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充电桩这么建,电动车可以放心食用?

2020年11月03日 14:45:01
分享到:
来源:

桩在外,车在家,车要去找桩,供需不匹配,充电桩建再多也不会让电动车用着方便,只会徒增空置桩罢了。

最新数据,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超过450万辆,公共充电桩有141万支,车桩比虽然没有达到预定的理想1:1,但也达到3:1,应该是让新能源车用起来比较舒适的配套。然而,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充电桩不够,充电麻烦。这是主观错觉吗?我想不是。

我们前一阵出去做了一次10座城市的实地调查,发现目前一些主要城市充电桩建设存在几个共通性痛点:

1,充电、停车收费分离,重复收费,大部分要求电车充完即走,再停收费;

2,电桩选址哪里有地哪里建,供需匹配度低;

3,电桩管理不到位,热闹的地方油车占位严重,不热闹的地方定位时有不准,环境脏乱差。

三个因素加起来,实际用车中,车主得抽时间专门去充电,有找不到位充电的风险,然后还要在那等充完把车开走,体验自然不会好。

这种模式和我们用燃油车一样,所以导致我们希望充电速度越快越好,甚至有人提出5分钟充满!事实上,至少目前技术和供电实力不允许。

那我们来看看,能不能找到更适合电动车的补能模式。

近日出台的2021-2035新能源车产业规划中,不仅提及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还强调了基础设施要科学布局、加强建设规划与统筹协调,并引入体系这个概念。

规划所引导的充电桩建设方向发生了变化,放弃追求充电桩配套比例,转向场景化补能引导。在城市,发展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也就是说平时通勤停在哪就在哪充,提升便利性;在高速和公路,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及城乡公共充电网络,满足长途驾驶中途补能需求;当然,技术创新还要继续,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

假如你有一台电动车,舒适的补能体验是怎么样的呢?平常在城里通勤用,可以使用家里或单位停车场慢充桩补电,随停随充,不用另外抽时间出去充电,这种用法比起燃油车要省时省钱。出远门,先用慢充整夜补满,途中利用高速快充桩补电,解决里程焦虑,到了目的地再次用慢充桩补满,基本使用体验接近燃油车。

如果达到这种效果,是不是电动车就可以放心食用了?你可能会说还要解决电池安全、资源回收的问题呀,这些先放一放,我们今天只讨论充电基建。问题在于,从现状到理想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难点在于,提升充电桩的供需匹配度,包括高速路快速充电桩在出行高峰期的有序使用,以及城市慢充桩普及。

高速路目前采用服务区配套的方式,每个服务区配4个充电桩的数量在平常还可应对,一旦出行高峰,连服务区都进不去,如何解决快速补充需求?加大配套比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否可以借智能数据管理,推进充电预约,缓解续电拥挤度?

目前,慢充桩普及进度远低于公共充电桩建设速度。比如,厦门公共充电桩数量超6千支,而小区居民申请的充电装表数仅为809户。要推进慢充桩普及,政策要做得更细致更贴地,目前依然有不少地方未打通居民楼、办公楼物业管理环节,私人安装电桩申请受阻;在个人拥有产权的停车位比例不高的情况下,由物业统一配套是实现多车一桩、慢充共享的基础条件,但配套机制未启动落地,我们在福州实地调查一个2019年开始交楼大型新楼盘,它并未如福建省要求的非固定产权和公共停车位配套比例不低于20%,并100%预留安装条件;厂商售车未强制要求配套7kW慢充桩,有些厂商配的是220V充电器,充电效率低,没有充电锁扣保护。每一个问题都是一座山,各地状态不同,解决起来不能一刀切。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很难100%解决以上问题,各城市因应资源情况不同,解决的方案与新能源化路线也应有所不同。总之,应该避免过去一刀切,全国一条方的管理方式。

从燃油车切换到电动车,产品形式虽然还是四个轮子配个沙发,但实际使用的方法模式也许需要调整,我们也应该以理性的眼光看待电动车,积极探索电动车的正确打开方式,避免以燃油车的标准衡量,间接否认电动化的价值与优势。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