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共享汽车梦碎了?还是刚刚开始

2020年11月30日 18:41:01
分享到:
来源:

最具激情的年份应该是2017年,那时候无论是地方政府、科技公司还是传统车企,都对共享出行报以极大地热忱,共享汽车也被视作汽车行业最有可能在短时间实现并走向热火的风口。就连李开复也说,一辆私家车只有4%的时间存在价值,其它96%的时间都是停滞的。而共享出行,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些车企也是在2017年开始,把打造共享出行汽车产品放在了企业发展战略的中心位置。

时至今日,初具规模的共享出行企业也有不少,对我个人而言,共享汽车也成为了我在外旅行的首选工具。但,这些共享出行公司未来真的乐观吗?车企在其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让更多的人参与使用还有哪些问题亟须解决?这些都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头部阵营现状

如果单从财报上来看,滴滴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经亏损了500亿元,但我对它这种烧钱砸市场的方式不敢苟同,尽管见效很快,但是对于一个新兴行业来说,反而会扼杀了一些良性竞争的空间。好在,任凭滴滴如何烧钱,最终也没能形成自身在市场上的寡头地位。仍然有一些竞争力出色的公司,在缝隙中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

从出行体验上来讲,我个人更看好联动云。除了第一次使用,在副驾上看到了一些用户遗留的垃圾让人感到心烦之外,整体的使用过程并没有让我感觉到有任何不妥之处。甚至,比我预先想象的要便利的多。

然而,便利了用户,就是为难了自己。如果你使用过联动云,就会发现现阶段你很难找到一台品色不错的共享车,几乎每一台都是伤痕累累,轮胎漏气、车皮剐蹭都算是小事儿,音响故障、座椅划伤简直不要太常见。由于缺乏严谨的值守,用户在享受高自由度的使用过程中,背后高昂的车损以及资产贬值成本也成为了联动云身上的重担。

Go fun我只使用过一次,而且使用时间没有超过5个小时。奇瑞小蚂蚁这款车本身的品质尚可,但是用于共享出行,感觉还是在给自己徒增出行焦虑。尤其是在一个不那么熟悉的城市,你需要留意汽车的电量以及你要去的地方有无充电桩/还车点等等,有趣的是,Go fun还车点和联动云有很大的不同,联动云是只要有在规定位置泊入车位即可还车。而Go fun每个还车点是有限额的,假如你开走了一辆,其它用户在这里还了一辆,那么你就要去寻找其它还车点了。

也就是说,目前共享出行行业到底是"方便用户"还是"方便盈利"这第一阶段的矛盾还尚未解决,运营方式不够成熟。

外压内斗俱在,实现破局太难

无法扩展营收可以说是共享出行企业最主要的外部压力,年初的疫情更是让这些企业营收缩水严重。即便是一些服务公司在第一时间就安排了出行工具日常消杀工作,但是不透明的管理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仍显得有些心怀不安。好在我国的抗疫成绩非常显著,否则怕是没几家共享出行公司能熬过今年。

"内斗"部分的主要压力,来自于传统车企入场。在汽车行业这两年的主题是,车企由汽车制造向出行服务转型,那么首当其冲要进军的领域必然是分时租赁。说来有趣,按目前汽车市场销售环境来说,这些主机厂应该学会做减法来保存已有的市场份额。但是,他们也必须通过做加法的方式来创造新的营收,这样的矛盾,使得一些专注于共享出行服务的企业市场被挤压,好消息是他们在渠道铺设上还没有实现量化,这给滴滴、联动云、Go fun留出了喘息的时间。

"键"在化学领域中它是可以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在我看来目前共享出行行业就缺乏一个这样的"键"。传统互联网公司亦或者是传统车企,他们在这个领域中单枪匹马地做自己的份额是很难有所建树的,也是互联网+汽车+服务的综合产物,故而需要跨行业整合思维来做这件事儿才更有可能实现突破。

当然了,联动云、Go fun早已深谙其道,联动云背后的宝能集团当初大手笔收购观致汽车,也是为了共享出行服务做铺垫,如今已初见成效,但若想在进一步,就需要考虑产品研发和前端服务他们在未来发展的比重。尤其是产品研发,现如今在宝能麾下的观致仍没有跳出传统汽车制造的思维。

这件事儿服务比销售更重要

如果站在传统车企的思维上来看,他们进军汽车分时租赁市场,除了高效利用产能创造营收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用户先行体验的方式,转化到产品的销售层面上去。这听起来十分美好,但仔细琢磨并不靠谱。如果你在一线城市,可以通过一些app去体验BBA的分时租赁服务,就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在共享出行的过程中,满足用户便捷使用需求是理所应当的,在满足这个基础的条件下,用户才会考虑到整个出行过程中,车本身的加分项。但凡过程中有任何不便捷或者说是产品上的槽点(这在共享产品上极容易发生),那么首先背锅的就是汽车产品本身亦或是服务。

所以说,如果有车企打算盘说分时租赁是更高级的"收费试驾体验"的话,我劝还是尽早打消这种想法。在本文第一节就已经提到了,想要给用户带来顶级的体验,那么后期必然会承受巨大的养护成本,之前这些成本被分摊到各4S店,而且产品损耗也在可控范围之内。而共享出行则打破了这个边界,为它花的钱或许比因此买车赚的钱还要多的多。

我认为车企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专门为共享出行服务去打造产品。

从最基础的零部件防盗和连接线上的车况信息,这些在销售端毫无卵用的配置,在共享出行领域却可以大放异彩。之前,我在使用联动云时,就发现它线上只能查询到车型、车牌号、剩余油量/续航里程,其它信息一概没有。直到我正式开始租赁,才发现音响损坏、轮胎少气儿等问题。事实上,不管是服务公司还是用户都需要更全面的、实时的车况信息数据。

结语:总而言之,如今的共享汽车仍然没能从之前的租车思维中跳脱出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看再过五年共享汽车也难有起色。但是如果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解决用户出行问题,其实共享汽车仍然大有可为,尤其是手握汽车制造资源的企业,为服务专门打造产品并不存在难点,关键就是如何使用这个"化学键"。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