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大观|再陷造假丑闻,日系工匠造车还能承受多少污点?

2021年02月22日 20:34: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大观

作者|凌云

福岛近海地震带来的影响尚未结束,日本汽车工业领域就出现了一场新的“地震”。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曙光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曙光制动”)于2021年2月16日公开表示,该公司4家日本本土工厂生产的刹车及零部件产品中,有114000多项质检数据经过篡改或编造,其中有大约5000项没有达到与汽车厂商约定的标准值。

更值得注意的是,曙光制动近年来定期报告的数据为192213 项,换言之,即约有6成数据涉及造假。而且,造假行为至少可追溯到2001年,至今已持续近20年。

针对上述丑闻,曙光制动总裁Yasuhiro Miyaji于当日进行公开道歉,并解释称,公司内部的监管机制不健全、质检从业部门及人员的合规意识淡薄,是出现造假事件的主要原因。不过,Yasuhiro Miyaji还表示:“安全性没有问题,我们已经让汽车制造商也确认了这一点,预计不会对问题零部件发起召回。”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曙光制动造假事件,是继高田缺陷气囊召回门、均胜安全带数据篡改门及电装燃油泵熄火门之后,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又一次造假丑闻。

据了解,曙光制动的主要客户除了丰田本田日产等本土品牌外,还有通用、大众等海外厂商。

对于此次丑闻,有曙光制动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10家日系车企受到影响,但无法透露具体的企业名称。同时,该负责人还透露,目前事件调查主要集中在日本国内,尚无法确认本次造假事件是否涉及中国市场。

重蹈高田覆辙?

曙光制动公开的详细调查报告显示,在2019年10月接入全新的经营体制后,公司质保部门负责人就向高层提交了子公司曙光山形在汽车刹车片制造过程中,存在定期检查报告数据记录不恰当的报告。2个月后,曙光制动对造假事件开始进行公司内部调查,并于2020年2月将范围扩大至日本本土所有生产基地。

调查结果显示,曙光制动旗下曙光山形制造、曙光福岛制造、曙光岩槻制造以及曙光山阳制造4家公司,均存在生产端造假、伪造刹车装置及其零部件检查数据等行为,且造假行为早在2001年1月提交的报告里就已经存在。这或意味着,该公司的产品数据造假行为已持续近20年。

对此,Yasuhiro Miyaji表示,曙光制动工业作为与安全息息相关的刹车零部件制造商,数据造假是不该有的行为,公司对此深表歉意。

与此同时,由于造假丑闻,曙光制动于近日最新的报告中表示,该公司目前已收到ISO9001认证和IATF16949认证审议暂停的通知。

回顾近年来日本制造的丑闻,最为著名的当属“高田气囊事件”。

2017年,高田公司在美国认罪支付处罚金,并在浩浩荡荡的讨伐声与无数的主机厂召回中宣告破产。

如果从2004年算起,“高田气囊事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为16年,相比造假20年的曙光制动,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那么曙光制动,会成为下一个高田吗?

从目前的事态进展来看,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据了解,目前曙光制动已经向日本国土交通省等主管部门提交了调查报告,并对包括社长在内的公司高管进行降薪处理。而且,在进行“事业再生ADR”(可简单理解为庭外和解)时,曙光制动还引入了丰田五十铃和爱信精机等外部资本。

在众多大股东的加持下,曙光制动无疑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此外,在业界看来,虽然造假时间长,涉及面广,但曙光制动的产品并未像高田气囊一样,引起多起重大安全事故。因此,相比高田,曙光制动更像是此前的日本电装公司(DENSO)。

造假已成常态

自“高田气囊事件”开始,日本汽车产业的丑闻几乎就没有中断过。

2009年,因安全气囊存在缺陷,导致全球多起死伤事故,高田公司“气囊门”丑闻爆发。

经过不断发酵,深陷“气囊门”丑闻的高田公司最终破产。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1亿辆汽车召回,且余震至今仍未停止的高田气囊事件,只是日本汽车产业“丑闻大戏”的开端。

2017年,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被曝数据造假。公开报道显示,该公司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检验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供应给客户。问题产品波及多家日本企业,其中包括丰田及旗下雷克萨斯日产及旗下英菲尼迪本田马自达斯巴鲁等日系车企。

2020年,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电装公司又被曝出燃油泵产品存在质量缺陷,致使丰田本田斯巴鲁马自达等多家日本车企及广汽本田东风本田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长安马自达等多家日系在华合资车企发起大规模召回。

同年4月,日立集团旗下的日立金属宣布,公司及旗下子公司生产的部分特殊钢产品和磁性材料产品存在违规检查、篡改数据等问题,部分汽车零部件厂商受到波及。

而此次曙光制动的造假丑闻,也再次给一直以“工匠精神”自居的日本汽车制造业,蒙上了一层阴霾。

值得一提的是,除日本汽车产业零部件制造商外,造假同样也是日本整车制造商的“拿手好戏”。

2016年,日本三菱汽车工业公司承认,其在车辆燃油经济性测试中篡改了数据,共涉及62.5万辆汽车,是三菱汽车自2000年隐瞒车辆缺陷以来最大的丑闻。同年,铃木汽车公司也承认,其在2010年之后生产的车型燃油测试中,采用了“不当”测试方法,涉及车辆达214万辆。

2017年9月,日产被曝出在整车出厂检验环节,聘用了大量无资质人员进行出厂检验程序,而且时间长达38年之久。日产“俯首认罪”一个月后,斯巴鲁承认在过去的30年间,公司下属两家工厂使用无资质检验员“糊弄”新车出厂前的政策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时隔不到一年,日产又被曝出造假丑闻。

2018年7月,业内媒体曝出日产仍有部分汽车尾气排放和油耗数据存在造假。更为戏剧性的是,在日产公开道歉,表示“将采取适当行动以防止未来再发生此类事件”的同一天,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透露,日产开始造假的时间至少始于1979年,这意味着日产的造假行为至今已经持续了接近40年”。

对于近年来日本汽车产业出现的“塌方式”造假行为,有分析认为,背后与日本国内经济萧条、外部竞争压力加剧,日本本土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及利润被进一步压缩不无关系。

资深汽车行业观察人士潘磊表示:“顶级零部件供应商,已与主机厂形成了高度利益捆绑,在这种缺乏监督和竞争的环境下,出现懈怠情绪,爆发品质丑闻,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日本很多大企业都是职业经理人在管理,而不是家族创始人或继承人来管理,相较而言职业经理人更加注重财报的看点,而非企业的基业长青。”另有业内人士指出,极度重视短期业绩,也是导致日本汽车行业造假行为盛行的一大因素。

对于日本制造频发的丑闻,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规范做事、合理解释,同时摒弃“躬匠精神”,坚守“工匠精神”,积极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