的交通状况,搞到凸出的外后视镜反倒成了穿街过巷的累赘,不装后视镜反而是常规操作;一辆摩托可以装10个人;TATA那辣眼的设计风格,这些都是广义的汽车文化。

电动车和汽车抢道、老年人代步车、个别地方买车之后要烧炮仗“开光”、辣眼睛的CDM改装风格……即使不够高大上,其实这都算是广义的汽车文化。

广义的汽车文化不分好坏,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是如果我们的汽车文化真的只是这样,也挺糟糕的。那么中国有令人赏心悦目的汽车文化吗?换个问法,中国人“会”玩车吗?

有人说我们也有在玩改装啊,有玩气动低趴的,有玩性能强化的,有玩老车修复的,国外有的汽车比赛中国都有,我们也不乏很多对汽车历史有很深厚认识的车迷。

这些算不算中国的汽车文化呢?我认为,如果是模仿别人在玩的已有的东西,顶多是国外已有汽车文化的中国分支。更重要的,要看它有没有我们自己的审美和观点表达。

同样是玩保时捷风冷911,玩浮夸宽体的RWB风格,和复刻加再创造的Singer就截然不同。它们背后的品牌哲学,表达出来的就是两种911的玩车文化。有想法,才有文化。

比方说,泰国改日系车,明明用的就是日系车,改装的零件也都是能够在别的改装案例里面找得到,但是它们组合得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狂野而浮夸。我们可以看到改装背后充满着一掷千金的狂热,看得出车主是有想法有追求的。

我觉得,以我们大部分人接触汽车的时长,汽车圈和车主对汽车的审美、历史文化底蕴、改装与翻新的手法和技术支持,我们还没有形成和我们的汽车消费规模成正比的汽车文化。

并且在各种各样的外部因素的限制下,未来也不见得会形成中国自己的汽车文化。毕竟文化这东西,离不开土壤。汽车文化的土壤,说多了都是泪,大家自行心领神会吧。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有没有汽车文化都无所谓,只要我们还可以岁月静好地买车、开车、用车就行了,这才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我们的五菱宏光不就是我们自己的汽车文化的一张名片吗?

五菱宏光这个例子是不错,可是汽车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

所有文化的背后,其实都是产业在支撑。汽车文化的背后,它就是汽车产业。

美国人玩各种老车修复做得非常出色,背后是非常完善的高端加工业,汽车零件复刻和创造的产业链。

欧洲有非常浓厚的赛车和跑车文化,我们可以看看欧洲从小钢炮到性能车再到超跑,再到赛车车队,这都是根植在欧洲土地上的实力。

日本玩JDM改装文化能得到全世界认可,也是因为日本本土有很多改装品牌,它们的产品,构筑成作品,再由作品和产品,交汇成JDM文化。

香港虽然没有汽车制造业,可是香港车坛之所以这么多样化,有那么多“神兽”出没,就是因为他们的汽车进口政策,令汽车贸易行业蓬勃发展。

任何一个我们能够说出来的“有汽车文化”的国家或地区,背后就拥有一条强大的汽车文化产业链。产业化,是让文化落地的根基,没有产业空谈文化,终究不过是空中楼阁。

无论我们有没有汽车文化,我们总会在用车的各个环节,对汽车做一些动作。

最简单的,我们要买车,汽车买卖(包括进出口业务),就是一门产业;对它进行维修保养、清洁整理,如何正确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驱动的是汽车养护行业;

在它逐渐老去的时候,我们要修复,背后支撑的就是老车修复行业;你选择把车卖掉或者去买一辆二手车,车况评估、交易平台,绝对影响一次二手车交易的质量,背后相关的就是二手车产业;

改装当然不必说,没有强大的行业力量,改啥都改不利索。

最简单一个例子,我自己的斯巴鲁翼豹之所以选择拿去深圳做发动机强化,就是因为深圳一直以来就是三菱和斯巴鲁的玩车前沿阵地,有浓厚的日系性能车氛围。这个氛围,和店家对这些车的改装、修复技术,是相互成就的。

而如果你在没这款车的文化的地方买了车,就没这个条件去玩这款车。

是的,玩的人多了,它才能成为一种风气,进而成为一种文化。入坑的人多,也可以反推产业的成熟。只有一个人要修复老皇冠,那它的修复效果肯定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店家必定是要走弯路,而消费者必定要花冤枉钱的。如果是100个人要修复老皇冠,那么很快就可以轻车熟路,修复的效果自然是熟能生巧。

那么我们不要文化,只要产业不就行了吗?可是,如果没有文化,又何来优质的产业。又或者说,产业足够强大,就会滋生出文化。文化是产业兴旺的一个结果。

我们就算不去强求汽车文化,但它的存在,其实是可以惠泽每一个车主的。

我们背后的产业,玩车的人,这都是我们普通车主的靠山。产业有多强大,玩车的群体有多庞大,我们就能够对我们的车有多好。

虽然我们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汽车文化,可是我们已经在我们的车上表达我们的想法了。有人会把自己的情怀车修复成自己儿时记忆的样子,有人在改车的时候融入中国元素,有人改车的时候是在表达自己对时尚的触觉,有人会根据自己女儿的喜好来改车……

这样的人虽然还不多,可是这就是一个苗头,是我们对汽车爱得越来越深、了解越来越多、理解越来越透的证明。

所以我们做情怀车节目,做改装科普类节目,做《大疯车》做《驾值观》,就是为了让大家可以了解、理解汽车的另一面,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我们一起发声呼吁广州暂缓对国一国二排放车的限制,不只是因为我们手头上都有情怀车,而是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们汽车文化的火种不要熄灭。

我们构思情怀车中心,就是想要服务于大家对汽车的爱的表达,从“产业”的角度,做一点实业性的尝试。

汽车文化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它是一棵参天大树,它现在也许正在萌芽,很容易就会被暴雨淹死,或者被烈日晒死。也许在不懂车的路人看来,把它种大是一厢情愿的自嗨,可是我们还是愿意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只是施点肥,浇点水。

我也没觉得要上升到使命感的层面,只是因为,我们是谁,我们的汽车文化就是怎么样。我真的希望看到我们的汽车世界可以更加美好。文化沙漠这个词,太没温度了。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