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汽车人】特斯拉有可能撤离中国吗?

2021年03月02日 11:52:01
分享到:
来源:汽车人传媒

如果特斯拉敷衍监管问责,一意孤行,仍存在与监管矛盾激化的前景。如果再愚蠢地陷入与市场消费者情绪对立的不利局面,特斯拉仍有可能做不下去,这与它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不相关。

文/《汽车人》黄耀鹏

特斯拉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一年多以来,总体而言一直顺风顺水。产能部署、本地供应链整合、产能攀升至一期工程设计产能,都以创纪录的速度实现了。2020年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销量13.99万辆,排名第一,在EV市场占有率11%。

同时,根据车质网的第三方数据,在EV产品中,2020年国产特斯拉绝对投诉量排名第31,排名投诉/销量比为0.00007%,相对比例排名可能是全网倒数第二(全年横向比对数据未出)。

至少从这个数字上,表明特斯拉综合品控水平,远超市场平均线。但是2月8日,工信部牵头5部门约谈特斯拉,要求其对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OTA)做出解释,落实企业安全责任。特斯拉虽然事后的官方回应措辞谨慎,但至今未见到任何措施。如果迁延时日,很可能被认为“敷衍”。

态度有问题

从投诉量角度,特斯拉的质量至少可称“尚可”,但惟有它获得如此高级别的“约谈”。约谈本身就意味着被约谈对象的态度存在大问题。特斯拉对待售后,给人的印象是傲慢的。整个品牌公众形象经营相当粗糙,甚至是失败的,与特斯拉在业内的地位完全不相称。

这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无关,是特斯拉在软实力建设上的拉胯。上一个在公司文化层面被全网声讨的公司是优步,这与管理层莫名其妙的思维方式有关。

因此就有人提出,特斯拉会不会撤出中国?此前似乎这不是个现实问题,尽管它在2020年3月份曾被认真讨论过。当时美国政府层面正在鼓噪对华脱钩,呼吁制造业搬回美国,时任白宫首席经济顾问的库德洛,还声称要给搬家费。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言论简直是秀下限。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因为政治原因主动撤离中国,所谓安家费更是没有下文。这几年,每年都有知名跨国企业离开,通常只有三种原因:一是在华经营不善,持续亏损;二是得罪中国顾客,只能卷铺盖(譬如前几年的乐天);三是寻求更廉价的产能部署,以后者最为常见。

特斯拉靠不上其中任何一种。它是在华建立的第一家外商独资整车企业,得到从中央到上海市的诸多政策优惠,自己也大赚特赚。在中国的成功,直接把特斯拉市值送上车企榜首,还一度将马斯克送上首富宝座。无法想像,在双赢之下双方拆伙。

但是如果特斯拉敷衍监管问责,一意孤行,仍存在与监管矛盾激化的前景。如果再愚蠢地陷入与市场消费者情绪对立的不利局面,特斯拉仍有可能做不下去,这与它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不相关。

特斯拉与中国市场双赢

讨论这一“双输”前景之前,我们不妨看看特斯拉和中国市场,互相给对方带来了什么。

特斯拉本地化生产后,快速整合了围绕它自身的中国供应链。2020年初,特斯拉声称要达到100%国产化。这是不可能的,因为ADAS/FSD系统和车机系统(包含软件和主板、视觉、算力芯片等硬件),始终掌握在特斯拉自己手里。供应商壁垒较高,突破很难。

特斯拉供应链分为传统零部件、创新零部件和北美本土供应零部件3类,ADAS系统就属于后者。

传统零部件(底盘、悬架系统、玻璃、内外饰总成等)已经实现100%国产化。

而创新零部件中,在宁德时代、华域汽车、拓普集团、凌云股份、均胜电子等企业供货价值较高。电池、电池材料、热管理系统、电驱动系统,正在进入特斯拉供应链。譬如Model Y使用的新型热泵,就由中企(三花智控)供货。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化不是单向的。特斯拉正在谋求自制无极耳电池,如果2022年成功部署,届时很可能出现国产电池供应商订单萎缩。

正如苹果对国内手机供应链的影响力一样,特斯拉激活、重组了中国电动车供应链。这是其他主机厂很难替代的,因为特斯拉在“三电”技术和电池上的独特方案,也促进了供应商技术的发展。

同时,由于特斯拉强势进入中国市场,让所有EV生产商都无法懈怠,特斯拉不止一次地被树为竞争标杆和赶超对象。特斯拉以一己之力,树立了EV产业界技术竞争的主轴。

反过来,中国对特斯拉的影响力很简单,中国直接“加冕”特斯拉为“全球头号EV企业”。尽管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现阶段占据全球不到1/3(2020年特斯拉销量50万辆),但特斯拉在中国的势头,说明特斯拉在中国拥有光明的未来。

闹掰谁更受损

在2020年股东大会上,马斯克表示,受益于“中国速度”和“中国制造”,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在朝着年产100万辆推进,未来Model 3和Model Y的产能将达到约50万辆。

分析机构认为,2025年才是特斯拉的“突破之年”,届时全球销量超过200万辆,营收接近1000亿美元。

显然,中国市场与特斯拉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如果特斯拉离开,以进口方式维持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消费成本上升,对特斯拉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利的。后者将部分转向竞争品牌。而特斯拉对中国供应链的贡献,已经达到阶段性目的。

特斯拉丧失中国产能后,理论上不会伤筋动骨。特斯拉目前拥有6家工厂,美国3座、中国1座、欧洲2座。欧洲工厂均处于建设中,进度落后于预期。柏林工厂预计2021年Q1开始生产Model Y,现在看大概率会泡汤。而上海工厂在2020年初,规划2021年产能升至25万辆,结果现在即时产能已经达到规划标准。

只有关于“中国预言”的段落才是可靠的,有谁不希望拥有可靠的伙伴?

而且,特斯拉当前市值很大程度上靠中国市场前景支撑。如果中国产能“塌了”,一再受挫的特斯拉做空势力,做梦都会笑醒。马斯克此前忍无可忍寻求私有化的噩梦局面,又将重演。

中国市场和特斯拉,都给对方重要支持,但也不是离开了对方就过不下去。相比还是特斯拉损失更大。如此一来,问题就很清楚了,特斯拉不会撤离,除非对监管问责和售后的回应,糟糕到无法让人容忍的地步。

迄今为止,“驱逐特斯拉”从未成为舆论主流,因为会给双方带来莫大的“负面资产”。但特斯拉眼下对市场批评的回应,根本没有上升到性命攸关的高度。特斯拉承诺的“整改”如果继续是漫不经心的方式,那么它就向“很不可能”的糟糕结局跨出了一步。(文/《汽车人》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