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人】中欧投资协定的分量

2021年01月06日 13:19:01
分享到:
来源:

这份协议不止是重量级投贸安排,对于突破美国的战略围堵,强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文/《汽车人》黄耀鹏

赶在2020年倒数第二天晚上,中国和欧盟领导人共同宣布签署《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在WTO新框架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贸易全球化传来的又一个好消息,上一个利好是RCEP。两个协定惟一共同签署方是中国。

化解安全困境

在美国2018年发动对华贸易战开始,中国的不安全感迅速增强。中国自此有和其他主要贸易体缔结更紧密投贸协定的紧迫感。东盟和欧盟是中国的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

CAI和RCEP都经过多年、数十轮的谈判,而中国在关键时刻的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和RCEP一样,CAI协议文本未公布。有人认为,国企补贴透明化(欧洲人也给农业和国企补贴)这一部分,是中国在最后时刻才做出的重要让步。需要指出,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争端解决全部四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准入,双方进入条件是一样的。

全球各大媒体,无论立场如何,无一不认为这是中欧间空前重要的协定。目前中欧直接投资比例过低,主要受到准入抑制。2019年发达国家接受的FDI(外国直接投资)只有历史峰值的一半,全球也下降了15%左右,而2020年显然更糟。CAI此时来得正是时候。

德企想要更多市场

欧盟对外FDI有一半投向制造业,而中国此前没有向任何贸易体做出如此深远的市场准入承诺。欧盟汽车业已经摩拳擦掌,不但要大大深化中国的投资,还要与日本竞争者一决高下。后者正凭借RCEP得到汽车零部件90%零关税的有利条件。

德国《商报》指出,在新冠流行之前,中国就是德国汽车制造商最重要的销售市场。如今更是不可或缺,如果被日本人抢走了,后果无法预料。而2020年日本品牌在华占有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汽车制造领域,包含新能源汽车,消除了欧盟企业对华投资障碍,特别是股比限制。“取消限制”此前已经列入工信部政策范畴,现在又变成对外承诺。

不过,协议禁止欧洲汽车制造商建立新的传统燃油动力车企。已经建立的合资公司,只有在工厂生产效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下,才可以获扩建。

欧企可以在华设立100%控股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效仿特斯拉)。目前,法国和意大利车企都在中国过得不大如意。德国车企则不然,继宝马获准实现对华晨宝马股份增持至75%之后,大众也与江淮成立了第三家合资公司,德方股比75%,名称也变成“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一再有传闻称戴姆勒正在试图谈判增持北奔股份,但目前外界甚至不知晓是否有这个谈判。如果按照CAI,谈判很可能已经在进行中,而且戴姆勒增持,没有绝对的障碍。

这与国企市场地位谈判一样,对低效国企固然是利空,但对于决心取得战略突破的国企来说,也是利好。2020年长安自主取得好成绩,证明国企也能做好自主。

在中美并无投资协议的情况下,特斯拉能在上海建立独资企业,不光因为特斯拉与上海有纳税、销售额的对赌协议,更因为中国需要特斯拉这样的企业。根据进入WTO的经验,参加高水平竞争才有利于中企快速成长(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被淘汰)。过度保护才是竞争力养成的敌人。

新势力的机会

新能源领域,欧洲并未孵化出全球性企业,甚至拿得出手的都没有。欧盟着意培养的“北伏”,只是意在抵御亚洲电池供应商垄断供应。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并不成熟。

相反,协定给了中国新势力机会,去欧盟开拓市场。

中国的合资车企,受到合资方限制,很难对外出口,而自主偶有出口订单,规模都不大,而且大都是单纯的物贸,没有当地投资,持续性不好(长城比亚迪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欧盟国家的市场对中企来说,更是“未开发地带”。

近日,小鹏汽车向挪威交付100辆G3,小鹏方面认为这只是开始。蔚来建立出海事业部,内部代号“马可波罗计划”,海外第一家NIO House可能是哥本哈根。爱驰汽车在法国科西嘉向B端客户出售数百辆车。大家都有信心,这些贸易不是“一锤子买卖”,但目前欧洲市场的开拓只是初步尝试。

新能源汽车的服务(特别是超级充电),如果不能在欧洲实现布局,开拓活动很可能沦为浅尝辄止。

2020年的欧盟市场可能超越中国,成为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20年1-11月,欧洲市场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注册量突破105万辆,超过中国市场的90.5万辆。和中国补贴退坡不同,欧洲人选择强化补贴,欧盟27个成员国(英国已脱欧)中有23个出台了新能源车激励政策,德国将购买新能源优惠增加一倍至9000欧元。

欧盟没有对域外新能源产品进行补贴歧视,更容易转化销量。如果新能源汽车企业直接投资欧盟国家,进行本地化生产,实现梦寐以求的在欧盟汽车投资落地+当地销售,CAI为此提供了可能性。

这么多年,“市场换技术”已经落空,“投资换技术”是否可行,新能源汽车领域值得尝试。

欧美利益不同步

不过,协议文本生效,还需要得到欧盟各国政府、欧洲议会、中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程序需要走6-12个月,而且,这只是框架协议,如何以法律形式保障执行,需要更长时间磨合。协议全面落地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不过,投资协议实质上是对外国投资者投资前的准国民待遇(除了负面清单),这种协议从来不只构成单纯的经济影响,还具有政治意义。

当获知协议“可能签署”的时候,拜登任命的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就喊话称,让欧盟等拜登上台商量一下再定,不要急着与中国人达成协议。

2020年12月21日,拜登团队公开表示,希望欧盟能尽快与美国就中欧贸易谈判一事展开洽谈,没想到欧盟的反应是快马加鞭。 默克尔抓住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机会,也为协定出了大力。德国担心,2021年1月主席换成葡萄牙,后者很可能顶不住美国的压力。

美国对华战略压力,一部分引起欧盟的不满。作为对美国芯片输华禁令的反应,2020年12月17日,法、德、意等欧盟17国电信部长签署《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计划投入1450亿欧元,在半导体芯片关键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减少依赖。换言之,就是拒绝美国人替欧洲筛选客户。为了保证对华芯片贸易,欧洲也正在大搞供应链和技术“去美化”。至少在对华经济关系上,欧美利益不一致。

美国媒体认为,这份协议可能损害欧盟与拜登政府的关系。美国有人指责欧盟是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破坏者。

这份协议不止是重量级投贸安排,对于突破美国的战略围堵,强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文/《汽车人》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