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凤凰网汽车>全媒体>正文

中国在这一领域还落后欧洲2-3年,未来10年欧洲占据半壁江山

2021年03月08日 10:01:04
分享到:
来源:上海汽车报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到2050年,氢能可以满足全球24%的能源需求,年销售额达到2000亿-7000亿美元。

而欧洲正在加快争抢氢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与麦肯锡于近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已宣布的228个氢能项目中,有126个位于欧洲。该报告认为,如果所有计划中的项目都能最终落实,那么未来10年,全球氢能投资额将超过3000亿美元,约占能源领域总投资额的1.4%。其中,欧洲将占比将接近半数,为45%。

石油公司盯上氢能

在欧洲,传统的石油化工巨头都开始瞄准氢能,准备发力。

近日,法国石油化工巨头道达尔表示,该公司对氢能源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成为清洁能源氢能的大型生产商,利用碳捕获和存储技术从天然气中制造蓝氢,以及通过可再生能源生产绿氢。

*蓝氢是指由煤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制成的氢,同时将副产品二氧化碳捕获、利用和封存。而绿氢是指通过可再生能源,如风力、水力、太阳能等方式制成的氢气,制氢过程完全没有碳排放。“灰氢”是指96%的氢气来自化石燃料,制氢成本较低但碳含量最高。

不久前,该公司还在一份声明中称,未来公司名称将更改为“道达尔能源”,并于2020-2030年间以可再生能源、液化天然气及电力为支柱,将石油产品销售占比从55%降低至30%。

在欧洲,盯上氢能的不只是道达尔。2月24日,奥地利石油巨头OMV就宣布与奥地利邮政公司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为奥地利邮政公司提供绿氢。此外,来自荷兰的壳牌近期也出台了绿色转型战略,表明将大力投资氢能作为其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计划的一部分。

商用车是主力,欧洲车企纷纷加码

据《汽车新闻》报道,雷诺集团与佛吉亚集团近日共同发布声明,将针对氢燃料轻型商用车的储氢系统开展合作。目前,雷诺集团旗下的轻型商用车Kangoo和Master等车型拥有氢燃料电池版车型,已在西欧市场投放多时。

在上月初,雷诺集团还宣布了与美国燃料电池领先企业Plug Power成立合资公司,投资数千万欧元发展氢能技术,并在法国设计和开发氢动力多功能车。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推出雷诺Master车型的氢动力版本,并在此后推出雷诺Trafic的氢动力版本车型。

彭博社指出,由于目前全球氢能源产业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相较于纯电动车型及混合动力车型,燃料电池更加适用于商用车。

此前,包括戴姆勒、斯堪尼亚、曼恩、沃尔沃卡车、DAF、依维柯等多家欧洲商用车制造商承诺,将逐步淘汰传统内燃机车型,专注于氢气、电池技术和清洁燃料的开发。

其中,戴姆勒和沃尔沃两家商用车领军企业在推进氢能源商用化方面更显激进。去年9月份,戴姆勒卡车公司发布了燃料电池概念卡车——梅赛德斯·奔驰GenH2卡车,并计划于2023年邀请客户试驾。沃尔沃则宣称,将从2040年开始,旗下所有产品不再使用化石燃料,全面过渡到电动汽车(包括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

为了进一步推动氢能源商用化以及巩固行业地位,戴姆勒与沃尔沃还在去年4月共同签署了一项非约束性初步协议,旨在成立一家新合资企业,以研发、生产商业化用于重型商用车辆及其他应用场景的燃料电池系统。两家公司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后实现重卡用燃料电池产品的量产。

蓝氢令人担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氢能战略中,利用化石能源制造并同时配以碳捕获技术的“蓝氢”在中短期内仍有发展空间。

由于欧盟范围内暂无大型设施可以储存被捕获的二氧化碳,因此欧盟氢能战略中,保留“蓝氢”发展空间的做法“令人担忧”。

气候变化智库(E3G)的高级政策顾问丽萨·费舍尔指出:“欧盟提出氢能战略,能够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提供机会。然而,保留‘蓝氢’发展空间将为其利用化石燃料制氢敞开大门,这不利于彻底消除化石能源带来的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绿氢”高昂的生产成本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欧盟的估算,目前“绿氢”的生产成本大约为每千克3-5.5欧元,远高于“灰氢”(每千克1.5欧元)。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经济学者克拉维特尔表示,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能通过技术改进来降低“绿氢”的生产成本,而必须依靠长期投资扶持,那么欧洲氢能经济的发展将遇到阻碍。

中国也在大力发展

“我们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正在形成挑战。”欧洲氢能组织主席查茨马尔卡基斯说,“中国只落后我们2-3年。”

在氢能源的战场中,不光是欧洲在奋起直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氢生产国,也在有意识地引导能源转型。

在国内,中国石化近日发布的官方消息称,“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在氢能交通和氢基炼化两大领域大力推进氢能源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去年8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也设立了一家合资氢能公司。

除了“两桶油”,东方电气、中车、中船重工等众多企业集团都在选择性地进入氢能产业链。多家主流车企也在争相加紧布局,上汽一汽东风长城等企业也都纷纷取得了一定的核心技术突破。

近两年,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加氢等设施建设”到去年4月份《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创新发展,我国对于氢能的战略态度是毋庸置疑的。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