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三问滴滴数据造假疑云,滴滴为提升估值有多“疯狂”?

2020年11月04日 08:55:03
分享到:
来源:

导读:目标订单灌水?数据造假成惯犯?花小猪用户投诉不管?市场不只是资本说了算,无视商业规律和监管规则的商业行为,在中国显然行不通。

10月份,滴滴出行国内月活跃用户突破“4亿”。

伴随着媒体对滴滴回归国内港股IPO的消息越来越多,关于这个出行巨头估值,也成为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焦点。然而,一则《青桔单车日订单量突破2000万单,单日超美团及哈啰》的消息,不禁让人疑窦丛生。而为了提升估值,滴滴今年也挺“疯狂”。

数据显示,10月23日,滴滴出行旗下的青桔单车全天总订单量达到2300万单,而美团和哈啰当天订单总量分别为1700万单和1900万单。针对上述数据,青桔单车方面不予置评,哈啰出行则予以否认。

没过多久,揭开的迷底让人再次倒吸一口凉气。有青桔运维在某城市管理群自曝,主管让其刷单。“一天要做300单,做完还要拉60个新用户……我这一天需要上多长时间的班。”

事实上,10月23日,青桔单车在全国大范围举行了“免费骑行”“骑行15次送15元红包”等活动。

“这种骑车倒贴钱的活动,实质就是花钱买订单量。”有分析人士表示,贴钱促销等引流手段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少见,但大多数时候只是在项目起步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因为这些骑行数据并不真实,商家之所以要花这些钱,肯定是被某些因素逼到了角落。”

网约车发展陷入瓶颈,“每天1亿单”有多难

“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这番论断之所以精彩,就因为它能通用于古今中外。

青桔单车以及背后的滴滴,之所以祭出“刷单”大法,无疑是出于资本运作的考虑。

10月下旬,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滴滴出行正转变之前美股上市的计划,转而考虑最早于2021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预计IPO时的估值超600亿美元。这比此前700-800亿美元的预计估值大幅缩水。有分析认为,这是受此前多起“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的影响。

为了扭转不利局势,滴滴创始人、CEO程维在今年年初提出“0188”三年增长战略——“0重大安全事故,每天服务超过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网约车的日订单量大约2100多万单。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50多万张,车辆运输证约104万张,有19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了经营许可。

这意味着,即便只算有证网约车司机,单车日均也只有8.4单。这也能解释为何在很多地方出现了网约车过剩,导致部分网约车开始退出经营。

因此,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疲软,国内各城市对网约车管理日益正规化的情况下,要在3年内实现日单量1亿单的目标,共享单车无疑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共享单车在全国360多个城市投放运营,投入的车辆达到1945万辆,共享单车日均订单量超过4570万单。

“如果要在三年内实现1亿单的目标,两轮出行至少应承担四成的比例,也就是日订单4000万单。一方面,目前全国共享单车日订单都不到5000万单,这个数字未来几年都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美团单车、哈啰单车强敌在侧,青桔很难占据绝对优势。”上述分析人士指出,或许正是由于目标与目前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滴滴做出了更为激进甚至扭曲的市场行为。

监管部门亮“黄牌”警告、消费者吐槽不断,这样的滴滴还能走多远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滴滴第一次被质疑数据造假。

今年5月27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公示了2020年第一季度共享单车运营监督考核情况。该文件指出,2020年一季度,青桔单车因违规投放车辆被行政罚款两次、静态数据接入低于70%(合格为90%)。同时,由于存在严重的数据造假行为,青桔单车一季度综合评定成绩为B级。

无独有偶,广州共享单车考核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青桔单车因数据接入造假被媒体曝光,根据考核规则额外扣减1分。

此外,广州市交通部门6月扫码核查情况显示,青桔单车与监管平台的接入率仅为55.64%,换算后总量超17万辆,比现有运营配额的9.5万辆多出近8万辆。因此,广州市交通部门在6月23日专门约谈青桔单车相关负责人,发出书面整改通知。

“今年青桔单车的战略目标是,在其已经进入的城市,投放量要达到哈啰单车、美团单车两家总和的两倍。”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公司估值下滑背后的难言之隐,滴滴似乎打算“绕开监管换市场”。

据界面新闻报道,今年国庆前夕,滴滴连夜从太原、沈阳等城市调离了近10万辆青桔单车运往北京,大幅增加北京的单车供给。

随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紧急约谈青桔单车运营企业,责令其于10月底前将违规投放青桔单车运出北京

“自8月北京全市开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专项整治以来,执法部门收到大量企业违规的投诉及证据材料,其中青桔单车违规投放相关的投诉最多、情节最为严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相关人士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对滴滴这样的“惯犯”十分头疼。

让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头疼的还有滴滴出行新推出的“花小猪打车”。

自上线以来,花小猪打车惹来了诸多争议。一方面,北京、天津、深圳、南京、合肥、青岛、日照、烟台、诸城、阜新、淄博、郑州、海口、北京、潍坊等城市的交通主管部门先后发出警告,称花小猪打车未取得相关资质即开展网约车服务,涉嫌违规经营。

另一方面,用户关于花小猪打车的各种投诉接二连三。甚至有花小猪司机得意洋洋地告诉乘客:“花小猪的好处就是你没法投诉!”

“现在,我宁愿多花点钱用别的打车软件。几乎每一次用花小猪打车上班都会迟到,滑稽的是,我明明为了不迟到才打车的呀。”来自广州的90后上班族谢文静表示,自己已经忍无可忍,卸载了花小猪打车App。

“只要选择一口价的形式,就必须按照系统规定的路线,可是很多时候系统规划的都是绕远的路线。我还没办法更改。”她说,尽管用花小猪打车更便宜,可是“投诉无门”让自己没有安全感。

在微博等社交媒体搜索“花小猪打车投诉司机”一词,蹦出来的各种控诉让人触目惊心。“真长见识了,第一次有司机威胁我收小费”,“气死了!半路加钱我没答应,司机居然中途甩客”,“司机擅自取消订单,没赶上飞机只能花钱改签”……

尽管一度舆论汹涌、被监管部门频频亮出“黄牌警告”,滴滴孵化新品牌、大肆圈地的脚步还是一点没耽误。

然而,两年前滴滴高管对于“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的道歉言犹在耳。如此野蛮生长的背后,滴滴“0重大安全事故”“滴滴一下,美好出行”的承诺还有几分可信度?结果不得而知。

资本市场的压力、公司估值的下滑、激进的订单目标、扭曲的市场行为,这样的怪圈已经吞噬了不少原本拥有大好前景的公司。因此有证券分析师提醒,无论是数据造假,还是不顾用户体验的野蛮扩张,归根结底还是“0188”目标和公司估值存在较大水分。

“所有公司——尤其是从事出行行业这样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公司——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将永远存在。无论有多么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一旦不能解决好安全隐患,产品口碑和公司估值都可能面临断崖式下跌。”有业内专家指出,市场不只是资本说了算,无视商业规律和监管规则的商业行为,在中国显然行不通。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